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调查及路径探索

2020-01-04樊永华

职业时空 2020年6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高职大学生媒介素养

樊永华

摘要:通过文献梳理和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自媒体的动机的理性化有待提高;二是对自媒体信息的甄别能力、创造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媒介素养教育在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很低,这方面的相关课程开展的比较少,差不多是处于空白的状态。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证数据和资料,认为有效提升和完善自媒体时代下高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既需要政府机构的重视和支持、高校的积极引导、大众传媒的主动引领和示范等外界环境建立行之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又需要大学生群体通过个人的自我学习、教育、实践锻炼等途径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能力。

关键词:自媒体;高职大学生;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信息的获取、娱乐休闲等不再仅仅局限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介,以微博、微信等为主的自媒体出现,使人们在资讯获取、思想文化的互动交流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大学生是一个喜欢追新逐奇的群体,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自媒体的个性化和良好的互动模式极大地吸引了他们,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虽然在知识方面有一定的积累,但是社会阅历和经验尚存在一定的欠缺,在对自媒体上发布的观点和信息的真伪、优劣等会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甚至会被一些不良信息误导,使其行为和价值观发生偏离。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媒介信息和文化事件,是大学生媒介素养亟待提升的有力佐证。因而,在自媒体媒介环境下,在享受自媒体给大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使他们能够有效甄别和利用媒介信息,利用自媒体提升自身价值和综合能力。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媒介素養是人们在面对媒介及媒介平台上所发布的信息时不是盲目地认同与反对,而是能够理解其所要表达和隐含的含义,能够有效甄别出信息的真伪优劣,有质疑与批判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对信息给出中肯的评价,能够创造和应用媒体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自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与传统的媒介素养在对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批判以及应对等方面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复杂。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媒介素养要求更加的丰富和全面,主要包括能力和修养两个层次。一是能力,即选择信息、甄别信息真伪优劣、理解信息显性表达和隐含的意思、批判和质疑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中肯评价信息、正确运用个人的话语权进行信息的创造以及有效利用媒介信息为个人自身发展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二是修养,即接触和使用自媒体和自媒体信息过程中应该具备一定的媒体素质及相关的修养。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媒体信息的读取、发布等最基础的媒介知识应该了解,并会运用;二是对媒介信息应该能够理解,判别优劣、意义和价值;三是如何参与和创造媒体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应该学习掌握;四是懂得如何合理利用媒介和媒介信息来发展自己和服务社会。

二、高职大学生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永城职业学院为例

(一)调查设计

1.调查目标。在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及时代价值,厘清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大意义后,参考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证研究案例,以永城职业学院的高职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知认同和践行情况等。期望通过此次了解调查,能够通过获取第一手资料,来指导和增强高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调查范围及对象。本次调查选择永城职业学院(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不同系部、专业、年级和性别,合理分配调查名额,再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由经课题组成员培训过的专业辅导员完成,学生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对问卷进行回答。在永城职业学院各个系部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300份,调查回收率100%。每份调查问卷都是有效作答,有效率为100%,因此,通过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真实可信,结果分析可靠有效。

为进一步增加调查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弥补调查问卷的欠缺与不足,进一步通过日常与学生的接触,有针对性地挑选了15名学生(8男7女)作为访谈对象。对媒介素养教育状况情况的调查时,还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校计算机老师和机房管理员各1名教育者进行访谈。

3.调查方法。一是问卷调查。首先,调查问卷的制作。从高职大学生接触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数据收集;从对自媒体的使用动机、理解、质疑和利用三方面的能力来实证调查高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并对媒介素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等方面出发,设置调查问题,形成调查问卷。其次,调查问卷的发放。由事先经课题组成员培训过的辅导员采用随机的形式发放给学生。最后,调查问卷的回收。由学生匿名答卷后,统一交给辅导员,由各系部辅导员交与调查人。二是访谈和座谈。第一步,设置访谈问题。以了解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为目标,设计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的访谈问题,各个访谈题目应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第二步,个别访谈和座谈。在合理的时间对选取的访谈对象,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个别访谈和座谈,获取第一手的资料。第三步,资料的整合。整合和梳理访谈和座谈获取的内容,为后续分析做准备。

(二)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以永城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按照年级、系部和专业、性别进行分类,以人数比例进行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调查,总人数为300人。其中女生人数160人,略高于男生,占总人数的53.3%;男生人数为140人,占到了46.7%。大一学生175人,占58.3%,大二学生125人,占41.7%,大三学生出去实习未进行调查。

2.自媒体的选择与接触情况。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主要通过手机和电脑接触媒介信息。100%的学生都在使用自媒体。其中微信的使用人数达100%,微博的使用人数比较少,仅有10%。QQ的使用较以往明显下降,每个学生都有QQ,但其使用频次不多,日常交往和获取信息等多是使用微信。85%以上的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消耗3-4个小时。利用自媒体获取资讯和娱乐休闲的比较多,分别是40.6%和72.1%,其中获取的资讯也多是娱乐八卦信息。36.5%的学生是利用自媒体来打发时间。而用于学习知识的学生比例仅占21.2%。由此可见,学生利用自媒体的目的更多是倾向于娱乐休闲和打发时间。

3.自媒体信息的理解、甄别和应对利用能力情况。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取决于多个方面,其中对自媒体信息的理解、甄别和应对利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调查结果来看,6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辨别出自媒体信息中的良莠真伪。但影响其辨别能力的因素则主要是学生的盲目从众心理,比例占到了42.6%。由此可见,学生面对自媒体平台上的信息海洋,往往会失去自身的判断能力,陷入盲目跟风,从众的心理漩涡。在信息真伪的判断时,仅有20%左右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与别人的争论和讨论后,再做出判断,10%左右的学生会主动寻求途径核实信息。对发现的不良信息的行为和发不良信息的人表现比较消极和茫然,对信息的監督和批评意识欠缺。在调查中能采取主动举报散布不良信息的学生仅占14.2%,强烈反对散布不良信息行为的学生占到了20.1%。在对自媒体的参与形式中,多是以围观与关注某些公众号等;转发与传播某些公众号和大V的信息,别人朋友圈和微博日志中的信息,分别占到了参与形式的68.6%和69.7%。只有24.6%的学生利用自媒体解决过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24.8%的学生表示会在自媒体上寻求帮助。由此可知,学生对于自媒体的参与应用意识不强,能力有待提高。

4.媒介素养教育状况。通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状况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媒介素养教育了解的学生并不多,没有听说过或者虽然听说过“媒介素养教育”这个名词,但并不理解其内容和含义的学生占到了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58%,多少有所了解的学生占38%,非常了解的仅占4%的比例。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或者是非正式的媒介素养教育,60%以上的学生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方式是通过自身在网上查阅资料,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教育。有80%以上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媒介素养教育,以讲座或选修课的方式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是他们比较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高职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严重欠缺,情况堪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多处于学生的自发状态,学校在此方面处于比较滞后的阶段,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三)总结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自媒体的使用程度较高,也有一定的科学认知,但是在自对媒体信息的理解、甄别和应对利用能力等方面尚有很大欠缺。高校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尚属空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是利用自媒体的动机的理性化有待提高。利用自媒体的动机方面,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意识较弱,更多的是倾向于休闲和娱乐。二是对自媒体信息的甄别能力、创造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对自媒体信息盲目跟风、从众心理较强,多是对信息的关注和转发,自己创造的信息较少,用自媒体寻求帮助和促进个人自身发展的较少。三是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很少有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开展的相关活动也比较少,很大一部分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状态是一片空白。学生的媒介素养方面的学习在学校没有系统指导,多数处于自我摸索的自发状态。

三、自媒体时代下高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政府——重视和支持媒介素养教育

1.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从政策上颁布在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合法性,使其相关课程能够有目的地、有序地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监督和协调机制;制定政府官员、教师、大学生、媒体从业人员等相关人员的法律道德规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2.经费上支持和鼓励。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和鼓励高校、官方或民间成立媒介素养教育和研究机构,对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问题进行关注和研究,为进行小范围或大规模的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空间和人员等方面的保障。

3.加强媒体管理。媒体是信息发布的平台,要从传播源头上加强对媒体的经营管理,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

4.建立和完善终身媒介素养教育的系统体系。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进入社会,仍然离不开媒体信息,要注重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终身性和连贯性,做好社会和高校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对接。

(二)高校——发挥主阵地的优势作用

1.以自媒体为平台,以校园文化为抓手,研究普及微文化。一个学校的核心文化是校园文化,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校园网络文化成为校园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引领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自媒体及自媒体信息来更好地发展自己、服务社会,应当成为教育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首先,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学习、研究、与学生的分享,在传播自媒体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受到微文化的熏陶。其次,学校应当为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教师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和激励措施(例如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加分等),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良的网络言行,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好的网络言行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将师生互动的实际成果融入到课题研究中,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研究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2.以必修课的形式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纳入正规的教学体系。在良莠不齐的海量媒体信息面前。对心智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及时给予引领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我国高校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比较低,别说有比较系统的教育课程体系,就是开设这方面课程的学校也是微乎其微。即使是开设了相关课程的学校,也是作为一种公选课,课程内容也比较零散。

在自媒体发展迅猛的大环境下,在高校开设独立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并将它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到常规的教学体系中去,是非常必要的。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可以是校园的媒介资源,也可以和社会上的媒介机构,培养学生的媒介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感,并促进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

3.增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促进微交往。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通过在自媒体平台上建立心理咨询、生活小帮手、求助站等服务栏目,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关注学生的微信、微博,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等,就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等与学生建立微信群进行讨论等方式,做学生的知心人,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帮助学生提升甄别信息优劣的能力,面对浩瀚繁杂的信息时,有选择地利用和创造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微信、微博等进行交往的过程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及时正确引领指导学生在微交往中的行为和思想,促进学生良好素质和修养的提升。

4.提升教师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媒介素养。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使用上,一些思想上比较守旧的教师可能还没有学生的能力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就要有一桶水,再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之前,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能力和修养。发挥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优势,引导学生把握好信息鉴别的大关,提升自身和学生的网络文化修养。

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利用与学生交往接触频繁的優势,将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的交往、生活和学习等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能够起到比较直接的良好教育作用。

他们通常与学生通过微信、QQ、微博等媒体工具安排工作,交流生活、学习心得等,是大学生网络生活中较为活跃的参与者,在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方面,起到了以身示范的榜样作用和教育作用。

(三)大众传媒——积极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自媒体以其快捷、方便、新颖、功能强大等优势迅猛发展,成为大学生使用最频繁、最依赖的社交工具。新媒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大众传播媒介的媒体人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来跟上时代的步伐。大众传媒在社会的舆论引导、信息的制作、传播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压倒性优势,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应积极主动地发挥好“守门人”的作用。利用信息传播的优势普及、推广媒介相关知识,传播客观公正的内容,弘扬社会正能量,担负起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责任,为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主体意识

大学生在面对自媒体平台上海量信息时,应采用理性、批判地方式对待,摆脱辨别信息全凭个人感觉、喜好的习惯,不断增强自身解读信息真伪优劣的思辨能力,善于利用自媒体传播信息快速、互动性强等特点,构建有利于个人健康发展的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等网络社交群。大学生在传播与利用媒体和媒体信息时,要有意识地完善“自律”和“他律”,积累媒介素养知识,培养媒介素养能力,把知识和能力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促进自我的积极向上发展。

四、结语

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其便捷、自由、互动性强、功能强大等特点获得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青睐。由于自媒体的自由性和隐匿性,传播的即时性,信息的浩瀚和良莠不齐,也给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好自媒体这把“双刃剑”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扬长避短,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成为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关注研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唐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6):81-82.

[2]  刘芳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D].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9.

[3] 曾方本.广东地方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研         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05):         111-115.

[4] 吴鹏泽.基于资源共享的广东省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1(06):26-29.

[5] 张宁,阳翼.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J].东南传播,2010(10):88.

[6] 黄海珠.广西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21):104-107.

[7] 李保存,康妮芝,刘椰子.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媒介素养调研报告—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J].传媒,2018(02):78-81.

[8] 李琳,陈立.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培养策略—以成都市部分高校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19(01):107-112.

[9] 高国伟,张光华.“微”传播语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1):69-71.

[10] 彭兰.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03):52-60.

[11] 袁慧,李锦珍.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02):117-120.

[12] 孙婧,金国华. 当代媒介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2):90-94.

[13] 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现代传播-

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7(01):29-33.

[14] 刘献君.论“ 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8):1-6.

[15] 刘庆庆,杨守鸿,包晗,等. 融媒体时代高校研究生媒介素养教育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3):27-32.

[16] 陈永斌.微文化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 70.

[17] 万纤,眭国荣. 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02):134-135.

[18] 闫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J].2014(12):49.

[19] 王东兴,方菲.自媒体视阈下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提升途径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04):48-63.

[20] 陈德力.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探究[J].

2015,37(01):153.

[21] 高加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3):132-133.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高职大学生媒介素养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