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担当

2020-01-04杨欢英

银幕内外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要:毋庸讳言,高校作为一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阵地,应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铸魂育人思想,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更应及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反应。时刻教育当代大学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励大学生用好知识回报社会,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志向。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担当

新冠肺炎肆虐之际,教育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发挥高校立身之本迫在眉睫,为巩固教育事业辅导员承载着教化育人、启迪思想的使命担当。

一、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舆论的不良影响,如何根植学生特点做出正确的价值导向,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宣传爱国爱校思想,教导学生成长,需强化内外动因,摸清问题意识,提升解决路径。

(一)生活作息规律无序化

高校延期返校错峰开学,长达八个月的网课全靠学生自觉,不像学校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圈层,在如此般宽松自由散漫的环境下很容易养成惰性懒散的不良习惯。乱序的饮食作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宅在家里浏览网页或者刷短视频,思想也跟着网络舆论此起彼伏,如此虚度光阴需亟待解决。

(二)管理模式严格化的困扰

大学生情感薄弱,意志脆弱,心智还不够成熟,对校规校纪存在排斥抗拒反感心理,如:疫情防控之下,校门口必须测体温,带口罩,出示请假条等,请假程序繁琐;距离宿舍楼近的门不对学生开放,绕行多有不便;进校舍门需刷脸、刷卡,忘记带卡进出校舍、图书馆等场所就会造成出入困扰。

(三)精神虚无主义泛滥化

大学本是拉开差距的地方却成了部分学生的温床,游戏泛滥成灾,攀比吃穿,盲目跟风,无节制的消费。抱有“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 ”的心态,逢考必熬夜,临时抱佛晓。目标模糊,就业规划不合理,社交恐惧症。部分学生受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影响,热衷于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活动却冷落了中华传统五千年的文化习俗。部分海归博士喜欢国外的自由生活对民族归属感与国家认同感淡漠,大学生佛系价值观稍有偏颇,高校大学生爱国意识及理想信念亟待加强。多元化的发展催生出新思想的萌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不再受时空局限,微信、抖音、直播等新媒体平台的普及应用,将会提升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灵活性、全面性和开放性。那么过于看中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升学狂也需要进行思想引导。

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路径

思想指导实践,只有强化辅导员的干预机制才能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及时为学生修枝剪叶,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修课进行讲解达到补钙壮骨的可操作性目标。

(一)以文传情强化管理制度

辅导员应采取双向机制挖掘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优化互动性,把握核心导向,利用切实可行的资源优势设计规则方法达到治标治本的最佳效果,辅导员应及时召开“自律自省 ”主题班会,让学生多途径了解生活规律有序化的益处,勤奋学习克服懒惰,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不断改造自我,做到知信行言相统一,学思想用相结合。大学生是含蓄内敛的,辅导员需精准制定激励方案,根据学生所思所想,制定一副良药以供导求,以心强需,利用公众号,短视频,官网,电子屏,匿名信箱,展板报栏等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有针对性的采取行动,实现以情感人,以利化人,以文育人的综合效果。

(二)强化辅导员政治担当模式

辅导员应多措并举的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强调肺炎引发的重大疫情波及面广,作为青年主力军应强化政治意识。充分发挥学工辅导员的骨干力量,利用权威资源,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讲话,从心理机制中激励学生。校管措施事关师生的生命安全应积极配合学校防疫举措,進出校舍与请销假虽繁琐,也是情理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应具备强烈的政治认同感与兼顾长远的形态意识。引导大学生学政治,用政治,严格规范日常言行举止,严格履行校规校纪,将自律操守特质内化为自身特有的精神品质。

(三)以活动立德传颂中华文化

传统文化在一次次的革新中去芜存菁经过了历史的严格检验最终将沉淀的精华流传至今,辅导员应启发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华传统文化,组织与节日相符的实践活动将“和谐”基因灌输其中,在集体活动中感悟文明礼仪,在规范的要求下将风俗规则内化为行动意识,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意识,在形式与内容上大力传承,在情感精神中积极建构,促进德育升华滋养心扉。在物质基础丰富的新时代,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学习先进典型,组织大学生进行诸如‘抗疫情讲故事的活动,弘扬正能量学习可歌可泣的榜样力量,只有见贤思齐才能内省自律。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谱系中的深沉底色,是大学生感情释放、思想行为同频共振的最佳元素,多方面促进可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结语

用好高校辅导员使命担当“主渠道”,守好大学生隐形教育“这段渠”。高校把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内容落到实处,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突出位置,确保辅导员为大学生思政过程中的“C位”角色,发挥教育界术业有专攻的卓越模型,为社会培育出意志坚定,能力突出的人才,让心灵驿站驻足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把前沿强整体实现教化育人的双向驱动。

参考文献:

[1] 鱼璐.“微文化”时代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28).

作者简介:杨欢英(1990—),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