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说落语语言文化

2020-01-04杨蕊

银幕内外 2020年7期
关键词:语言文化

摘要:落语是在日本江户时期出现并传承到当今的一种民间艺术。根据出现的区域不同,落语基本分为上方落语(关西的落语流派)和江户落语(东京的落语流派),根据创始人的不同,在这两个大的流派中还能具体分出更多不同的流派。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相声相似,落语在发展过程中对素材和语言形式都进行了创新和固定。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角度对落语进行概说。

关键词:落语;语言;文化

一、落语的历史

(一)最早从事“语言艺术(話芸)”的人

虽然落语是在江户时代才形成的,但是最早将“说话”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可以追溯到日本中世时期。这个时期,擅长以说话来娱乐或表演的人被称为“語り部”,也可称作“語りばさ”或“語りじさ”。

平安和镰仓时期,佛教盛行。这个时期从事佛教传道的僧人被称作“説教僧”。这些僧人为了将晦涩难懂的佛理传达给广大民众,会先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最后进行佛理的升华。无住道晓将这一时期的佛理故事收集整理,汇编成了《沙石集》。

到了中世末期的室町和战国时代,各个大名的身边都有一些人,他们收集武将之间的趣闻,以“说”的形式,供大名消遣。这些人被称为“御伽衆”。安楽庵策伝将这一时期的趣闻故事整理成了《醒睡笑》。

(二)“笑”开始成为商品

进入江户时代,大阪逐渐开始成为日本的商都,町人文化兴起。当时的首都京都也进入了安定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笑”成为一种文化和娱乐需求,不仅是落语,话本、能、净琉璃等艺术形式都逐渐发展定型。应发展需求开始出现专门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员(噺家)。如京都的露五郎兵衛、大阪的米沢彦八、江戸的鹿野武左衛門,三个流派几乎同时出现,并一直传承到今天。

二、落语的语言

落语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形式,其语言具有丰富性和层次性。(一)落语的语言·落语家的语言

落语是由落语家一人全部完成的艺术。无论故事中的人的职业、背景,也无论年龄、性别,都要通过落语家的语言和肢体进行塑造。落语的语言是由落语家说出的,但却不能将落语的语言等同于落语家的语言。在将落语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提取时,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i 落语家在没有观众时所说的语言;

ii 落语家以观众为对象所说的语言;

iii 通过落语家呈现出的落语故事中,出场人物的语言

以上三者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第一种语言几乎是无法收集到的。落语诞生之初的表演对象大都是上层阶级,因此除了第三种语言,落语家自身的语言充满了复杂的礼貌表达。一旦有记录的人在场,必定不是完全的隐私空间。只要一个观众存在,落语家也会即刻转换礼貌表达。

根据野村雅昭的收集和整理,每个落语家的惯用句是相对固定的。比如落语的“前置”(マエオキ)部分。虽然观察不到落语家个人最真实的表达,但可以在落语表现中窥见落语家的一些表达习惯,比如音韵上的“吞音”“促音化”“波音化”等现象,语句中的高频词汇,常用的词尾,句尾等。这些差异,使得不同的落语家即使表演同一个剧本,也会有不同的呈现效果。

虽然落语家在前置部分运用礼貌表达是常识,但随着观众群体的变化,也为了使落语在多媒体时代中有更好的发展,落语家的第二种语言,也有了变化。因为很多礼貌表达对于年轻观众来说成为了不熟悉甚至不理解的话,很多落语家直接选择日常表达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而第三种语言则最适合用作语言研究。古典落语的文本多创作于大正之前,故事背景多以市井生活为主,出场人物涵盖各个社会阶层,其中仍可以看到很多现代已消失职业的语言表达。因此作为语言研究的文本价值很高。

(二)落语的构造——第三种语言

除了在上节提到的“前置”(マエオキ)部分,落语还有其他四个部分。分别是“マクラ”(枕词),“本題”,“オチ”(打诨),“ムスビ”(结语)。省去前置和结语,只留下具有故事情节的中间三个部分的表演也很常见。根据落语家叙述习惯的不同,直接把“枕词”放在前置部分的情况也是十分常见的。同样的“打诨”(オチ)部分因为与故事情节衔接紧密,和“本题”放在一起的分类方法也很常见。

上个世纪60年代是落语发展的黄金时期。那时前置部分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句子的选择因人而异,却也有规律可循。根据野村雅昭的统计,有以下几种:

a提及天气;b照顾观众的情绪;c感谢观众捧场;d希望观众配合演出的请求;e对表演内容的预告;f发出开始表演的信号;g告别演出的预告。

这之中c,d,f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种形式,其余的则是根据落语家的喜好或状况决定。g的出现则是由于落语家身体状况不允许,做告别演出时会出现的句子。

目前落语的研究多是关于“打诨”部分的。比较有名的是桂枝雀的四分法,“ドンデン”(反转)“へん”(荒诞终结)“あわせ”(荒诞持续)“謎解き”(解谜)。反转是指通过最后的一句话让故事的结尾向观众预期的相反方向发展的一种打诨形式。荒诞终结是指将不真实的事情通过演绎逐渐向荒诞的世界推进,最后让观众发觉一切都是假的。而荒诞持续和荒诞终结类似,也是演绎不真实的荒诞世界,最后通过落语家高超的技艺使观众接受这个荒诞的故事。解谜是指在演绎过程中使观众一直处于怀疑的状态,最后恍然大悟的一种打诨方式。

三、落语的文化观

落语首先是文化领域的,其次才是语言的艺术。因此落语的文化意义也是不能忽视的。

落语家穿着和服,坐在布团上,拿着扇子和手绢进行表演就是一般的形式。观众席称为“寄席”。选择扇子作为表演道具是有原因的。首先落語所描绘的世界虽然很丰富,但终究是一个人在表演,所以有时需要一个物件进行模拟,钓鱼的时候可以模仿鱼竿;书写的时候可以模拟毛笔;吃饭的时候可以模拟筷子;表现女性动作时可以用来遮挡等等。在这些情况中扇子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开始表演时将扇子折叠放在身前,通过扇子将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进行了区分。

目前传承下来的落语流派大多是“上方落语”,落语家桂文珍说“荒事の東京、和事の大阪”。“荒事”和“和事”都是歌舞伎用语。“和事”一般是指在关西发端,在上方歌舞伎中很受欢迎的主题和表演形式。因为当时关西商业发达,町人文化盛行,所以关西的大众文化主题多是男女情爱,世俗人情等。“荒事”与“和事”相对,是在江户发端并广受欢迎的歌舞伎。这种歌舞伎的化妆手法比较特殊,台风硬朗,多表现男性的阳刚之美。

形成这样的文化氛围与江户时期大阪商业的发展有着很深的联系。与江户不同的是,江户时代的大阪城中武士阶层是很少的,而江户城则有大量武士存在。因此大阪的纵向社会阶层(縦社会)并没有形成。而大量商人为了和谐共处,形成了横向社会。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大家为了捍卫自己的主张绝对不会互相攻击,而是以“笑”作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理解的基础上共生。这就是促进当时大阪商业繁荣的,商人们之间的默契。现在的关西人在交流时也很注重“同伴性”。

江户时期的町人文化孕育了很多流传至今的市民大众文化。这与中国的情况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明清小说,话本,说书,相声等大众文化形式的产生,也都与日本落语等传统文化的产生背景相似。因此这个时期两国的对比研究也有很大的空间。

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不光可以以“笑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行传统语言学意义上的文本研究。同时落语文本也可以作为现代语用学的研究对象。这方面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又都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的。遗憾的是中国方面几乎没有关于落语的研究,而就目前日本的学术成果可以看到落语作为研究对象的诸多可能性。通过整理目前入手的先行研究可以发现,落语是具有双重结构的,除去落语家直接向观众说的话,落语的故事部分中有大量的出场人物和对话。作为横跨江户、昭和和大正时代的大众艺术,落语中因身份地位不同而出现的大量话语行为是研究這三个时代“待遇表达”十分珍贵的活标本。因此今后拟从“待遇表现”的角度出发对古典落语中的会话行为进行考察。这又重新回到社会语言学,属于语言属性的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野村雅昭.落語の言語学[M].平凡社,1994.

[2] 桂文珍.新落語的学問のすすめ[M].潮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杨蕊(1995—),女,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用鲸鱼“语言”通信
谁远谁近?
White Lover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