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2020-01-04王鹏丽
王鹏丽
【摘要】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处于一种较为枯燥、单调的状况,而根据研究发现,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与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本文以小学五年级为例,重点阐述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研究,望能够帮助更多同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会时常出现这样的状况:许多学生上课时表现极为良好,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十分高,可是在做别的练习题时又处于大脑空白的状态.也有部分学生做例题时会解题,但在做类似的练习题时却完全不知道怎么做.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大下降.对此,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对学过的知识并不能系统化地归纳与总结.同时部分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教师无法将知识点以网络化的形式进行归纳,无法帮助学生对其理解记忆.对此,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以系统化、结构化的形式进行记忆与总结,从而取得举一反三之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教育者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界定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导图,是一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记忆效果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意义.这种思维工具在图文并茂的形式之下将不同主题的知识点利用分级隶属的层级关系展现出来,同时将其中的关键词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充分利用了人体左右脑的机能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的知识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体大脑的潜力,提高了人类大脑的思维能力与记忆能力.这种思维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界,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其应用价值早已在全国多个地区的小学数学课堂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应用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状况
为了使研究的实效性更具有价值,我们选取了某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先对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做了两份调查,分别是对思维导图的了解状况、对思维导图的了解途径.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所调查的11位教师中,没接触过思维导图的教师有2位,其占比为18.18%,而剩下的81.82%均对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或接触.
我们在调查这些教师对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诸多了解途径中发现,参加培训这项途径的教师数量与比重均最多,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教师的培训工作力度十分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我国教育的改革成效.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1.知识难点的突破记忆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讲,许多科目的难度显著增加.就数学而言,五年级数学涉及小数、方程、面积、因数、分数、倍数等,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比如一道小数除法的题:0.9÷0.3=3
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对除法的变化规律进行明确,在学生熟悉除数、被除数、商的概念之后,将“商不变规律”“商扩大规律”与“商缩小规律”在思维导图中展示出来,让学生们边算边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数除法的知识点.
2.错题集构建作用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积极性其实并不低,他们具有十分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与理解之中游刃有余,但是他们普遍缺乏知识点与重难点归纳的方案.比如构建错题集就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归纳方案,将一套练习题中的错题归纳出来,并总结错在哪里、知识的易错点,而这一点,思维导图便有着十分积极的应用意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出现频率较高的错题收集起来,再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错题集,比如这一道题:
王师傅4小时加工20个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加工( )个零件,加工每个零件需要( )小时.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个简单的题,许多孩子都出过错,这道题涉及除法运算,而除数与被除数的不同,商的差异就会十分明显,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之中,许多学生往往在除数与被除数的设立方面出现错误,出现这样错误的原因还是在于学生的惯性思维问题,而要减少这些问题出现的频率,构建错题本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这些错题收集起来,并归纳易错点,同时利用思维导图来讲解相关类似的错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减少易错题的出现.
3.解题思路的巩固作用
其实就小学数学而言,尤其是在关于面积与路程的计算中,解法往往不是只有一个,也因人而异,有人认为这种解法比较简单,更好理解,而有人认为另外一种解法比较方便且快捷.教师对一道习题要有不同的解法,充分解释不同解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然后利用思维导图来解释不同解法的思路与要求,再出现这样类似的习题时,学生可以根据记忆选出一个较为合适的解法,这对于帮助学生掌握与记忆正确的解法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比如下面这道题:把长为8 cm,宽为12 cm,高为5 cm的长方体木块锯成棱长为2 cm的正方体,可以锯多少块?
这道题很多学生先计算小正方体的体积2×2×2=8(cm3),然后计算长方体的体积8×12×5=480(cm3),最后通过480÷8=60得出答案,其实这种思路是错误的,因为这样的计算结果偏理想化,高度为5 cm的长方体利用2×2的高度,剩下1 cm是没有办法组成题中所求正方体的,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长方体的长与宽入手,先计算所锯成的正方体的底面积之和为12×8=96(cm2),然后计算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为2×2=4(cm2),这样的话,从长方体的底面积得知:可以在高度为2 cm的情况下锯出96÷4=24个正方体,而我们题目给出的长方体高度为5 cm,只能将5 cm视为4 cm进行计算,这样一来直接利用24×2便可得出这块长方体所能锯出正方体的块数为48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教育中的惯性思维教学模式显然不断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而现代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像刚才这样的例题属于锻炼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典型例题之一,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之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针对这种例题去记忆、去巩固,从而可以激发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应用创新性思维去解决问题,敢于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这是当代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思维导图所带来的显著作用所在.
三、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并高质量地应用思维导图工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与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们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的班级中对相关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其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认为应用思维导图效果非常良好的百分比十分高,这样的统计结果已经揭示了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与推广意义,但是在实际中,我们调查发现,思维导图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不少,對此我们将其总结为如下几点:
首先,很多教师在思维导图应用中的专业能力不够,不能够很好地学以致用;其次,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时候,所绘制的图案在技巧上存在较大的误区,同时有部分教师所绘制的图案类型与应用功能严重不相符;最后,也是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许多教师的形式主义较强,应用思维导图应付了事,对于其教学价值与应用意义毫不了解.
对此,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增加教师关于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的培训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同时要对其应用方法、应用案例进行充分理解,确保能够合理掌握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以期在思维导图的应用当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与记忆效果具有十分显著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孟美玲. 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5.
[2]常兰.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1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