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增强适切性

2020-01-04孙望安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9期
关键词:讲述者校规惩戒

孙望安

案例特点

秉承传统教育理念,边实践边尝试。故事开篇用几句话表明了讲述者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态度。首先,结合班主任岗位职责,对“传道授业解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担任班主任一职,远远不是授业解惑那么简单,学生的道德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明确教育态度,珍惜“浪子回头”的可贵,“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讲述者能在教育实践中,秉承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并形成自己对学生、对教育的看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体现。

通读故事,不难看到这位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尝试了相应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例如,在通知学生将被惩罚时,仍然对该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这是告诉龚旭义,老师仍然没有放弃被“停课”处罚的学生。这与开篇的“不会轻易放弃”的理念遥相呼应,知行合一。龚旭义离开时的道歉也显示出谈话的得当。

严格执行学校规定,从严管控手机。学校管控学生手机的办法往往大同小异,其目的是希望学生不要因沉迷于手机而荒废学业。如何避免学生跟老师玩“躲猫猫”的游戏,这需要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当事老师第一次就毫不含糊地将手机“当众没收”,反映了执行校规的严肃态度。当龚旭义多次违规使用手机时,“我”也坚持督促他上交了手机。虽然这个动作比较简单,但是它维护了校规的严肃性,有利于引导同学们建立规矩意识。也许这在龚旭义身上的作用不够明显,甚至前期是失败的,但是班级其他同学能从中体会到老师严格执行校规的举动,由此对规矩和规则产生敬畏。

教师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若抓得不紧、落实得不好,校规校纪就会形同虚设。当然,教师还要利用好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规矩、规则、规范意识。

不厌其烦再三说服,道歉来之不易。在学校做出“停课处理”的决定后,老师仍然坚持对学生进行开导劝说。结合金庸小说中的人物,老师谈了自己对他们的认识与评价,谈话内容深入具体,也许这出乎龚旭义的预料,恰好是在老师以为谈话可能“徒劳”的时候,奇迹发生了。龚旭义终于说了一声“对不起”。一句迟到的道歉的确“来之不易”,老师不厌其烦再三说服终于见到效果。

即使学生惩戒是“罪有应得”,但是惩戒学生在任何时候只是教育的手段与方法。惩戒有教育的作用,对被惩戒学生和其他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威慑力,但是它不能取代规劝、说服。在通知龚旭义校方的惩戒决定时,当事老师的一番话语,发自肺腑,贴近学生,在学生的心灵打上了烙印。

有待商榷

如前文所述,在故事的导入之中提及的教育理念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但是细细品读又感觉被引入到一个较为模糊的认识区。

“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职业比较经典的描述,包含三层意识,形成了一个整体,缺一不可。讲述者提出当班主任“远远不是授业解惑那么简单”,这是否就是将班主任定位在“传道”的位置?虽强调的是一个侧面,但很有可能忽视了对这一经典完整性的理解与诠释。对于类似经典观点、理念、思想等,我们需要深入地去理解,反复地去体会,才能把握其精神实质,继而指导自身的教育实践。不然就会出现偏差或误解,误导自身的教育实践,甚至由此产生的理念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还会让人无所适从,对经典理念持怀疑态度等。

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既是一个公认的教育理念,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这其中当然包括不服管教的学生。然而,对待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我们采用什么方式去教育、引导、批评、帮助,这与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密切相关。而有效的方法和优秀的教育理念需要我们更专业地学习,更积极地实践,以及更深入地思考。

从管控龚旭义玩手机的艰难过程来看,当事老师一直使用“管教”的方式。你违规玩手机,我就给你收起来;你再玩,我再收;管不住,我就下狠招惩戒你,这样的教育方式呈现的是“公事公办”“例行公事”的程式。若能对龚旭义“手机控”的具体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师生之间坦诚交流,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相信老师的“管教”会令学生更加心服。

另外,对于龚旭义是否应视为“浪子”暂且不论,但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俗语的引用让笔者不禁联想到曾在微信上看到的一些在描述、使用成语、俗语时自相矛盾的文章,例如“出淤泥而不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现在同一个语境里并连用。这并非文字游戏,而正好是中国文字表达的深奥之处。笔者以为,运用和理解成语、俗语不能脱离语境,否则会给人留下模棱两可或自相矛盾的印象。那么根据下文,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在此使用该俗语是指要珍惜“浪子回头”的学生,同时感慨及时醒悟的可贵。

建言促改

首先,改变教育措施的切入点。管控手机的过程证实,对龚旭义采取就事论事的办法见效并不明显。中小学生管不住自己,其原因也是多层面的。有的是不懂规矩,有的知道规矩但管不住自己,还有的是明知故犯,公然挑衅规则。因此,可将不守规矩、不尊重规则的行为梳理后,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提升认识,敬畏规矩、遵守规则;引导学生增强自律意识,并辅之监督检查措施,持之以恒定会收到效果。

其次,积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老师在铁面无私执行校规的同时,应与该生深入交流,不要将学生放在“对立面”,也不必抱着“收服”学生的心态与之较劲。例如,在通知惩戒决定最后一刻的谈话,就是在告訴学生要分清轻重缓急,要遵守学校规定;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要感悟和学习相关人物的可贵品质,以此来获得进步。正因如此,“最后通牒”才改变了学生对老师说服教育的态度,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对于类似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年轻教师尤其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积累。

再次,重新整理加重反思分量。讲述者在多处谈到自己的认识以及思想变化,言真意切。建议对整个教育引导过程再次进行梳理,特别是围绕龚旭义为何会一犯再犯、为何能两次“蒙混过关”、为何老师以为龚旭义听不进去的最后一次谈话反而被他听进去了,以及在导语中提及的教育观(理)念的适切性等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相信当事老师会有更新、更深刻的感悟,同时也能给故事的分享者带来更多启迪。

责任编辑/潘静娴

猜你喜欢

讲述者校规惩戒
上篇 庆国之盛世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校有校规
校规之战:“严”与“爱”何以平衡
也谈“教育惩戒权”
讲述者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党建共建引领新时代的“讲述者”
“雷人校规”“雷人”的原因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