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防控的思考
2020-01-04郑凡
郑凡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福建省分行 法律与合规部 福建 福州 350001
1 新时期风险防控形势分析
(1)金融风险扩散速度不断加剧。当前,随着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跨界、跨区域交叉混业特征明显,金融风险扩散速度更快、溢出效应更强。同时,随着结构性“去杠杆”的深入推进,一些过去盲目扩张、过度融资、转型滞后的企业长期积累的风险,将面临集中释放的压力,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外部各类风险不断向银行内部传染和渗透,加大了银行的风险防控压力。
(2)外部监管问责标准日趋严格。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出台“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等多项监管措施,涉及股权管理、资管业务、数据治理、大额风险暴露等方面,强化风险管控、完善监管链条。同时,深化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强化对资本、杠杆率、信贷规模、流动性、资产质量的约束。目前,监管部门各项整治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大,“强监管、严问责”的监管态势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对金融机构风险管控提出更高要求。
(3)金融行业风控压力持续增加。信贷、票据、同业、理财等资产业务和新兴业务,已经逐渐成为金融行业案件高发和风险暴露的领域。当前,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新资产业务和创新型业务,仍存在了解程度不深、排查手段不多、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一些金融机构案防机制仍不够健全,“不敢作案”的惩戒机制、“不能作案”的防范机制、“不想作案”的自律机制还不健全,一些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制衡机制未能有效运作,个别员工合规意识较为淡薄,以人情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制度、以习惯代替制度,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加大风险防控的难度[1]。
2 新形势下提升风险防控工作的若干举措
2.1 坚持源头治理,深化“三个三”风险管控机制
一是健全风险管控运行平台。强化对重点机构、重点领域、重点业务的风险管控,定期开展对重点风险的剖析评估、督办落实、整改反馈,加强风险与内控委员会的常态化运作;深入推进机构风险评价、新产品新业务风险评估,加大对监管要求执行情况、资产质量管控情况、重点操作风险指标等考核力度,落实风险议题处置、重大风险督办机制,提升风险管控质效。二是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针对资金支付环节风险,加强跨岗位、跨部门、跨机构的权限制约,提升资金支付审核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坚决杜绝“一手清”的情况;针对资管、同业等业务版块风险,强化条线部门对基础资产风险的认识,完善操作流程风控措施,健全跨部门的业务管控机制,定期开展操作流程风险评估和审计;针对票据直贴、承兑业务风险,从制度层面规范票据业务操作,完善自主开发的贴现后资金流向监测系统,对贴现后资金流向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测。同时,注重“排”“检”结合,探索开展基层机构管理人员员工行为排查的检查工作,确保日常排查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强化“三道防线”尽职履职。完善部门风险管理评价、监管处罚问责、条线违规积分等条线考核机制,强化部门风险经理工作职责,健全条线风险隐患的自评估机制、风险识别报告机制,督促第一道防线“防住风险”;健全风险经理、营业主管、合规检查人员、审查审批人员的准入退出机制,实施工作量化考评,加强回溯问责管理,抓好对重要业务的“事中审查、事后检查”,加强第二道防线“暴露风险”;组织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紧盯核心经营风险,针对风险事件暴露的隐患主动开展专项审计,强化第三道防线“监督履职”。
2.2 夯实主体责任,持续保持案防高压态势
一是健全完善案防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分支机构“一把手”案防述职,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一岗双责”,压实案防管理责任;建立“查处分离”、“问责合议”等违规问责制度,保证问责结果的公平公正;落实“一案五问”,即:案件发生后要分别问当事人责任、机构管理责任、条线管理责任、监督检查责任和问责责任,强化一把手责任制。二是扎实开展案件风险排查。组织对所有业务资金出口的相关操作环节进行梳理排查,特别是同业、票据、对公和代收付业务等风险高发区域,强化部门制约和岗位制约,坚决杜绝一个部门和一个岗位的一手清现象,消除案件风险隐患;加强对支行长管理,重点关注支行长履职情况及“八小时”内外的异常行为;按季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工作,强化对内控管理薄弱的重点机构实行持续督导;优化内部数据模型,加强非现场数据运用,深入挖掘非现场数据线索,对存在风险数据的支行、网点组织突击检查,确保可疑数据排查全覆盖。三是深化案防风险警示教育。开展案例分析或案件风险提示,深挖案件规律,举一反三;通过组织参观监狱、反腐展览等活动,以案说法,敲响警钟;持续开展每月问责及典型违规问题通报,加强对内控合规制度的宣贯学习,对逾越“底线”、触碰“红线”、违反“禁令”的行为,一律给予开除处理。
2.3 根植“三铁”文化,严格坚守内控合规防线
“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的银行“三铁”文化,对应着刚性的规章制度、诚信的经营理念、规范的从业行为和自觉的职业道德:一是健全优化内控管理体系。坚持“内控优先,制度先行”原则,健全制度流程体系、岗位职责体系和监督制约体系,确保制度流程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覆盖;完善优化合规手册,明确各流程环节岗位职责、风险要点、操作规范,实现“流程管事、制度管人”。二是突出重点领域合规检查。紧抓关键岗位和重点人员管理,重点加强对支行长、业务条线负责人的合规履职管理和考核;重点关注弄虚作假、飞单私售、抽屉协议、营私舞弊、代客操作、充当掮客、违规越权、失职渎职、失密泄密、参与赌博、经商办企业等违规行为;强化对授信业务、代收付业务、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的合规教育检查。三是创新合规文化宣教手段。以基层员工为主导,创新教育宣导手段,加强对基层机构的合规文化理念、合规守则、专业技能、职业操守等方面的专题专业培训,将“合规下基层”与树立合规标杆相结合,推进合规文化建设“纵向延伸,落地基层”,实现合规文化建设“最后一公里”落地。
2.4 稳步统筹规划,深入推进市场乱象整治
一是健全常态化整改机制。严格遵守银保监会“七不准”与“四公开”的规定,坚决杜绝误收费、乱收费和“存贷挂钩”等违规现象;针对发现的贷款用途不合规、员工排查不到位、客户收费不合理等问题,深入研究分析,完善规章制度,改进风控机制,落实整改问责;持续强化“回头看”核查机制,对履查履犯的予以从重处理。二是强化专项检查监督。将乱象整治工作相关要点纳入各级机构尽职检查内容,树立各业务条线责任意识,针对风险集中暴露、自查不全面、整改不到位的支行和业务领域继续强化排查;围绕贷款资金流向、理财“双录”、票据业务、消费贷款、资产分类、中介机构合作、员工排查等方面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排查,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完善检查手段、固化检查要求、加强检查数据支撑,提升检查监督效果。三是加快推进消保投诉压降。提升监管部门转办投诉件的处置质效,认真剖析根源,查找薄弱环节,杜绝同类事件重复发生;建立首问责任制,积极主动化解客户不满,努力避免有理由投诉;将投诉量、投诉处理满意率、处理时效、投诉管理质量等纳入各级机构绩效考核,推进投诉处理压降[2]。
2.5 严格控新降旧,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一是提高新发放贷款质量。强化贷款三查,加强信贷业务部门、授信管理部门的风险管理履职,重点关注现场调查不实、交叉验证不到位、测算额度虚高、贷款用途虚假、抵质押物变现能力差等现象,提高新发放贷款质量;加强资金流向监控,进一步落实贷款资金流向的自查、检查、整改责任,通过科技手段强化贷款账户交易明细监控和非现场数据分析功能,提高贷款资金流向监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差异化贷后管理,针对不良贷款暴露快的产品、区域,有针对性地加大贷后管理力度,深入分析风险形成原因,从信贷管理上予以改进;常态化开展资产质量真实性排查,深化潜在风险贷款管理。二是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压降。加大对重点机构、重点业务的督导帮扶,强化事前帮扶和动态监测,逐户分析风险成因、催收措施,确保风险处置措施有力、责任到人、跟踪到位;对于新增逾期贷款落实催收频次,加大上门催收力度,早介入、早施压、早处置,避免向不良贷款迁徙;落实“一行一策”“一户一策”,对重点支行的“控新降旧”进行挂点包干、落实责任,同步推进逾期、不良贷款清收和压降工作,对信用卡、小额贷款、消费贷款风险集中的机构,着力提升整体风险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