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库消落区生态保护与治理方案研究

2020-01-04江进辉杨荣华

水电与新能源 2020年2期
关键词:集镇滨水区域

江进辉,杨荣华,王 凯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

水库消落区事关河湖健康、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库周居民身心健康等方方面面,然而受水库水位周期性变化影响,消落区植被系统主要以狗牙根、苍耳等草本植物为主[1-2],植被类型单一,植物生长周期有限,植被系统脆弱。因此,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做好消落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 消落区定义及范围

水库消落区是指因水库运行调度而周期性露出的条带状区域。通常而言,因水库调度运行而规律性出现的高低水位分别为汛后的正常蓄水位、汛期的汛限水位,因此,消落区的上、下边界线可分别按照水库正常蓄水位、汛限水位与陆域交接线确定。

2 类型分区

综合考虑所处行政区域、人类活动情况、地形地貌等因素,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城乡总体规划、旅游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等规划,在深入了解消落区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划分消落区类型,作为确定保护和治理措施的基础性工作。消落区的类型一般包括保留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工程治理区三类。

2.1 保留保护区

保留保护区指通过植被系统自然恢复、自然发育,以达到保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区域,通常包括以下区域:

1)事关防洪安全、河势稳定,或列入相关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的岸线保护区的区域;

工程治理区指为保障库区城镇和居民区、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库岸稳定等,需以工程措施为主,生态措施为辅进行治理的区域,以及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开发利用区域,如地灾体治理区域、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区域等。

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指标分析的关键,在于各个参评因子对总分值的实际贡献率,此贡献率是决定各个参评因子成分权重的主要因素[14]。因此,通过单因素相关分析确定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再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各指标的主成分载荷,从而确定各指标的实际贡献率,通过得分公式计算,进而获得各样点的综合分值。

3)地形陡峭、岩石裸露区或高山峡谷地带,无利用需求的区域;

4)出露后,植被能够自然恢复且覆盖度较高、物种丰富的缓坡及中缓坡区域,以及库岸稳定、无岸线利用需求的区域。

生态修复区指对生态保护、植物群落结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构建等至关重要,需采用措施适度生态修复的区域,通常包括以下区域:

2.2 生态修复区

一方面,以往继续教育供给主体少,继续教育资源建设者主要解决资源有无问题,侧重于资源数量的建设;另一方面,以往生产力发展水平稍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没有过多要求,基本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即可,但现阶段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劳动者既有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逐渐难以胜任日益专业化、精细化的岗位技能要求。内外因素共同影响下,迫使继续教育供给者转变资源建设思路,从数量为重变质量优先。

1)国家及地方政府、科研机构等生态修复科学试验和试点示范项目,需持续观测和科学研究的区域;

在前期的施工规划管理中,如果施工单位过于重视施工结果,对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很少做控制和保障措施,这便容易在施工中留下诸多的隐患,不仅影响工程项目总体质量,更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形成威胁。因此,在施工规划前和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依据事先制定的目标进行一场“预演习”,对规划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做一遍校核,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判,并有的放矢地制定应对策略。

3)实施适度地生态滨水休闲空间建设。城集镇及重要旅游景区的水库消落区应按照生态优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原则,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适度建设滨水景观工程、亲水平台或台阶、步道等,构建自然生态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的多彩景观层次[2],提高库周城集镇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品质。

3)城市生态公园、滨水生态带、重要旅游景区、已实施或列入规划的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需人工干预以提升旅游品质或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区域;

1)开展科学研究及试点示范项目建设。针对消落区植被群落单一、生态功能脆弱等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展适生植物筛选及种质资源保存试验示范、成果集成与标准制定和生态监测等工作;开展入库水质较差支流区域开展不同立地类型及生态治理模式构建方面的研究。

2.3 工程治理区

2)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如长江三峡等风景名胜区,以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

3 生态保护与治理措施

消落区生态保护与治理措施的提出,应通过调查,全面掌握消落区现状,分析库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贯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具体措施以生态保护为主、生态修复与工程治理为辅。

3.1 生态保护措施

一般而言,在消落区的生态保护方面普遍存在措施不足、过于单一、范围不够、管理手段落后及生态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宜按照人类活动影响的强弱程度,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方案。

地面堆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最直观的反应是使桥墩发生水平和竖向位移。为了验证该桥T梁位移是由堆载造成,一方面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堆载土压力作用下桥墩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另一方面与现场测量结果来对比分析。根据墩柱结构、桩基础及岩土分布情况,模拟被动桩的变形和受力状态。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1)城集镇、农村居民点等人类活动频繁区域作为重点管控区域,通过加密勘界立碑、标识牌和宣传牌设置等方式,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和提高保护意识;必要时,还应在水源一级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域设置防护网,建立在线监测系统。

2)在其他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区域,如高山峡谷区、地广人稀的农村区域等,通过勘界立碑和设置标识牌,标定生态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即可。

3.2 生态修复措施

消落区因水库建成后蓄水而形成,消落区也由蓄水前的陆生环境转变为蓄水后的水陆交替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系统,为满足对植被系统演化的长期监测和科学研究,加强湿地重要生态价值的科普以及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滨水休闲空间的需求和部分生态破坏区域的治理等原因,应开展适度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4)自然灾害等造成生态系统严重破坏,且难以自然恢复,需人工干预和实施生态修复以重构生态系统的区域。

2)加强湿地保护建设。完善集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与休闲、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于一体的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开展市县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保护试点区建设。

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相应的问题,也需要一定的调控。表现为三去一降一补。深刻分析其中的原因,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冗杂,生产能力有剩余,产品更加的注重数量,不是质量,产品结构失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一种可行的操作方法。

2)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需进行科学试验、教学实习、旅游的区域;

4)实施生态破坏区域的修复工程。因采砂、堆场、非法码头等造成消落区植被系统破坏,难以自然恢复的,采取人工筛选、配置与种植适宜于消落区生长的植物,通过选育适生植物和实施裸地植被恢复,增加植被覆盖度。

3.3 工程治理措施

随着水库水位的周期性涨落,消落区边坡往往存在滑坡坍岸等库岸再造安全隐患,城集镇等人口密集区的天然库岸因污染物易滞留而带来环境卫生问题,以及人居环境和滨水景观质量差、亲水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3],工程治理方案应结合城集镇发展规划确定。

1)实施地灾体治理,保障城集镇地质安全。以地形地质条件为基础,按照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通过挡土墙、抗滑桩等支挡措施,或坡体减载、坡脚堆载反压等方式进行治理。在城集镇区域实施地灾治理工程时,应考虑预留滨水休闲、基础设施、截污和治污等生态空间。

另外,借助专门的办公软件,医院的5家分院跟本部的检查预约通道基本打通。宣姝姝指出,天台分院目前没有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如3.0MRI,如果患者要求到本部来做大型检查,医生在办公软件上发起检查申请,预约中心处理好以后将信息反馈给他们。然后,这些转诊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到医院,现场交费就可以进行检查,让基层患者享受便捷就医的实惠。

2)实施城集镇岸线综合治理,改善滨水生态环境。工程方案应结合城市和集镇的功能定位、消落区地形地质条件,确保城镇安全,合理布局滨水休闲活动用地、生态设施建设用地,注重营造层次分明和构建错落有致的滨水立体绿化、休闲空间,构建和谐的陆域、消落区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在进行方案论证时,应注重对河道行洪、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等的影响分析,强化涉河建设方案的科学评价,避免因大挖大填改变局部河势而影响行洪安全,或造成其他区域泥沙严重淤积、库岸冲刷等问题。在确定治理措施时,应与城镇专项规划相协调,加大消落区生态修复试点示范和科研试验成果的应用,同步开展库周截污、治污和排污设施的建设。

2.1 气温变化幅度大 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4月 7 日 7∶00,最低气温过程降幅 9.9~13.9 ℃,极端最低气温达到-7~1.9℃,太白县降幅最大。由于前期宝鸡市气温普遍偏高,苹果发育期较常年提前明显,树体抗寒性降低。加之此次寒潮强度大,降温幅度普遍在10℃以上,各地苹果遭遇不同程度的冻害。

4 结 语

做好消落区的保护与治理事关河湖生态健康、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等方方面面,因此在统筹做好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与工程治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上做好入库排污的治理,做好耕种和弃土(渣)等影响消落区生态健康行为的管控,同步创新管理手段、强化管理制度和管理能力建设。

猜你喜欢

集镇滨水区域
分割区域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第一次做饭
区域发展篇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