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353”工作法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的实践
2020-01-04张岩涛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工务段
张岩涛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工务段
1 引言
2016 年12 月9 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坚持源头治理-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预防工作机制,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2019 年铁路总公司1 号文件中要求把“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超前防范、全面构建和有效落实双重预防机制”作为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并在日常安全工作推进落实。但如何细化双重预防机制,将该机制与铁路生产实际相结合,安全风险如何研判控制,事故隐患如何排查、建库、整治,规范安全双重预防机制运作,防止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流于形式,一直是个急需解决的难题。为解决上述难题,徐州工务段建立了“353”工作法,有序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强化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管控水平,层层传递安全压力,实现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有形化、不空转,真正做到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统筹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353”工作法的内容为,“3”是指三个层面:即段、车间、工区三个层面,“5”是指五个系统:即研判系统、检查系统、整改系统、评价系统和规章系统,第二个“3”是指三个机制:即总结分析机制、考核问责机制、帮促评价机制。
2 从“三个层面”做好安全风险管控
风险研判是源头,控制措施是前提,过程管控是关键,落实闭环管理是目标。在抓好安全风险管控过程中,我们坚持关口前移,严格安全风险研判、预警、控制、评价等过程控制,决不让安全风险升级形成隐患。根据段、车间(科室)、工区三个不同的层面,从周期、形式、内容、责任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明确,制定相应的操作方案。
2.1 明确周期,实现“三个层面”时间紧扣
一是确定研判周期。段每年12 月份组织专业科室,研判年度安全风险变化,修订完善年度安全风险库;每季度末将安全风险库与季度安全生产特点、重点工作结合,研判季度安全风险,编制季度安全风险控制表;每月25 日前将次月安全风险项点落实安全风险认领,将安全风险控制责任人与实际工作结合,编制月度安全风险监督检查计划;每周一前将本周安全风险管控情况、每日9 点前将预控内容、措施等进行梳理、汇总,形成日预控表。车间、工区按照相应的周期节点,分别做好风险双重预防提示、落实。通过年、季、月、周、日的不同周期,规范段、车间、工区相应时间节点所需要完成的双重预防机制任务、风险提示内容,做到从时间上的动态相连,克服抓安全懈怠的问题。二是确定发布周期。通过紧密结合动态安全风险研判,对新增安全风险、灾害及恶劣天气、突出安全问题等情况采取实时预警、专项预警等方式,充分利用设置在段网页的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栏目、段安全生产微信群、通知栏、电子邮件、调度通知等平台将安全风险内容进行传达,及时警示相关车间和工区、岗位,落实安全风险预防管控。
2.2 明确形式,实现“三个层面”动态相连
一是年度风险研判。针对设备、管理、环境、人员等变化情况,结合上年全路各类事故、故障教训所涉及的新增安全风险项,开展年度安全风险研判,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形成《安全风险库》并予以公布。二是季度风险研判。每季度安季会根据段《安全风险库》安全风险项,结合阶段工作、季节性安全特点和其他单位近期事故,提出下季度安全风险控制项并梳理汇总,形成次季度安全风险控制表。并坚持每季召开外部环境、道口、粉砂土路基、施工作业安全、钢轨安全风险专题研判会。三是月度风险认领。将《季度安全风险控制表》确定的安全风险项,结合生产任务、月度施工计划、季节性安全、“六类变化”前期突出安全问题所涉及的安全风险项,与专业管理结合,落实认领人员,做好安全风险检查控制。四是周通报。每周各科室总结分析上周安全风险管控情况,分析一周来安全风险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优化措施,形成周分析通报。五是日追踪。每日通过早点名布置,对当日施工、关键作业项目,结合天气情况、行走路线等项目进行研判和风险提示。
2.3 明确内容,实现“三个层面”层层覆盖
一是做好风险等级划分。按照重大安全风险、较大安全风险、一般安全风险、低安全风险的等级划分,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二是做好风险类别划分。从行车、劳动、外部环境与综合治理、建设、特种设备、食品卫生、消防、规章制度、综合保障、结合部安全风险划分为十个类别,性质分别为长期性、季节性和临时性。
2.4 明确责任,实现“三个层面”风险响应
由段、车间、工区根据风险等级、类别,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做好各个级别的风险的响应,确保每条风险都有足够的力量、有效时间进行处理。
3 规范运作,以“五个系统”推进安全双重机制的运转
按照风险级别、类别的划分,段、车间、工区对风险响应的要求不同,抓好研判、检查、整改、验收和制度共计“五个系统”的规范运作,推动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的有序运转。
3.1 构建风险控制表,建立风险研判系统
一是建立静态风险控制表。即每年按工务部公布的《工务系统安全风险库》,研判安全风险并制定控制措施,汇总建立专业安全风险库。同时,以季度为周期,结合阶段重点工作和季节性特点,依据年度风险库,形成《季度安全风险控制表》。二是建立动态风险控制表。根据“六个变化”进行动态风险研判,及时补强和完善控制措施。
3.2 准确认领风险,覆盖风险检查系统
一是根据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将风险逐项认领到具体岗位和人员,重大风险至少有一名分管段领导认领;较大风险至少有一名科室负责人认领;一般、低风险至少有一名科室主管工程师认领,保证每项风险至少有一名管理人员认领,每项风险的专业管理人员为牵头认领人。二是编制风险认领检查计划。参控人员每人每月认领检查的风险以3-5 条为宜,并在每月20 日前完成风险认领,每月25 日前由段汇总、编制好风险认领计划并公布。三是落实风险检查计划。检查方式可采取添乘检查、现场检查、跟班写实、内业检查、监控抽查等方式。
3.3 抓住问题盯控,抓好隐患整改系统
一是实行立即报告和定期报告制度,对检查出的隐患汇总形成隐患库,对确定为Ⅰ、Ⅱ、Ⅲ类事故隐患,组织研究制定整体整治推进方案,组织隐患整治,开展整治效果评价,健全隐患台帐资料。二是按照事故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的要求,制定并落实具体治理方案,在治理的过程中,应视情况采取停止作业、封锁线路、限速运行、现场监控、干部盯控等安全控制措施,规避或降低事故风险。
3.4 完善闭环管理,规范验收系统
一是对隐患的整治效果进行督查,对“达标”项目进行归档、销号,对“不达标”项目分析原因,及时进行整改。二是隐患档案按照有方案、有计划、有过程记录、有验收评价原则,规范建立“一事一档”,过程记录留有影像资料,提高档案真实性。三是对照安全风险双重预防机制的运行要求,每月对检查风险认领、检查、整改、评价的运行情况进行履职督查,形成制度,确保有效化、不空转。
3.5 提升运作质量,健全风险规章系统
一是将运行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的文件要求、操作指南等进行汇总,在段网上进行公布,方便查询。二是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双重预防机制教育培训,提升全员安全风险意识,将风险事件、原因、后果、措施等内容纲入全员培训考试,确保人人熟知岗位相关安全风险、预防控制措施和管控责任。
4 突出实效,以“三个机制”确保安全双重机制的效果
4.1 建立总结分析机制,推动安全双重机制不断完善
每月28 日前将当月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汇总,对风险检查质量、检查周期、上报内容是否规范、风险发生的原因、整改情况是否达标等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在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形成总结,并在段通知栏进行公布,并督促相关科室、车间、责任人进行整改。
4.2 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确保安全双重机制落到实处
段将每项隐患整治督办工作纳入科室、车间的月度及年终绩效重要内容。对因隐患整治督办不及时、不认真、不到位,导致整治项目不能按期完成或造成不良后果的,将按照段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明确考核标准。每月对发现的风险问题、整治情况按“达标、不达标”情况进行经济考核和责任追究。
4.3 建立帮促评价机制,带动安全双重机制全面提升
明确评价标准。采取否决条件+百分制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得分80 分及以上为为达标,80 分以下为不达标。明确评价程序。每季度末20 日前由车间围绕双重预防运作对标自评,每季度末月25 日前由段组织将评价结果纳入专业管理考核进行车间排序,并在28 日前填写段双重预防机制运作对标自评表报工务部。对被预警车间、科室要针对预警内容,结合实际认真排查安全风险管控全过程存在的疏漏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补强和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并督办抓好落实。对管理薄弱车间、科室的专项预警要及时启动干预机制,专业分管领导牵头、相关科室参加进行指导帮促。
5 取得的成效和进一步思考
通过对2018 年和2019 年“新机制”系统统计全年检查发现问题发书对比,2018 年段被上级检查发现问题共计580 件, 按照问题级别,指令书1件、通知书 9 件、A 类问题 19 件、B 类问题 551 件。2019 年段被上级检查发现问题共计487 件,同比去年减少93 件。按照问题级别,通知书5 件,同比去年减少4 件;A 类问题13 件,同比去年减少6 件;B 类问题469 件,同比去年减少82 件。通过对比,安全风险隐患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安全风险的状态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通过全面研判安全风险,落实控制责任,严格控制措施落实,避免风险形成隐患。严格事故隐患排查整治,通过对事故隐患的全面排查,落实对事故隐患的治理、消除,避免安全隐患造成事故是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的根本目的。对此,要进一步增强“预防”意识,控制风险,消除隐患。安全风险管理更强调于危险的超前预想,努力将危险因素提前考虑清楚,针对安全风险有的放矢的完善安全控制措施;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突出排查治理,通过对事故隐患的全面排查、治理,达到彻底消除隐患的最终目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积极研究探索双重预防机制运作规律,完善安全风险研判预警、控制评价措施,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同时强化职工安全风险意识,提高安全风险把控能力,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将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努力推进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不断完善、规范运作,为段安全生产平稳受控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