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

2020-01-04曹洋

农家参谋 2020年9期
关键词:妮儿石羊河味道

曹洋

离开故乡的彷徨人生,我就像是一只迎风飞翔的风筝,纵然飞入云端,而那根风筝线,却牢牢地系在故乡。

几回回梦回故乡,那山那水那故人,那情那景那炊烟,深深地拨弄着我心底那一抹浓郁的乡愁。

最念故乡老腔。肥沃的黄土地上,那训斥牲口的“哒哒咧喔”与那清脆的扬鞭彻响,不时在田野上空交织回荡;听,村里那敲击犁铧的“叮叮”声响,这是走村串户换香油的老翁;“咚咚咚咚”,那浑厚的拨浪鼓声,是拉着架子车换针头线脑的货郎;“谁有杂皮的拿来卖”,在收皮货人的吆喝声中,几只狗紧追其后发出愤怒凶狠地嘶叫;“谁摘猪娃嘞”,阉匠自行车前把上迎风摇晃的红布条儿,仿佛是用猪娃儿的鲜血浸染而成;灌醋灌酱油、换棉枣、打豆腐、称馓子、谁换瓜……这声声平淡无奇、悠扬婉转的腔调儿,听起来似乎毫无韵律,却俨然是人间最美妙的乐章。

最恋故乡味道。“荠荠菜,包扁食,不给小妮儿一点儿吃;小妮儿给我挤挤眼儿,我给小妮儿拨一点儿。”立冬过后,荠荠菜在寒风中顽强生长,然而就是这毫不起眼的野菜,它的味道却足以压倒一切佳肴;惊蛰来,地里的“红扁嘴儿”已初长成,裹着面粉蒸熟出笼,只需用蒜汁搅拌,那味道绝对可以颠覆味蕾;清明至,阳光沐浴下的水芹菜,虽然它貌不惊人,但它那沁人心脾的清新味道却令人食欲大开,久久难以忘怀;待大暑,节节攀爬的芝麻已是花落籽饱,一碗清淡的芝麻叶面条,无须过多作料修饰,不禁让人直呼排场;寒露到,那难登大雅之堂的懒豆腐也隆重登场,这碗土里土气的菜肴里,虽然没有肉,但是胜似吃肉;霜降临,碧绿的万物在秋霜面前换掉了衣裳,在野外燃上一笼烟柴或牛粪,烧红薯、燎毛豆、烤蚂蚱,这些味道也许并不诱人,但足以让未泯的童心得以释怀。

最爱故乡山水。曾经辉煌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尽显萧凉,那苍翠挺拔的万岁林也形已难辨,立于斑驳沧桑的红旗桥上,眺望千米渡槽的绵延尽头,那里,是我的故乡!曲折婉转的“石羊河”,终年不断地流经生我养我的村庄,那卧在“石羊河”上的“老鳖潭”与“簸箕潭”,就像它的一双眼睛似的清澈、深邃,从那“老鸪嘴沟”和“呼啦子河”里冒出的股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注入“石羊河”,那川流不息、亘古不变的“石羊河”,陪伴沐浴了我整个童年。

最思故乡劲草。沟壑边,体形丰腴饱满的“灰孢”,它是在野外的最好止血药;那穿肠而过的西瓜籽,屙在地里又重生出的“马苞”,如今在青纱帐里却很难再见到;还有沟畔的“半拉脸儿”“车轱辘稞”“黄黄苗”等,那可是我童年换取零花钱的草药。

最想故乡四季。开年春耕是三月三,赶会看戏年年必然,戏罢“捎包儿”,是老人们最爱的“油馍”和“糖糕”;夏耘后的酷暑,知了狠命地聒噪,我们蹲在大槐树下玩“丢楝豆”和“占方”,还有在凉爽的夜晚,罗汉儿家门前的说书人,拉着弦子咿呀着让人难以听懂的老调陈腔;秋收后的闲暇,当街里背井离乡的艺人耍的“玩把戏”,总是让人拍手叫绝,那“黑葫芦”里爆出的玉蜀黍花,是丰收过后对老百姓最好的褒奖;冬藏过后是新年,喧天的大铜器再次擂响,苍龙盘,雄狮滚,用传承千年的民俗祈求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生活与时间的沉淀中,思念故乡的黄土情,如胶似漆般缠绕心头,扯不断,理还乱,挥不去,吹不散。

故乡,是筑梦伊始的地方。故乡,是叶落归根的地方。

故乡里有太多的故事,我的故事里全是故乡。

猜你喜欢

妮儿石羊河味道
基于SWAT 模型和Budyko 假设的石羊河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对比分析
该往哪边读?
中秋的味道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快乐的味道
石羊河流域永昌县地下水及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小黑妮儿”
夏天的味道
加强投入 推进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
小四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