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者董涛:巴蜀自古不可分割,源自深厚的文化基础

2020-01-03曾勋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巴蜀双城经济圈

曾勋

今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出台,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顶层设计上迈出关键一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

号称“西部双雄”的成都、重庆,同处四川盆地,巴山蜀水紧密相连。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史学中心副教授董涛认为,以成都为中心的“蜀”文化与以重庆为中心的“巴”文化,各有千秋又彼此渗透相融。巴蜀文化同源同根而又各自保存着丰富性和多面性的同时,给双方的经济、文化的融汇,带来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在经济发展日益密切不可分割的今天,这两座充满话题的城市,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根同源

廉政瞭望·官察室:巴文化和蜀文化有何不同,学界为什么常说巴蜀文化同根同源?

董涛:确实,巴蜀文化最开始各有源头,现在要追二者的源头,是非常困难的。这牵涉到一个十分遗憾的历史问题:巴蜀古文明均缺少文字。西汉时,扬雄就曾提到过古蜀人“不晓文字”。三星堆、金沙等遗址证明了古蜀文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没有文字,就让古蜀文明变得神秘莫测。跟蜀文化一样,巴文化中同样是有很多传说。

尽管我们无法追溯蜀人和巴人的源头,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蜀文化诞生于内陆农业文明,而巴文化诞生于高山渔猎文明。我们说巴蜀文化同源,是强调两种文化密切融合的过程。

廉政瞭望·官察室:具体怎么理解巴蜀之间不可分割的这种关系?

董涛: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比如,汉代、三国、隋唐,重庆都是作为益州的一部分。

三国时期,虽然蜀汉政权的首都在成都,然而,重庆却是防御东吴侵扰兵家重地。南宋时期,蒙古军始终无法攻克合州钓鱼城,连蒙古大汗蒙哥也在这里阵亡。长达3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巴蜀人的勇气和意志。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条件,当时钓鱼城为潼川府路辖区,而军民能撑几十年,四川的财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时益州路、梓州路二路仍在反抗,其财政收入源源不断地进入钓鱼城,支持军民抗蒙。

廉政瞭望·官察室:两地经济和文化能够融合,需要什么基础条件?

董涛:首选肯定是地理条件。成都平原连接着岷江河谷和川东巴楚大地,西边是古蜀人的地盘而东边曾是巫山人的聚居地。随着文明开化,他们之间肯定会发生交流。我们看地图就能发现,四川境内的以岷江、嘉陵江、涪江为主的河道,最后成为一个锥型汇入长江,而重庆就扼住这条通衢的咽喉。从成都往重庆的水路,完成了江源文明的对接。

这样的地理条件也让移民入蜀之后,可以靠水路一通巴蜀。巴蜀的第一批移民就在秦汉时期从蜀道进入成都平原的。随着中央集权大一统与都江堰治水成功,不少中原人沿着蜀道和长江,来到成都、重庆,成为巴蜀子民。第二次移民高潮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华阳国志》说成都地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第三次移民浪潮则是在隋唐五代两宋,特别是安史之乱时期,大批高级知识分子来到巴蜀,有的在成都安家,走得远一点的到了眉山地区,比如苏轼的祖先苏味道就是从河北栾城来到眉县的。

?接下来的两次移民是明清和抗战时期,以湖广民众进入巴蜀为主,在这一波波移民“一体化”的过程中,巴蜀慢慢完成了情感、价值、文化认同。总体来说,巴蜀之间不管在政治组织上还是文化情感上都体现了一个“和”字。

拓展深度

廉政瞭望·官察室:文化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对于当下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哪些积极影响?

董涛:成渝双城经济圈要形成共同体,首先是要建立在文化基础上。《华阳国志》说:“巴出将,蜀出相。”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以成都为代表的蜀文化,有种柔的品格,文翁兴学之后,以成都为中心的区域出了司马相如、李白、苏东坡等文豪;重庆自古以来陡山险川,巴人尚武敢为,从古至今滋养了秦良玉、刘伯承、聂荣臻等名将。两者求同存异,刚柔相济,地缘上也是相互影响。

廉政瞭望·官察室:和长三角、珠三角比,当下成渝经济圈有哪些明显的短板?

董涛:主要在于中心与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实际上,这跟成渝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相关。成渝都处在内陆,不临出海口,古代虽有文人入蜀的传统,杜甫、李商隐、王维、陆游都曾入蜀,对蜀中诗风文教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两宋以来蜀中知识精英的流出也是巨大的,以“三苏”为代表,这些知识精英安身立命的地方在京畿地区。安逸享乐,小富即安,地理局限和巴蜀文化的某些特征确实限制了内陆城市的发展。

廉政瞭望·官察室:应该怎么利用共同的文化基础,突破局限,以加强合作,实现共进?

董濤:成渝地区合作开发本土的文化资源,重新在巴蜀文化的研究和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拓展巴蜀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在新时代赋予巴蜀文化新内涵,以更加新颖的方式,推广和传播巴蜀文化。比如,要突破盆地意识,遏制码头文化,以更加大气和包容的心态对待彼此、对待外物。

成渝之间的旅游资源其实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多挖掘双城之间各个地级市甚至县域的文化资源,让游客体会更完整更丰富的巴蜀文化,岂不是更好。所以我觉得,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带动周边市县形成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也是“补短板”的重要一面。这需要统筹和宣传,不能让成渝双城经济圈变成了成渝的“双簧”。

猜你喜欢

巴蜀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巴蜀文化翰墨第七届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汉长昌”经济圈可行性分析及其影响
上海自由贸易区试点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