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运维体系研究

2020-01-03刘天须王子昂张雪扬郝翱一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16期

刘天须 王子昂 张雪扬 郝翱一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需要运维的信息化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为实现高效、全面、规范、有序的交通运输信息化运维管理,文章采用顶层设计方法,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运维对象、运维服务组织、运维活动、运维服务过程管理和运维服务保障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系统运维体系的总体框架,从运维机构、运维生命周期、运维目标、运维方式、运维服务级别等方面研究了交通运输行业信息系统运维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运维;总体框架;体系组成

中图分类号:U283.4;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16-0107-04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LIU Tianxu1,WANG Ziang1,ZHANG Xueyang1,HAO Aoyi2

(1.Henan Provincial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Center,Zhengzhou  450018,China;

2.Zhengzhou ChuangTai Biotechnology Service Co.,Ltd.,Zhengzhou  451162,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epening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the types and quantity of information equipment that need to be operated and maintained are increasing. In order to achieve efficient,comprehensive,standardized and orderl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zation,this paper adopts the top-level design method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bjects,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organization,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ctivities,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process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guarantee resources of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and 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system.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re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life cycle,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bjectives,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ode,an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level.

Keywords:transportation industry;informa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overall framework;system composition

0  引  言

“十二五”以来,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发展迅速,行业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支撑和应用体系,且在政务管理、行业监管、公共服务等业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信息系统的长效可持续应用并发挥更大效能,需要改变传统“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的局面。

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系统包含内容众多,既有前端的终端数据采集和发布设备,又有后台的直接面向用户应用的业务应用软件、数据资源、监控指挥中心,以及支持各类业务应用的应用支撑软件、基础设施,还有连接前端和后台的通信网络。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系统和种类繁多的运维内容,系统运维工作需要从管理、技术等方面统筹考虑。

河南省交通通信中心是河南省省级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持保障单位,负责建设和运维省级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性、综合性信息化项目。随着前期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當前大量信息系统逐步进入运维阶段,为实现信息化项目的高效、全面、规范、有序运维,需要对信息化系统运维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进行综合考虑。

本文采用顶层设计方法,从运维对象、运维服务组织、运维活动、运维服务过程管理、运维服务保障资源等方面对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运维进行系统研究,对行业信息化运维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1  总体框架

根据GB/T 24405.1—2009中第4部分,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运维服务管理应遵循“规划、实施、检查、改进”闭环管理要求,不断改进运维服务能力,改进措施如下:

(1)依据运维管理机构要求的信息系统运维服务级别进行运维服务规划,服务规划应包括运维对象、运维服务组织、运维活动、运维服务过程管理、运维服务保障资源5部分。

(2)根据运维服务规划组织运维实施,包括制定实施计划、开展运维实施活动、记录实施活动、提交实施成果等。

(3)检查服务过程和结果,对比服务级别要求和运维实施成果,分析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4)对运维服务中运维服务组织、运维活动、运维服务过程管理、运维服务保障资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持续提升运维服务能力。

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运维服务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2  体系组成

结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特点,其运维体系由运维对象、运维服务组织、运维活动、运维服务过程管理、运维服务保障资源5部分构成,其中:

(1)运维对象应包括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基础设施、监控指挥中心、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等7大类;信息系统各类运维对象的运维服务级别应与该信息系统一致。

(2)运维服务组织应包括人员组织、岗位职责、技能要求和考核管理等4个方面。

(3)运维活动应按工作属性划分,包括监控巡检、例行维护、响应式维护、故障处理、应急响应、安全管理、分析总结、其他8项内容。

(4)运维服务过程管理应包括服务请求、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4个阶段。其中:

1)服务请求涉及的运维活动主要为响应式维护、分析总结;

2)事件管理涉及的运维活动包括监控巡检、例行维护、故障处理、应急响应等;

3)问题管理涉及的运维活动包括故障处理等运维活动、分析总结;

4)变更管理涉及监控巡检、例行维护、响应式维护、重保服务、故障处理、应急响应、安全管理等运维活动;

上述过程管理中必要时还应包括安全管理。

(5)运维服务保障资源(运维管理平台)基于运维对象,实现运维服务组织、运维活动和运维服务过程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电子化、网络化管理,包括资产管理、运行状态监测与预警、运维管理、分析决策管理、知识库管理5个子系统。

交通运输运维体系构成如图2所示。

3  基本要求

3.1  运维机构

(1)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运维应由运维主管机构、运维管理机构和运维服务机构分工负责。

(2)省交通运输厅作为省级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运维主管机构,主要负责该运维工作的整体统筹和组织协调。

(3)厅直属各单位是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单位,遵循“谁建设、谁运维”的原则,厅直属各单位也是相关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包括:

1)信息系统竣工验收后,全面负责运维管理工作;

2)负责本单位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组织、管理、监督、检查;

3)负责本单位信息系统运维经费的申请、管理。

(4)运维服务机构具体承担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运维工作。

3.2  运维生命周期

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运维流程包括前期工作阶段、建设阶段、质保期运行阶段、过保运行阶段和停止运行阶段。

(1)前期工作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制作、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应明确运行维护管理机构,并在工程投资中考虑运行阶段运维费用。

(2)建设阶段和质保期运行阶段的运维服务工作由信息系统承建单位承担。

(3)质保期后的过保运行阶段,运维管理机构应选定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机构开展运维服务工作。

(4)信息系统或其部分要素停止运行后,相关运维工作同时终止。

3.3  运维目标

利用技术手段,检测、监控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处理故障,保证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运维目标包括:

(1)快速运维:在异常情况下尽快恢复信息系统的正常服务。

(2)无损运维:最小化整个信息系统运行中各类事件对交通运输業务办理的影响。

(3)主动运维:实施对信息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及时识别事件并启动相应处理流程和应急响应机制,实现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

(4)智能运维: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及时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和趋势预测,实现智能化运维。

3.4  运维方式

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运维可采取自行运维、外包运维和混合运维三种方式:

(1)自行运维是指运维管理机构或其下属单位作为运维服务机构承担信息系统运维服务工作。

(2)外包运维是由运维管理机构以外的专业信息技术服务单位作为运维服务机构承担信息系统运维服务工作。

(3)混合运维是信息系统的部分要素采用自行运维,部分要素采用外包运维。

外包运维或混合运维中的外包运维部分,可由信息系统相关部分的承建单位承担,也可选择具备运维服务能力的第三方承担。运维管理机构应建立外包服务管理机制,对外包服务进行管理、评估。未经运维管理机构同意,外包服务单位不应将运维服务任务部分或全部委托给第三方。

3.5  运维服务级别

(1)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包括基础支撑类系统(含应用支撑、基础实施等)、公共信息服务类系统、电子政务类系统和行业监督管理类系统:

1)基础支撑类系统: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性、共用性的软硬件支撑的信息系统,包括交通运输基础通信网络、交通运输数据中心、交通地理信息基础平台等;

2)公共信息服务类系统:主要面向社会百姓和市场企业,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如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3)电子政务类系统:主要面向职能科室,实现业务管理无纸化、电子化和网络化应用,提升管理效能,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如公路综合管理系统、运政管理系统、水路综合管理系统等;

4)行业监督管理类系统:主要面向市场监管对象,履行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职能,如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等。

(2)交通运输信息系统根据重要程度分为核心、重要、一般等三类,运维管理机构应根据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确定运维服务级别要求。

(3)服务级别划分为四个级别,级别由高到低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每个级别的服务要求均包括系统可用率、服务受理时间、服务响应时间、故障恢复时间四个控制指标,如表1所示。

(4)交通运输信息系统中,交通运输基础通信网络、交通运输数据中心、交通地理信息基础平台等基础支撑类核心信息系统服务级别为一级,其他核心信息系统服务级别应不低于二级,重要信息系统服务级别应不低于三级,一般信息系统服务级别应不低于四级。

4  结  论

信息化运维是保证交通运输行业政务管理、行业监管、公共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应用的基础,建立全要素、全过程和分级响应的运维管理体系是信息化建设和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效能的需要。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和相关信息化运维标准规范,针对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系统复杂多样的特点,本文提出了运维管理体系框架,并在实际信息化系统运维管理中得到了初步应用验证,为科学有序地实施信息化运维提供了参考。正如前文所述,信息系统运维内容种类繁多、过程复杂,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8827.1—2012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2]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員会.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GB/T 28827.3—2012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3]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技术 服务管理 第1部分:规范:GB/T 24405.1—2009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 黄晨,王征平,王智谋.疫情常态防控下水路运输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J].交通信息与安全,2020,38(2):162-171+178.

作者简介:刘天须(1988—),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