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剧在初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灵活应用

2020-01-03邓丽香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4期
关键词:情景剧权利情景

邓丽香

【摘要】本文基于初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浅谈情景剧在初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如何在课堂上具体操作。通过应用情景剧的形式将教材抽象内容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以达到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景剧应用   初二道德与法治课程

初二道德与法治内容较之初一学习内容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加深,特别是初二下期宪法专册内容更为抽象,重在强调学生对我国制度的认同,对宪法作为公民权利保障书和治国安邦总章程的认识理解和理解,能够认识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对教师来说也是难题。因此在初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改变以前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二是当前教学方式单一,过分的重视机械化的操练。这种问题的存在导致在课堂上教师劳累、学生疲惫,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率也非常低。为能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需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或者创新。

在这种背景下,情景剧的应用或许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情景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心理特点,教师编排或者学生自编自演将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施的过程之中,使其在参与过程中产生人民当家作主的情感体验,形成主人翁意识,同时实现寓教于乐、乐享其行、行之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情景剧创设在初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价值

情景教学的充分运用能够达到活化教材、活学知识、活用知识的效果,其结合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表现以及价值观的形成,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初中教育特别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

初二的情景剧活动结合当前时政热点以一种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围绕生活情景进行展示,使教材抽象内容知识以真实情景的方式再现,让“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生命化”,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知识,同时也避免了教师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初二道德与法治情景活动的另一种方式是模拟法庭、模拟两会,这种形式可以实现公民权利义务知识和人民当家作主相关制度及国家机构的有关内容的教学,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法庭和两会查找资料进行了解,并能结合教材所学内容进行改编,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时政运用能力、材料分析能力,又达成了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众参与、理性精神的核心素养目标。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相互沟通,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学会在集体中认识自我,学会尊重他人。

二、情景剧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从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创设情景剧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运用情景剧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向生活延伸,学会从生活中思考,使同学们在模拟情景中学会理性分析问题,真实地感觉到道德与法治的存在,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增强法律意识和提高道德水平。

例如,在学习初二下册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时,围绕课本公民基本权利的知识,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选取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某项基本权利,以“我们的××权利”为主题活动,编写剧本、分工合作,将情景再现。这种情景再现,结合了学生生活实际,也是当前热点社会问题,吸引了学生兴趣,更使学生懂得在公民行使权利时有界限,不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维护权利时要守程序,依法行使权利。同时,采用模拟法庭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公民行使权利也应该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树立程序意识,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

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在初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有目的地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用课程内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使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内容是有用的,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善于设置问题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是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教学沟通、掌握教学情况的一种反馈方式。学生可以从教师所提出的设问中分析案例,联系学科知识点,并能结合自身实际迁移应用。教师则从学生的反馈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设问和教学方式。

例如在学习“依法行使权利”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编排“教室自习课同学大声讨论问题”“宿舍熄灯后同学继续聊天”的情景剧片段,在看完表演后,学生之间纷纷展开讨论。教师可借此机会提出以下问题:情景剧中同学行为是否合理?你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情景剧中的事件发生在身边,你打算怎么办?学生在分析情景时也会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从而认识到我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要注意依法行使权利,不能超出权利本身的范围,不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设问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内容自然而然的内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思维。

(三)巧妙选择案例情景,开拓学生眼界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案例情境:一是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公众人物案例,或者在媒体中进行过宣传代表人物事迹。二是选取贴近初二学生生活与心理、学习相关或相近的事例,如学校、家庭、社会公共资源等领域,这些领域的事例对初中学生的示范作用更加明显,意义更大。三是就近原则选取社会资源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如学校所在区域的图书馆、博物馆、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事处、政府、法院、公安局等,使学生近距离的了解这些资源与初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系,从而将课程内容运用于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相关内容時,选取最新“两会”新闻报道与素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了解国家权力机关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感受到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四)灵活编排情境,开发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能找到合适的案例,并且能够有逻辑性的展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学会根据知识点的特点以及课程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目标恰当的编排情景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排时注意以下原则:

1.情景主题紧扣知识点,达到帮助同学理解运用知识点的目的。

2.情景内容丰富,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能引发观众思考,引起共鸣。

3.情景各环节具有逻辑性、故事性、充满趣味性,环环相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思考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公民的权利义务时,学生自主编排剧本,将公民享受的基本权利义务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再由其他同学猜猜情景剧中的人物所享有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有哪些,加深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分析情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将情景剧运用在初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旨在将课本中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接受并喜爱的形式,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凸显课堂的热闹和学生的参与度,特别是学生能在参与情景剧创设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与国家及国家机关、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从强化国家认同、制度认同、法治认同。

【参考文献】

[1] 于广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情感读本,2017

[2] 武静静.时事热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

[3] 曹国兰.浅谈如何实施初中政治教学创新[J].中华少年,2012(20)

[4] 赵娜.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课题设计与实践的探讨[J].金色年华(下),2010(11)

[5] 翟斌.情境创设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

[6] 王庆娜.初中情景教学的三点尝试[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12)

猜你喜欢

情景剧权利情景
股东权利知多少(二)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楼梯间 要小心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妙用
动物手偶
权利套装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爱一个人
大型生活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