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战旗美如画

2020-01-03欧阳青

党史纵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神鹰大渡河战旗

欧阳青

第五面战旗 神鹰侦察排

授旗时间:1934年8月1日

授旗时战斗序列:红军第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二团侦察排

批准领导机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在100面英雄部队荣誉战旗中,“神鹰侦察排”颇有些神秘感,因为在人民军队中很少会这样命名英模单位,一般都被命名为“英雄营”“钢铁连”“模范班”等。另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英雄模范单位名录》(第一至第六卷)收录的3114个英雄模范单位中也搜不到关于“神鹰侦察排”的记载。因此,当在北部战区战旗排序第十七号的“神鹰侦察排”荣誉战旗亮相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时,激起了人们浓浓的好奇心。很多热心的网友把搜索点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土防卫作战和自卫反击作战等历史时期的英模部队身上,一时间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到2019年10月13日一篇题为《北陆受阅的这17面战旗,每一面都是传奇!》的文章在网上公开后,“神鹰侦察排”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了解了“神鹰侦察排”的来龙去脉后,人们不禁交口称赞,啧啧称奇!

在介绍“神鹰侦察排”的赫赫战功之前,笔者首先想简单梳理一下“神鹰侦察排”的历史脉络:1933年6月7日,红三军团在江西省乐安县大湖坪整编,由红三军团第五军第三师侦察队抽调部分指战员组成红四师第十二团司令部侦察排,该排后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一战成名。1937年8月25日,该侦察排被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第三营第九连。1941年1月,改称第一一五师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第十团第三营第七连。1942年12月,改称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第十团第四连。1945年10月7日,改称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第十团第四连。1946年3月1日,改称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旅第四团第四连。1949年2月17日,改称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六军第四十七师第一三九团第四连。1985年10月1日,改称沈阳军区第十六集团军步兵第四十七师第一三九团第四连。2017年4月,在我军最新一轮改革整编后,“神鹰侦察排”现编制序列为北部战区陆军某集团军合成第四十七旅某合成营第四连。

从1933年9月底开始,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二团侦察排作为尖兵,在一年时间里,随十二团先后参加了洵口进攻战、沙县攻坚战、三溪圩反击战、太阳嶂阻击战、广昌以北阻击战、广昌外围防御战、保护山阻击战等著名战斗,并立下了汗马功劳。10月5日,参加红军东方军由赣入闽作战的红十二团随红四师在右纵队编成内,从福建泰宁县北返,向江西南城县东南的硝石镇进发,计划堵击国民党军许克祥第二十四师。10月6日中午,红十二团侦察排一个班在排长谢发生带领下,率先插进距江西黎川县洵口镇东北40公里的飞鸢村,在此发现敌情,迅速报告团部。正是由于侦察排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提前预警了敌人的最新动态,红四师才果断命令红十二团和其他兄弟团先赶来的连队立即投入战斗。原来,当面之敌是国民党军第六师第十七旅第三十一团,该团是奉敌第十八旅旅长葛钟山之命前来打击红军地方部队的,没想到却与红军主力部队突然遭遇。训练有素的红十二团先敌开火,敌我双方随即展开激烈战斗。此后,敌第三十四团也赶来参战。红十二团斗志昂扬,与兄弟部队勇战两敌。激战4小时后,敌人败退至洵口与旅预备队第二十七团一起顽守。10月7日拂晓,红军集中5个师围攻洵口之敌,同时侧击由黎川增援之敌。经3个多小时的猛攻,歼敌超2个团,俘旅长葛钟山以下11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29挺、长短枪1084支、迫击炮2门、无线电台1部。十二团侦察排及时发现敌情,在此役中立下头功。

1934年3月13日下午,在南丰县西南山区的三溪圩反击作战中,作为中央纵队主力之一的红十二团在团长谢嵩、政委钟赤兵的指挥下,接连击退敌人4次进攻。此后,乘敌撤退松懈之际,谢发生派侦察员吴德胜带一个小组隐蔽摸到敌人阵地前沿,侦察敌人的火力配置。摸清敌情后,谢嵩、钟赤兵随即命令第五连实施短促突击,又歼敌一部。

3月下旬,在泰宁县西北山区的太阳嶂阻击作战中,红四师侦察队奉命星夜抢占太阳嶂主峰,支援红十二团第二营的战斗。十二团侦察排全力配合师侦察队,经过14个小时的攀藤爬岩,于24日拂晓先敌一步抢占太阳嶂峰顶。当天,红十二团第二营以第五连为核心,连续抗击敌王仲廉第八十九师第二六五旅3个团的轮番进攻,双方展开数次肉搏。我方伤亡很大,第二营营长英勇牺牲,红四师侦察队队长邓克明临危受命,代理第二营营长。傍晚,邓克明率红五连对敌实施反冲击。在友邻部队的支援下,最终打退敌人的进攻,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战后,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授予第五连“以少胜多顽强防御模范红五连”锦旗。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红星报社编辑的战地通讯《火线上的一年》上发表文章,评论太阳嶂阻击战“这一伟大胜利,应该占着中国工农红军以少胜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这充分表示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是铁一般的坚强”。十二团侦察排为这次胜利可谓助力良多。

4月下旬,在广昌外围防御战中,紅十二团随红四师在清水塘一带截击敌傅仲芳第六十七师的进攻,又与增援的敌孔令恂第九十七师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战。在极其艰苦困难的环境下,红十二团侦察排长谢发生奉命带一个班到广昌城外的敌占区潜伏,抓捕俘虏来获取情报。他们利用夜暗渗入敌纵深,在敌据点附近潜伏一天一夜,终于俘获敌营长、师传令兵各一名。7月中旬,在反“围剿”作战后期的防御战中,红十二团受命防守保护山一线主要阵地。团侦察排战前摸敌情,看地形,抓俘虏,为师团领导定下战斗决心、形成战斗方案提供了重要情报支持。战后,侦察排被指战员们赞誉为“神鹰”。神鹰是象征机智灵敏、矫健勇猛的猛禽,用来比喻侦察排确是恰如其分。

1934年8月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第三十九号命令,即《关于红军中有特殊战绩者奖给红星奖章的规定》:“我中央苏区红军兵团及军区部队,在与敌第五次战役中,特别表现英勇坚决而有特殊战绩的指战员,军委为鼓励与发扬该指战员的英勇事迹,按其功绩奖给红星奖章。”命令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签署,这也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次为具有特殊战绩的指战员颁授红星奖章。红十二团侦察排排长谢发生和侦察员吴德胜因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表现英勇坚决并具有特殊战绩,同时荣获三等红星奖章。一个侦察排在一次战役中荣获2枚三等红星奖章,这在全军也十分罕见。

与此同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也正式授予红十二团侦察排“神鹰侦察排”这一荣誉称号。

第六面战旗 大渡河连

授旗时间:1935年5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第二连。

批准领导机关:红军第一军团

如果说“神鹰侦察排”是深藏不露,那么“大渡河连”则是闻名遐迩。1935年5月下旬,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即著名的“红一团”)在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率领下,奉中革军委命令,向大渡河中游南岸的川西南石棉县安顺场渡口疾驰。他们要突破敌军的围追堵截,为红军杀开一条生路。在安顺场,该团从第一营第二连中挑选出18名勇士成功地强渡大渡河,在关乎中央红军命运的生死之战中获得全胜,创造了战史上的奇迹。

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两岸崇山耸立,河道陡峻,险滩密布,水流湍急,素有天险之称。红一团指战员顶着不时袭来的大雨,在泥泞难行的山路上连续急行军一天一夜,到达安顺场附近,创造了一昼夜行军70多公里的奇迹。安顺场地处深山峡谷,回旋余地很小,兵力展开亦难。渡口附近水流湍急,不便徒涉,渡河船只也已被敌人控制在北岸。太平天国时期,名将翼王石达开就是在这里率军北渡未成而全军覆没的。当时,蒋介石调兵遣将,妄想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他狂妄地认为:后有金沙江,前有大渡河,几十万大军左堵右击,红军纵使插翅也难飞。

红一团能否强渡成功,关系全军安危。中革军委对北渡战斗行动高度重视,时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和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亲自兼任红军先遣支队司令员和政委,随红一团一起急行军,并把红一军团的炮兵连和工兵连配属给红一团指挥。刘伯承和聂荣臻对时任红一师师长李聚奎、参谋长耿飚和红一团的干部说,你们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任务,为全军打开一条胜利的通道。

军令如山!在战前动员时,杨得志和黎林对全团指战员说:“我们不是石达开,我们是坚强的工农红军。在我们面前没有打不垮的敌人,没有突破不了的天险。我们一定要在大渡河上,为中国革命史写下光辉的一页!”随后,黎林率第二营在渡口下游发起佯攻,杨得志指挥第一营又迅速往北行军数公里,向守卫渡口的国民党军展开突袭。正在吃喝赌博的守敌猝不及防,不到半小时,两个连被歼一部,大部被俘。红军随即控制了南岸渡口,并缴获小渡船一只。

当夜,面对波涛滚滚的大渡河,杨得志冥思苦想着渡河的方案:一是武装泅渡,但浪急河宽,肯定不行;二是架桥,更不现实。唯一快捷的办法就是以那只唯一的渡船强渡过河。于是,他连夜让第一营到周围的山沟里寻找船工,终于在天亮时找到了十几名愿意协助红军的船夫。

5月25日拂晓,杨得志从第一营第二连中挑选出18名勇士组成渡河奋勇队,强渡大渡河。奋勇队由营长孙继先担任队长,勇士们全副武装,每人佩一支驳壳枪、一支冲锋枪、一把马刀、6至8枚手榴弹。强渡前,刘伯承和聂荣臻亲临河南岸高地上的临时工事坐镇指挥。只见河北岸地势陡峭,与平缓的南岸反差很大,一处巨型石壁像被刀劈开一样形成一道豁口,从渡口通往豁口的唯一通道是40多级用石块砌成的台阶。敌军在豁口周围修筑了4个碉堡,俯视着整个河面、渡口和台阶。碉堡不远处修建了3座独立的石屋营房,砌有半人高的围墙,周围布满散兵壕,并与碉堡相连。一个营的川军在此凭险据守。

9时整,杨得志经请示刘伯承和聂荣臻批准后,命令开火!顿时,布置在南岸阵地上的3门八二迫击炮和6挺重机枪、几十挺轻机枪,瞄准对岸的敌军防御阵地猛烈射击,炮击更是2发2中。刹那间,敌军的碉堡被炸飞,掩体被炸塌。接着,在宽约300米、水深10米、每秒流速4到5米、白浪滚滚的大渡河上,由第二连连长熊尚林率领的8名勇士乘坐那只缴获来的小渡船,在船夫的帮助下,首先实施强渡。此时,缓过劲来的对岸守敌以密集子弹雨向渡船打来,企图阻止我军前进。南岸红军也不停地进行火力掩护,炮击又是2发2中。时任红一军团组织部部长的萧华在河岸边亲自带领十几个司号员吹起冲锋号,鼓舞勇士们征服天险。经过奋力拼搏,勇士们乘坐的小渡船终于冲破了敌人的火力网,胜利到达大渡河北岸。勇士们迅速冲下渡船,抢占滩头旁的岩石、树丛作为掩体,向上面碉堡和工事里顽抗的敌人射击。

接着,小渡船返回南岸,載上第一营营长孙继先以及另外8名勇士展开第二批强渡。由于有第一批强渡到北岸的战友牵制掩护,孙继先他们以较快的速度靠近了北岸。突然,一个大浪把船冲向礁石。一名船夫眼疾手快,用力一扳船桨,拼命抵住了礁石。两名勇士立即勇敢地跳上礁石,使劲用手推,协助船夫硬是把小渡船撑离礁石,而后随着浪涌,登上了北岸。这样,前后两次强渡成功的18名勇士在北岸巩固了阵地,并继续掩护杨得志和黎林乘第三趟船过了大渡河。此后,部队又找到2只小渡船。3只小渡船来回往返,把后续部队一船一船地运过了大渡河。最终,杨得志指挥渡河部队摧毁了守敌的防御工事,毙伤俘敌400余人,胜利完成夺取安顺场渡口的任务。

5月26日清早,毛泽东赶到了渡口,听取刘伯承和聂荣臻关于渡河情况的汇报。当听到18勇士成功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事迹时,毛泽东给予高度赞扬:“我们的红军真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有这样的红军战士,我们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红军强渡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妄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6月5日,红一军团政治部出版的《战士报》第184期报道了红一团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事迹。

参加强渡大渡河战斗的红一团突击队后被誉为“大渡河十八勇士”,他们的姓名被铭刻在大渡河畔的纪念碑上:第一营营长孙继先,第二连连长熊尚林,第二排排长罗会明,第三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战士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第四班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士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而这些勇士所在的第二连也被红一军团授予“大渡河连”荣誉称号。

参战船夫有8人,他们是:郑守元、王友能、简世荣、帅士高、刘学仲、张子荣、赖忠怀、张山。

58年后的1993年3月,“大渡河连”又迎来了连史上的辉煌时刻,该连奉命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步兵旅第二连。经过4年的训练,第二连于1997年7月1日零时威武庄严地进驻香港营区,正式开始履行防务使命。当时,第二连率先跨过深港边界,一路穿越新界、九龙、香港岛,直达港岛最南端的前哨——赤柱军营,成为当天驻香港部队中机动距离最远的一个连队。

2000年6月,第二连因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城市警备、防暴科目、勤务专业等工作完成出色,达到优秀标准,被中央军委授予“香港驻军模范红二连”荣誉称号。

2017年底,在我军最新一轮改革整编后,第二连现编制序列为驻香港部队某合成步兵旅第一营第二连。(题图为受阅官兵展示“神鹰侦察排”战旗)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神鹰大渡河战旗
唯一的路
大渡河遥想
辞赋神鹰银铠图序
浩浩春风起 猎猎战旗红
静态飞行5小时——安第斯神鹰了解一下
战旗村:让安静的乡村灵动起来
中复神鹰通过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验收
战旗村:一个乡村的就地城镇化之路
爱父爱国抉择之间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