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又走神了?
2020-01-03大白
都说学无止境,解答完今天的疑问后,让我们一起拥抱知识的海洋,充实自己吧!真相只有一个!记住,我们的口号是:“大白吧,真相!”
A:大白吧,真相!
大脑说,走神还真是一种常态。目前,有三种假说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举个例子,假如正在听课的你走神了——
1. 你之前对这部分内容有些了解,在理解更难的问题时就不用花太多时间。那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干吗?走神呗。2. 你认真听课,但是听不懂。这时候,你的自控力就会变差。3. 到饭点了,你饿了。饥饿感让你无法集中精力听课。
知道了为什么会走神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不会走神吧!
1. 注意力是消耗品,先做最重要的事。2. 要有参与感,多提问多思考。3. 做事要有计划。4. 尽量专心只做一件事,远离干扰注意力的物品。
Q:为什么我又走神了?
注意力不集中这件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比如大白此刻正在写稿,脑子里想的却是今天锁门了吗、路上遇见的小猫真可爱、猫粮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等等乱七八糟的事。
为什么我们会走神?大家都有哪些开小差的经历呢?
@Yoyo:刚上课的时候:嘿,这个简单,我早就懂了,不用听。
过了一会(回神后):啊?老师讲到哪了?(慌忙翻书)我怎么啥也不知道?
@挂铃铛的兔子:会不会是因为集中注意力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当我们能量不足时,就走神了?那么,胖一点的人是不是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迷糊的柠檬:我觉得开小差很正常。既然大家都会走神,那为什么学霸们还是比我厉害?
A:大白吧,真相!
不可能的,知识进不了脑子里,因为知识本来就不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通常来说,人类的神经系统虽然复杂,但和其他哺乳类亲戚基本相似,都依靠神经回路实现思考、运算、判断以及记忆。
而且,相比简单的肌肉运动记忆,纸上的知识记忆更加复杂。
为什么我们学习新知识会感到吃力呢?因为,我们对新知识的记忆,也往往比原有的要困难得多。
要怎么学,才能记住知识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重复,外加提高注意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兴趣后,就可以学进去了。持之以恒,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好!
Q:知识能进脑子里吗?
“背了忘,忘了背,知识偏偏不往脑子里进”“我气啊,总是记不住,心态崩了”“要不是还有一丝丝理性,真想把书都吃了”……
别说,还真有一位同学把书吃了,他就是《哆啦A梦》里的大雄。哆啦A梦给的记忆面包——将面包贴在书上,吃下去就能轻而易举获得知识,这简直是课堂抽查、考试的必备品啊。但是,我们身边并没有像哆啦A梦一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小伙伴啊!
那么,无数学海中的学子,上课都会开小差的我们,真的能讓知识住进脑子里吗?
@一串糖葫芦:我妈妈觉得我可以,以下是她的原话:“像你这样脑瓜子空空的人,学点知识就能装进去……”
@会魔法的我吖:其实我睡觉的时候,常常把书放在枕头下,有时候就拿它当枕头。根据浓度差,知识会从浓度大的课本流向我没有多少知识的脑袋。
@千岛酱:可能我的脑子是筛子,而知识却是液体吧。不过也可以试试,万一还能留一点呢?
A:大白吧,真相!
考试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
约在4000多年前,尧就以考核选拔的形式,选择了舜做部落首领,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公务员考试吧。而提出令现代人肝胆俱颤的“考试”一词的人是汉代大儒董仲舒。“考试”一词被收录在他的成名作《春秋繁露》中。
到了16世纪,考试制度被来华的传教士带去西方。西方人发现这个方法公平公正,考试制度便在全世界推行开来。
不过考试被发明出来,可不是为了“折磨”人,反而是一种时代进步的产物。
虽然有时候确实会被试题虐得不行,但是满满的求生欲又让我们“满血复活”,绝不认输!
快告诉大白,我们绝不会被自己的发明打败,对不对?
Q:考试是谁发明的?
是三皇还是五帝?其实在中国,很早以前,考试就有了自己的足迹——选拔官员、衡量优劣、政绩考核,还有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千古名句。
“考试”是十年寒窗的砥砺前行,是萤囊映雪、凿壁偷光,是闻鸡起舞、悬梁刺股,总之,让人绞尽了脑汁。
@上弦月:中国古代的考试,不仅考文采,还得看考生的颜值和名字。所以说考试发展至今,一直在逐步完善,我觉得不用纠结从何而来,而是看下一步往何处去吧。
@芋头:这真是个深奥的问题,不过我想,通常这个问题的发问时间都是在考试前吧?
@你的名字:不知道哇,反正肯定是人类(别打,自己人)……
@秋枫飒飒:考试肯定是中国人的发明。我知道试卷和书本是怎么来的,没错,就是蔡伦改进的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