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2020-01-03徐秀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硬膜外根治术芬太尼

徐秀清

(江苏盐城市滨海新仁慈医院,江苏 盐城 224500)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主要手术治疗手段为开腹手术,但手术会产生较长切口,术后疼痛严重。腹腔内淋巴结、胃等需要切除范围广泛,对患者的循环、呼吸、内分泌等器官功能的恢复会产生严重不利影响。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会增加,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1]。加速康复外科是能够减少手术对患者心理、生理创伤应激,促进快速康复的采用一系列循证医学处理围术期的优化措施[2]。围术期麻醉及术后镇痛管理是加速外科康复的主要内容,硬膜外镇痛已被列入结直肠手术加速康复外科的治疗指南中,但目前关于胃癌根治术加速康复外科的围术期麻醉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分析了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指标(±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指标(±s)

注:与B组对比,*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对比(分,±s)

注:与B组对比,*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17~74岁,平均年龄(51.9±5.4)岁,ASA麻醉分级为Ⅰ~Ⅱ级,所有患者均为择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排除血小板或凝血功能异常者、有脊柱疾病手术史者(如胸腰背疼痛、椎体压缩骨折、脊柱手术史等)、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者、术前有放疗或化疗史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A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镇痛麻醉方式,所有患者在手术准备间,采用左侧卧位及低头屈膝屈髋弓背状,使用超声在T8~9椎板间隙穿刺定位,之后超声引导下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采用3 mL的2%利多卡因作为试探剂量对导管位置及平面扩散进行验证,之后给予4~6 mL 1%罗哌卡因对麻醉节段进行确认。入室后行麻醉诱导:给予0.03 mg/kg咪达唑仑、0.3~0.4 μg/kg舒芬太尼、2~3 mg/kg丙泊酚、0.2 mg/kg顺阿曲库铵,之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使用丙泊酚维持麻醉,间断输注0.06 mg/kg顺阿曲库铵保证肌松,同时硬膜外导管间断给予4~6 mL 0.2%罗帕卡因。术前30 min连接硬膜外镇痛泵,0.3 μg/ mL+0.16%罗哌卡因,患者自控镇痛锁定时间为20 min,每次剂量为2~5 mL,术后维持3 d。

B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静脉自控镇痛麻醉方式,入室后行心电监护,诱导麻醉:0.3~0.4 μg/kg舒芬太尼、2~3 mg/kg丙泊酚、0.2 mg/kg顺阿曲库铵,之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使用丙泊酚及七氟烷维持麻醉,并间断输注0.06 mg/kg顺阿曲库铵保证肌松,间断推注0.1~0.2 μg/kg舒芬太尼,持续泵注0.1~0.3 μg/(kg•min)瑞芬太尼,术前30 min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药物为1 μg/mL舒芬太尼+5 mg/mL曲多马,每小时2 mL,每次给予0.5 mL自控镇痛药物,锁定时间为15 min,术后维持3 d。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早期康复指标,包括: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尿管拔除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胃管拔除时间;术后2 h、24 h、48 h、72 h的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法评估,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早期康复指标:A组的术后早期康复指标均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对比:A组术后2 h、24 h、48 h及7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近年来,快速康复外科已经在胸外科、普外科、心脏外科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应及社会效应,而临床麻醉在快速康复外科中有了重要作用[3]。促进术后康复的麻醉管理是加快康复外科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患者病情和手术类型对采取合适的麻醉期麻醉和镇痛管理需要,以减少手术创伤来导致患者的应激反应[4]。术后疼痛管理是术后快速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会有影响。临床麻醉内容包括禁食时间的改变、麻醉管理的改进及麻醉方法优化等,开腹胃癌根治术由于手术范围较广,使得术后早期具有剧烈疼痛,且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禁食、禁饮,使得患者的恢复较慢,麻醉镇痛方式包括全麻联合静脉镇痛及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前者方法操作较为简单,但镇痛效果较差,且有恶心、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会影响患者恢复;后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但也会产生一定并发症等缺点[5],因此本文分析了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快速康复的影响。

本文结果表明,A组术后早期康复指标均明显低于B组;A组术后2 h、24 h、48 h及7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表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可促进患者早期快速康复。主要是由于术后肠麻痹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病死率,而A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镇痛麻醉方式,硬膜外阻滞可对交感兴奋产生抑制作用,提高患者的迷走兴奋性,促进患者的胃肠道蠕动,促使肠功能早期恢复[6]。同时与静脉镇痛相比,硬膜外镇痛具有较好效果,可使得患者早期进食及早期下床活动,从而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患者的尿管、腹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使得A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低于B组。

综上所述,与单纯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相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可促进患者早期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硬膜外根治术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根据雾气现象判断硬膜外腔导管位置的临床研究
类鸦片止痛药在英国泛滥成毒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