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平台下建筑概论课程框架建设初探
2020-01-03付悦
付 悦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源于19世纪的通识课程(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鉴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欧美学者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融会贯通的能力。20世纪以来,通识教育在欧美大学普遍成为必修科目,其本质根植于“教育”的不同理解。相对于专业化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其目的非功利性与实用性。长期以来,《建筑概论》课程在多个专业内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此国内相关研究都为某一特定专业的定向研究,缺少面对专业不定学生的通识教育。近年来,智能建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数字建筑等涉及的内容不仅是技术手段,还包括新的建筑标准和建设施工技术等,目前的《建筑概论》课程内容远远落后于时代。
1 通识课程教学体系对《建筑概论》课程建设的要求
1.1 通识课程教学体系及内容
我国高考录取率从1977年的5%,上涨至2017年的75%,大学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与此同时,各专业的精细化与专业性不断提高,课程体系的涵盖内容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一定层面上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且对培养健全人格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通识课程的建设在各个大学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其目标为“培养富有责任感的公民、有教养的人具备的能力”,具体见表1。
通常通识教育被分解成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五大模块,其课程大致划分为A人文、B社会、C自然科学、D创新创业四个方面,强调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参见表2。
表1 通识课程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内容
表2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1.2 《建筑概论》通识课程的授课专业范围与课程建设要求
大学通识教育中的《建筑概论》一般针对非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其专业内容的广度有利于建筑土木类相关专业学生扩展建筑的认识。另一方面,课程中大量的史学人文知识的普及对其他专业学生的基本素养提升和兴趣培养也大有裨益。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不定性,应不断深入挖掘课程涵盖内容的广度,而其深度则可以点代面,以扩展式兴趣阅读为主。
《建筑概论》通识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强调综合性。《建筑概论》涵盖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建筑设计等多项内容,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将主要知识点讲解清晰,必须注重多专业的综合性。
2)突出趣味性。《建筑概论》授课对象广泛,在教与学的过程仍应充分贯彻兴趣引导,特别是历史知识点的灌输应突出其趣味性。
3)深化专业性。《建筑概论》涉及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性,在建筑概念、术语和专用技术的讲授中仍应坚持其专业性,深化课程的内容,以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结构。
2 《建筑概论》课程内容框架建设的主要方面
2.1 《建筑概论》的教学目的
《建筑概论》因其人文性和技术性兼容,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讲授建筑概念、建筑历史、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等建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建筑审美,并了解建筑的未来发展。
2.2 《建筑概论》教学组织的基本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专业与趣味兼顾、美学与技术并存、历史与未来共生”的原则,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媒界,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其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古代文化展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建筑古迹,特别是古代城市、宗教、殿宇、民居等建筑的布局、形制、色彩等都充分体现了时代的文化特征。
2)艺术潮流欣赏。建筑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尤其是西方建筑潮流更迭,能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世界哲学和艺术的发展历程,其色彩、材料、构图及形式与时代同步。
3)古代建筑技法。中西方古代的能工巧匠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建筑遗产,技术与审美的高度融合对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蓝本。
4)现代技术进步。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是促进建筑演变的主要动力,在21世纪能源危机、人口问题、养老问题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推动下,建筑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2.3 《建筑概论》的教学内容
《建筑概论》的课程内容可以从人文历史、专业技术、美学素养三个方面着手,在课程中将几个部分的内容融汇贯通,并结合国内外相关优秀案例,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并帮助其理解所涉及的一些专业知识点,课程内容贵在基础,趣味性胜于专业性。具体内容见表3。
表3 《建筑概论》教学内容分类
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课程建设将集中于能力和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与策略;跨学科的研究型课程开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等。在以互联网技术构建的新型平台下,通识教育的技术手段与受众群体都在快速发生变化,《建筑概论》课程所涵盖的内容与教学中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媒界等,也必将为其发展提出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