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为什么“乐”不起来
2020-01-03
又到了春暖花开、外出踏青游玩的好时节,此时应该是“农家乐”经营的“黄金期”,但现在“农家乐”的日子却非常不好过,人流稀少,简直是“乐不起来”。曾经红红火火的农家乐,如今为何大部分都关门了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装修豪华 没有农村特色
很多人对农家乐的理解有些不正确,不少人将农家乐的重点放在“乐”的上面,认为农家乐基础设施建造豪华,装修奢侈华丽,就能让顾客满意。
这恰恰违反了农家乐的本来目的,人们之所以来农家乐,是因为“农家”二字,如果只是单纯体验好的服务和设施,在城市就能体验个够。
结构单一 没有新意
城市的人们之所以想来农家乐,就是为了体验农村的农耕文化和独特的传统风俗习惯。但是不少的农家乐却没有注意这方面,它们之所以“乐”不起来,就是因为毁在了这一点上。
放眼望去,绝大多数的农家乐都是大同小异,吃个农家菜,在农村的房子住上一晚上,去农村的田间地头逛上一两圈就完事了,但这就是农村生活吗?显然不是,农村的文化之深厚远远不止这些能够表达出来的。只有结合本地的特殊风俗,举办一些活动,才能让顾客留恋农村文化。
没有计划 盲目投入
几年前,农家乐是非常火热的,不过也因此引起了一批人的眼馋。其中有些人认为农家乐门槛低,就是单纯地把农村的房子装修一下,简单地做一些活动项目就行了,只要前期投入足够就没有问题。
不过事情显然不是这样,无论是干什么行业的,只要和经营有关,都需要制订相应的计划,没有一定的经营能力,只知道盲目投入的话,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价格太高 滥竽充数
农家乐之所以“没落”和一些人分不开,有些人在开办农家乐的时候,就有“城里人来农家乐是玩的,所以对于价格都不在意”的观点,于是就狮子大开口,消费价格极高。
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人就想了其他的歪点子,既然价格不能高,就只能在成本上下功夫了,所以就有了“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原本的土鸡变成了饲养的肉鸡,农家养的土猪也变成了养殖场的肉猪,甚至用超市购买的普通材料代替山里的野味。而这一切,都让消费者对农家乐的印象大打折扣,不再有体验的欲望。
怎样让农家乐“乐”起来?
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当地农家乐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文明镇村建设、精准扶贫攻坚等蓝图中去,力促农家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村级组织在农家乐建设中务必围绕“农”“乐”二字做文章,注重本土特色、突出“乡村味道”。一定要引导经营户,用具有本地特点的农家招牌菜,吸引城里人来乡村旅游。
要突出当地风土人情特色“乐”的元素,让经营户搞一些本土特色文化娱乐节目,渲染农家乐的“快乐”氛围,吸引城里人上门消费。比如与顾客一起跳本地特色舞、对唱本地特色民歌等。同时,销售一些本地的土特产,增加经营户的经济收入。
其次,从某个角度来说,农家乐是一款特色产品,农民办农家乐就是在销售产品。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农民参加培训。
在扶持农民的培训“菜单”里,除了有种植养殖技能,有务工技术,还应该有农民的经商经营知识,有经营农家乐的内容。同时,要大力加强基础工程建设,配套建设相关设施,改善农家乐经营条件,方便城里人休息就餐。
要加大生态环境整治活动,提升当地环境质量,改善农家乐卫生条件,助力农家乐高质量发展。
最后,应努力遏制“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杜绝“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的不良竞争。要引导农民结合当地资源、基础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适度发展农家乐,扬长避短开拓市场,用“一乡一景”“一村一品”引客留客。
同时,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农家乐经营监督管理,依法打击各类损害农家乐的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