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改革贵在创新

2020-01-03

江苏教育 2020年60期
关键词:职教产教工匠

南 海

随着1+X 证书制度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愈来愈成为职教改革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正确把握这一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呢?事实证明,“三教”改革贵在创新。改革,在其本来意义上就意味着创新。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意味着创造一个更富有教育生产力、更加繁荣、更加健康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创新的源泉就在职业教育实践之中,要求“三教”改革者有合乎时代要求的创新意识,思维要“跨界”,语言要“职业”,行动要“专业”。推进“三教”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能动性。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系统,系统内所有的主体都毫无例外地成为改革的应然主体,唯有这样的系统才具有最大的改革动能,才能推动系统从一种较低级的组织状态向较高级的组织状态转变,从而实现“三教”改革的目标。主要有两类主体:组织机构主体有政府相关部门、职业教育机构、行业企业等;个体主体有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的教师、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实习实训指导师、教育科研部门的相关课程与教学专家,以及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的相关管理者,需要特别指出的还有在“三教”改革中不可缺位的职教学生或学员等。职教“三教”改革不只是教改专家的事情,要充分动员与依靠广大的参与者,充分发挥其能动性。

第二,引领性。要重视职教教师改革在“三教”改革中的主导地位与引领价值。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核心问题始终是“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这些问题贯穿于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全过程;而教师改革则在“三教”改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性,统领着“三教”改革的全局发展。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师或教师团队才能保证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与时代保持同步或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超越性。

第三,融合性。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有一个前提性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好,那就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该问题,就必须科学探寻校企合作的价值基础与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坚持“从行业企业中来、到行业企业中去”的原则,校企双方在实施1+X 证书制度中要落实好“课证融通”,确保“三教”改革建立在坚实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基础之上。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职教创新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完美与极致,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成功有赖于实际变革者的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因此,要将工匠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三教”改革始终。

猜你喜欢

职教产教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工匠神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工匠赞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