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研究

2020-01-03常宏天刘圆圆

山西建筑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楼建筑设计校园文化

常宏天 刘圆圆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0 引言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战略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建筑设计因此开始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教学楼建筑是校园建设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教学楼建筑设计对校园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高校建筑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性,如今不同地区的高校建筑千篇一律,具有独特校园文化的建筑少之又少。因此针对存在问题的高校教学楼建筑进行研究,探索与发展校园文化建筑设计,不仅可以改善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还能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1 传统高校教学楼设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校教学楼的建筑样式相对单调,建筑功能也不够全面,建筑布局又过于庄重和严肃,使学生的内心感到压抑和枯燥,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通过调研发现教学楼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建筑环境独立

传统教学楼在设计过程中,建筑与环境相对独立,缺少必要的联系,学生缺少必要的交往活动场地。建筑在设计时应当考虑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性,使建筑与环境产生一定的联系,让建筑和环境有机的融合,赋予建筑一定的生命活力。

1.2 能源消耗严重

通常情况下,建筑的室内外都会存在温差,如果要维持建筑室内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恒定,就要消耗一定的能源。传统建筑外围护保温隔热性能较差,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造成的能源消耗问题比较严重。另外高校教学楼教室空间的进深较大,导致室内照度不均匀,从而需要人工照明来平衡室内亮度,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1.3 精神文化缺失

大学校园的批量生产与特色趋同进一步加重了场所精神的缺失,现代化宏伟的外观使校友失去原有的归属感[1]。千篇一律的建筑样式已不再满足在校师生的精神需求,现代校园建筑设计应该具有独特校园文化魅力。

1.4 空间功能单一

传统教学楼功能相对单一,教室中仅有教学相关的配套设施,无法满足智慧课堂的需求。除此之外学生还缺少必要的交往空间,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使得学生丧失对校园生活兴趣。

2 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思路

2.1 加强建筑与场地的联系

1)底层架空。

高校教学楼建筑采用底层架空的设计手法,能够加强建筑与场地的联系,同时将整个场地变成一个完整的活动绿地,大大提高了场地的利用效率。来往于教学楼之间的师生成为这个活动空间的主要使用人群,完整的活动绿地为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新开阔的活动空间,方便师生和同学间的学习交流等活动。架空场地可设置休息座椅、景观小品、种植绿化,以此提高空间的使用率,从而提高高校教学楼的品质。

2)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能够使失去的自然绿地得到一定的人工补偿,提高校园的绿化面积,为校园景观打造出一片绝美的空中景色,从而加强建筑与环境的联系。空中的屋顶花园是绝佳的户外交往空间,为在校师生繁忙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一处舒适、开阔、惬意的放松场所,从而有效地促进师生和同学间的交流活动。除此之外,屋顶花园还具有一定的降温隔热、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局部气候等功能。

2.2 注重建筑的可持续性

1)外围护结构设计。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要更多地考虑保温性能,而南方地区夏季炎热,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要更多地考虑隔热性能。为提高建筑的外墙保温性能可选用导热系数小,传热阻较大的建筑材料;防止外墙出现凝结水;防止空气渗透等措施。建筑外墙隔热可使用浅色涂料;设置通风间层;采用复合墙体等措施。通过采取不同的保温隔热措施,可以减少加热或制冷设备的能源消耗,从而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2)雨水收集。

通过将校园建筑屋顶和地面的雨水收集起来,使用中水处理技术,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等处理,将处理后的雨水储存起来,再供给校园绿化清洁使用,从而达到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的目的。

3)采光设计。

在教室侧窗采光中,反光板常用在高侧采光窗与观景窗之间,能有效地将光线反射到天花板再漫反射到室内远窗处,提高室内照度均匀度[2]。因此通过改善建筑设计增设反光板可以提高室内照度均匀度,有利于减少人工照明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3 注重校园文化塑造

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风俗习惯、生态气候等的集中体现,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不同地区的建筑遵循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如寒地建筑文化,岭南建筑文化等。在校园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创新运用地域性的建筑元素和建筑材料,从而使校园建筑蕴含独特的地域性文化魅力。

2)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塑造应当考虑以人为本核心的思想,校园的规划、教学楼的设计、文化设施的建造都应充分考虑在校师生的使用感受,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上充分展示校园文化底蕴。

2.4 创新空间设计

1)交往空间。

高校教学楼建筑交往空间是指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休憩、休闲等日常活动的开放性空间[3]。交往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促进同学间或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增进学生学习生活及教师教学生活的兴致和乐趣,改善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其能够感受到浓厚的现代化校园文化氛围。

2)信息化教室。

高校教学楼建筑信息智能是指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智能硬件平台为载体,结合不同的应用软件,方便教师进行网络授课,为学生提供在线课堂,为在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等功能。信息智能不仅体现在推陈出新的硬件技术设备上,更体现在与时俱进的软件网络平台上,这种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大大方便了在校师生的生活,提高了校园的品质,使其成为现代化校园的代表。

3 结语

高校教学楼作为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独特的校园文化,记录着学校的发展历程,更是校园师生等一群人的生活记忆。从20世纪初期至今,中国的高校建筑设计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传统的建筑设计已不再满足现代的设计需求,如何探索与发展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成为了新的设计课题与挑战。

猜你喜欢

教学楼建筑设计校园文化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基于昆明高校教学楼采光质量的窗墙比优化研究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喜迎建校20周年•校园文化篇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