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三资”管理 振兴盐都乡村

2020-01-0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副区长

江苏农村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产权交易村务经营性

陈 霞/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副区长

盐都名片

国家生态区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将建设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化工程,作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以盐都区“三资”管理信息网建设为核心,形成了对内可拓展、可升级,对外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三资”管理“盐都模式”。

三大特点

数据共享“一网通”。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系统的农村集体家底数据、交易数据、资金数据纳入一个库,把静态数据变成动态管理。率先在全省建成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网。通过“一张网”,即可实现资产资源管理、台账管理、交易服务、合同备案、资金管理等全部工作,并具备自动预警提示、在线查询分析统计、全程留痕追溯、程序控制锁定等功能,实现一站式管理、大数据分析、智能化预警。

管理责任“一单清”。区纪委联合农办专门出台《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违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意见》,制定“进场交易、民主监督、责任追究”一张清单,从制度上保证产权交易规范运行,保证规则执行不走样。“进场交易清单”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村组集体养殖水面发包等10类农村集体产权必须全部通过区、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组织实施;“民主监督清单”要求在集体产权交易前,必须履行“四议”程序,即:村(居)党组织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或村(居)民会议决议,确定交易方式和交易底价。通过全过程的民主监督,促干部“清白”、还群众“明白”;“责任追究清单”着重对应进不进平台、化整为零规避招标、违反既定交易规则、索取或收受贿赂等八种情形进行责任追究,并具体规定了责任追究的范围、形式和实施主体。对违反工作纪律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阳光村务“一点明”。为精准公开农村产权交易及“三资”信息,盐都区通过“三资”管理信息网,拓展了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原先的“e阳光”功能,将需要公开的产权交易信息、三资公开信息、四务公开信息及农户与村集体的往来账单等整合到一个公众平台上,让农民随时随地只要点击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就可以一目了然及时了解产权交易情况、农户家庭账单、村集体家底、当年财务收支、扶贫情况等数据。

四大做法

摸清“三资”家底。摸清“三资”底数是实施信息化精准管理的基础,盐都区在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时一并对村集体资源进行测绘的基础上,通过一次测绘统计、二次核查公示、三次比对确认,对全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全面清查登记,共登记录入集体经营性资源4026宗、14.22万亩,其中集体水面资源12.78万亩;登记经营性资产903宗,资产净值1.97亿元,将这些资产资源数字、数据和图斑信息、所有承租合同全部扫描入库,形成了全区集体资产资源电子化档案。为了确保数据精准、无遗漏,对全区246个列统村居中无集体经营性资产的62个村居、无集体经营性资源的45个村居及15个既无经营性资产、又无经营性资源的“双无”村居进行了重点核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建设“三资”管理信息化工程奠定了工作基础。

建成“三资”管理网。全面开通运行“三资”管理信息网,并同步建立20个镇级网站、246个村级网站,形成盐都区“三资”管理“一张网”运营体系,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全部进网管理,集体资金使用全部实现了村务卡和非现金结算。整个系统对外构建区、镇、村三级“三资”信息服务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三大公开渠道,对内设置财务核算、三资管理、产权交易、在线竞价、廉情预警、统计分析、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八大子系统156个功能模块,全面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并留有多个“三资+”可升级、可拓展接口。还实现了与省农村产权交易网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实时更新。

施行“三资”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制度规定是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信息网常态化运营的保证。盐都区先后出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办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违规行为责任追究意见》《村务卡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规定,在区镇产权交易中心、各个村(居)制度上墙严格执行。注重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信息网的业务培训,对乡镇的分管领导、农经站长、村书记、村会计以及“三资”管理员、操作员进行了多批次、多轮次的业务培训、实务培训。目前,全区“三资”管理制度化建设正向纵深推进,自觉按照程序、执行规定在基层趋于常态。

运用“三资”管理系统。系统具备的数据关联共享、统一流程管控、产权在线交易、全程痕迹保留、智能预警提醒、多维统计分析六大功能运行通畅。实现与资产资源卡片信息、产权交易信息、合同信息、收入开票信息、凭证记账信息之间的数据关联共享。村务卡使用与银行系统专线连接,实现用卡信息的实时同步,并对大额支出和非正常支出实时预警提示,做到了“账目笔笔清、支出全留痕”。针对资金、资产、资源以及产权交易过程中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系统设置了18个方面的风险点,包括大额资金转出、村务卡违规使用、资源资产经营闲置、场外交易等各个方面,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自动抽取、整合汇总、监测分析,实现廉政风险的精准识别、精准监管。

三大成效

“三资”管理功能全面拓展。对涉及“三资”管理所有业务活动均需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在线申请、在线审批,实现事后备案向事前申请、事中监管转变。同时,对全区所有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特别是经济薄弱村收入状况进行实时跟踪、动态管理。通过让各种基础数据入库,保证了信息网运营全面达到“管理借力大数据、监管贯穿全过程、阳光村务更透明”的效果

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全面提升。“三资”管理“盐都模式”的聚焦推进,倒逼盐都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建设,严格执行区、镇两级市场分级交易和应进必进规定,杜绝了场外交易行为和逾期拖延、暗箱操作、优亲厚友现象,实现了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常态化、市场化,交易量成倍增长,交易额大幅攀升。

农村“微腐败”有效遏制。“三资”网的推广应用,遏制和防范了少数基层干部在资产资源发包租赁过程中的寻租行为,群众从不知情到明白,干部从受指责到清白,切实增强了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各种突出问题、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提高了基层民主治理水平,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在交易量逐年上升的同时,农村集体“三资”方面的案件量也明显下降,2016年全区此类案件达到39件,2017年下降到16件,2018年迄今为止尚未发生此类案件。□

猜你喜欢

产权交易村务经营性
多举措提升村务监督的有效性
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政府管控的思考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村务监督没有“稻草人”——安康紧盯乡村大小事
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
浅析产权交易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我国国有企业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关键问题及对策探究
柳河县推行村务监督效果显著
新宾县创新村务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