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复习课蕴含的数学思想和策略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教学

2020-01-02董红鸽朱银枝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用数圆锥体立体

董红鸽 朱银枝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一线教师能做到把培养学生的“四基”放在心上,想尽各种办法试图落实在课堂学习中,在听课、评课中,总能听到教师们设计的最终宗旨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样的说明。纵观诸多教师复习课的教学状况,总感觉知识的重复再现多,数学学习的“灵魂”欠缺。我认为数学教学的“灵魂”应该是学生在复习和整理数学知识的同时,感悟出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学到了哪些归纳知识的方法,数学是从哪些角度如何认识事物的等。但遗憾的是有些复习课看不到这样知识升华为能力的过程。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挖掘出数学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方法,不知道怎样导引学生琢磨、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我在复习课中就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做了深入思考,并进行了大胆实践,现与大家交流。

一、在整理知识中升华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每单元知识学完之后,一般要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归纳与整理,如果仅仅是重复已学过的知识点,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我认为在这样的单元复习中,教师更要潜心研究贯穿数学课的两条线,一是学生们比较清晰的数学知识点这条明线,二是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条暗线,只有两线并举,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的目的。下面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我进行了如下课堂实践:

师:我们用将近两周时间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请把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现独立思考,再汇报结果。

生1:

生2:

生3:

师:你比较欣赏哪个同学的结果?为什么?

生:我认为第三个同学总结得比较好,他把学过的知识都总结了,还总结出了获得这些知识的策略,转化的方法。

师:有时候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比知识本身有更多的用处,比如:在推导多边形面积的过程中,用到的转化的思想,把没有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使未知变成已知,从而解决问题。这种转化的思想在数学课中经常用到,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用到转化的思想?

生:小数乘法的计算就是把小数乘法先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生: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也是用转化的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

……

师: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不仅在数学课上经常用到,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可以用吗?什么地方用到过?请举例说明。

生7: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曹冲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把大象的重量转化成石头的重量,把不能分开称的物体转化成了能分开称的物体,得出大象的重量。

生8:在田忌赛马的故事中,田忌的好友孙膑发现赛马脚力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利用转化的思想帮田忌出主意,用下等马对付齐王的上等马,以上等马对付齐王的中等马,以中等马对付齐王的下等马,结果三场比赛,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

在整理和归纳单元知识的过程中,着力把本单元的知识网络与隐含的思想方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获得双丰收,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

二、在整理知识中渗透研究数学知识的策略和角度

六年级进入下册总复习阶段,多数教师都与学生一起归纳整理知识,学生学会了网络图、树形图、表格等各种整理知识的方法,整理知识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随着这样复习课的重复进行,教师的课堂少了一些思维培养方面的灵动,部分优秀的学生缺少了一些挑战性。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数学知识和较丰富的数学思想,如何让他们独立展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我以复习立体图形一课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1.课前布置预习作业。

(1)小学阶段学过哪几种立体图形?请画出它们的示意图。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这些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

2.课始交流预习作业。

师:请拿出课前完成的预习作业,同桌交流整理的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请大家一起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几种?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师:你知道了这些图形的哪些知识?

生:我们学习了这四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它们的计算方法分别是……,其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进行计算。

师: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如何得出的?

生:拿出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在圆锥体中放满水或沙子,倒入圆柱体中,三次正好倒满,由此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

师:是用做实验的方法得出圆锥体的计算公式,做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或你长大了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利用实验的方法帮你攻克难题。

师:还知道哪些知识?

生:它们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分别是……

生: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分别是……

师:就像大家总结的那样,研究一个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一般从三方面展开:(1)这个图形长什么样?包括这个图形有哪几个要素组成,几个平面图形组成,每个图形有什么特征。(2)做这个立体图形需要多少材料,即它的表面积。(3)这个立体图形占多大的空间或它里面能放多少物品等,即它的体积。比如:对长方体的学习,我们可以概括出如下的知识网络图:

师:如果让你独立研究一个没有学习过的立体图形,你认为应该从哪几方面展开?如何研究?

生:像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的方法类似,可以从它的特点、表面积、体积三方面进行。

师:概括起来就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师: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六棱柱,请大家用我们自己总结出的方法分组研究,把结果记录下来,可以参考老师的提示内容进行。

3.先进行分组研讨,然后交流展示,有疑问的可以在课后继续尝试。

一节数学课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或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研究问题的角度,理解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节复习课的展开,我试图让学生在梳理知识的同时,感悟一些研究立体图形的角度和方法,并试图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给出一个没有学过的立体图形,自己尝试进行研究;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金石,也是我们数学课的最终目的,在研究这个图形的过程中,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在整理知识中深刻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如果不能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这些知识的价值,体会不到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就没有办法做到整体把握某方面的内容,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方向与位置,期末的整理与复习中,出现了以下的学习片断:

师:在绛北大峡谷游玩的过程中,小敏迷失方向了。下图是绛北大峡谷平面图(1厘米表示500米),你怎样帮她找到出口?

生:以小敏的位置为观测点,在图中画出从出口到小敏的位置间的线段,观察方向,测量出角度和距离,就能找到出口。

生:要说明白行走的路线图,必须说清楚三方面的内容,方向、角度、距离。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老师,还能用数对表示吧。

师: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见过用数对确定位置?

生:到电影院看电影,买的入场券写的是第几排第几号,这算是用数对表示位置吗?

师:这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的雏形,因为担心有些人看不懂类似(3,9)这样的数对的意思,所以在入场券中注明是第几排第几座。还有吗?有没有大家约定俗成的?

(没有学生回答,我出示下图,并做如下引导:)

师:见过这样的地球示意图吗?图中横、竖标出的度数是什么意思?

生:在电视中听到过东经45°北纬30°发生了某件事这样的新闻,这个地球示意图中的横线、竖线应该表示这个意思。

生:地球上从南极到北极画的弧线是经线,东西方向画的弧线是纬线。

生:……

师:把地球的每个地方用经纬线表示有什么优势?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一艘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突然,轮船发生了故障,船上100多人面临生命危险,船长果断做出决定,向附近发出请求支援信号,应该怎样发信号,就能使其他人员很快找到遇险船只的位置?

生:用经度和纬度表示船只所在的位置。

师:茫茫大海上没有可参照的观测点,没有办法根据观测点确定位置。地球这么大,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怎样能让全世界的人们形成共识,只要说到某一个地方,都能找到具体位置,于是诞生了这样的经线和纬线,如果把经线和纬线画在平面图上,就是下图的样子。

师:在这个平面图上,任意一点都可以用数对表示,这就是用数对确定位置常用的例子。任何数学知识的发明和创造都是现实生活的需要,都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所以说数学是一门工具课,学好它可以帮你解决不少问题。

师:现在你知道可以用几种方法帮小敏找到出口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这个问题,并思考,什么情况下用数对确定位置,什么情况下用路线图确定位置。

猜你喜欢

用数圆锥体立体
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思”“趣”相融,让“点”动起来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片断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简单而精致的BUBA台灯
念个立体咒
埃及沙漠赫尔格达红海沿岸沙漠呼吸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以“圆锥体”的概念解析家委会的职能
立体登陆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