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工匠文化”的班级创新管理教育
2020-01-02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广东广州 510425)
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说:“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大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认识到培养工匠文化对推进我国教育事业进步的重要意义。当前教育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条件,让学生了解领会工匠文化与精神,并加以培养。班级管理教育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工匠文化的关键和前提,因此在培养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教育管理的创新性,为培养学生的工匠文化与精神奠定坚实基础。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让“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扎根于中职、高职学生的职业教育与班级管理创新中。而重拾“工匠精神”,正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在我国,工匠文化有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拥有很多如鲁班、李春和沈括这样世界级的工匠。可以用巧夺天工、鬼斧神工、游刃有余、精雕细琢这样的词形容他们的技艺。随工业化革命时代到来,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生活,工匠精神也慢慢淡出人们视线。近年来,随着我国由世界制造工厂转向世界智造工厂发展,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工匠精神在众多场合曾多次被提出来,要各行各业都发扬工匠精神,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再次复兴,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敬业”精神,又是适应新时期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必由之路。
目前,人们谈论的工匠精神都停留在广义层面,没严格定义,但内涵基本一致,也非局限于制造业,而是要求各行各业都要崇尚和践行。今天的工匠精神本质要求各行各业从业者对所从事的职业执着认真、心存敬畏、追求高质量的产品和完美服务的价值取向,包含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的专注、耐心、坚守、创新、不断突破自我的优良品质。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倡导和践行以人为本、精心打造、精工制作、质量上乘的工匠精神,是契合时代要求与需要的。
高职教育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高职业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素质常被视为职业技能,有较高操作技术技巧。随着社会发展,职业素质里也融进了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和职业技术是从事职业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如车之双轮,如鸟之双翼。目前职业学院对学生职业技能非常重视,花费了很大力气与精力。而对于职业精神职业院校,思想认识和行动措施上又都重视不足。思想决定行动,职业精神就是学生们以后从业的思想基础,决定着学生以后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学生的职业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将来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与职业操守。职业院校如果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就会影响高职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相反,如果学生有了职业精神,就会增强学习职业技能动力,精益求精、不断突破和超越自我。
工匠文化是对职业精神的升华和凝练,更易为人们所接受、理解、崇尚,厚植工匠精神已慢慢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行施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是实现我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有力支撑。
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不断渗透和培植工匠精神,学生自觉的践行和崇尚工匠精神,使高职教育职业精神在学生思想中扎根发展,以培养既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又有崇高职业精神的高职教育人才为目标。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该文从高职院校教师的视角,浅谈几点思考。
2 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基本策略
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把班级创新管理理念渗透于日常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工匠精神被重新提出是时代背景与时代需要,领会工匠精神内涵与实质,在学习中深化并践行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2.1 深入宣传敬业与职业认同精神
宣传敬业和职业认同精神,是指人在投身工作岗位之后,要做到的,首先是敬业,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基础,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敬业精神又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是责任意识,在工作中的积极体现,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好上加好;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工作素质与要求,开动脑筋积极开拓、克服困难、努力探索,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这是敬业和职业认同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工作上得到满足与认同,是工匠精神具体体现。学生们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后,对工作内容感兴趣,运用工匠精神的思想激发出全部工作热情,追求质量与完美。在职业认同感的感召下,职业从业者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产生荣誉感、归属感,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宣传职业认同感,加深学生理解与践行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要加强宣传敬业精神和职业认同感,可采取以下手段与方法,推荐学生读一些体现工匠精神书籍,如一生创造了两个世界500 强的稻盛和夫写的《活法》,马云的创业史,也可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母校分享工作经历,让学生了解步入岗位后将遇到的情况与问题,爱岗敬业是让自己取得快速进步的基本条件。
积极开展工匠文化教育,在学习阶段就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借助职业院校提供的营养、水分与良好的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博学习氛围,有朝一日会长成一棵大树,让学生立志成为厚植工匠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崇尚精益求精,恪尽职业操守,进而培育众多有良好职业态度,拥有乐于奉献、刻苦钻研职业精神的中国工匠。
2.2 丰富工匠精神的内涵
新的形势下,随社会发展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也有更高要求。工匠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自然也会随时代发展不断吸收新的元素与文化新内容,为更好地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为从职人员提供丰富的工匠文化精神和导向。高职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首先要多方研究工匠精神与文化,与时偕行的给工匠精神赋予新的社会需要的内涵,帮学生培养自己工匠精神。如党的十九大中国梦的思想,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发展方向,也是学生把握时代脉搏,紧跟国家发展形势最好机遇与挑战,教育工作者把这种机遇与挑战融入工匠文化精神中予以讲解与渗透。对工匠精神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实现中国梦与工匠精神联系。如现在人人都离不了网络技术,在1G时代,我们只是一旁观者,在2G、3G时代,我们变成一个跟跑者,在4G时代,我们变成齐跑者,而进入5G时代,我们则变成领跑者,规则由我们制定,属于中国5G战略正以无可阻挡之势,在全球扑面而来。华为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同样也是中国工匠精神最好的展现。华为工作精神感染了很多人,鞭策着国人认真对待工作,并在岗位上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对实现中国梦有重要意义。将工匠精神与学生融合,讲解给学生,今天播下一粒种,明天就会收获一棵树,会带动更多国人在岗位上发挥工匠精神,加快实现中国梦。工匠文化精神同样也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自小树立为祖国复兴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进而积极主动向先进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工匠精神。
3 厚植工匠文化班级创新管理的实践探索
在厚值工匠文化班级的管理教育方面,大力培养学子们敬业精神、创新精神,是社会教育新形式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和途径,指导学生不断践行、总结与探索,找到最有效管理方法。
3.1 “立德树人”是工匠文化教育核心
立德树人是培育工匠文化精神的教育核心,“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立德树人是培育工匠精神基础与要求,高职院校都是基于社会需要而成立的,是定点、定向的为社会特定单位输送人才的地方,将“立德树人”作为院校育人基本出发点,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养成,为社会输送大量品德高尚、技能精湛且能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立校之本,与时俱进地坚持“工匠精神”这条培养主线,明晰“工匠精神”内涵、外延、要素,以期早日实现中国复兴梦贡献出所有力量。
3.2 拓宽工匠精神培养渠道
培养和塑造学生“工匠精神”不仅是学校使命与责任,同样也是企业、社会使命与责任。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多模式合作,作为培育工匠精神建立良好基地与平台,通过校企协商,在培养目标和方案上融入工匠文化精神和社会企业要求;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亲自体验实际岗位工作,体会岗位上需要的工匠精神;在制定校企考核标准时,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考核标准中。形成一个“校企共管、人才共育、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不断夯实“工匠精神”培养土壤,拓宽工匠精神培养渠道,让学生懂得工匠精神不仅局限在求学阶段,而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职业精神。拓展工匠精神保持优良的职业素养保障,职业院校围绕“工匠精神”培育、管理、创新,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潜移默化养成好习惯;在工匠精神文化培育上,不囿于传统培育方式,须有所创新,进而与社会契合度更加完美与和谐。让学生时时用工匠精神约束自己、提升自己;让精益求精、勤学、善思、笃行的学风与“工匠精神”内涵高度契合;让职业院校师生增强责任意识,提升了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深度。
4 结语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在培养工匠精神时不断改进创新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用多种有效方法渗透讲解工匠文化精神,让工匠文化精神融入学生血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对工匠精神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