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其与自我状态的关系研究
2020-04-15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正处于人生成长的最重要阶段之一,人际交往是其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行为之一,他们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交流情感、建立关系、产生友谊、切磋学问、探讨人生,是高职学生了解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此,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人际关系状态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大学生活满意度。研究和工作经验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作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和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工作中也发现,因人际关系困扰、人际适应不良来进行心理咨询的高职学生占心理咨询总人数的40.00%~50.00%,甚至更多。每年对新生进行的心理普测结果也表明人际困扰是高职学生的主要困扰之一。
自我状态是沟通分析理论(Transactional Analysis,以下简称TA)的核心概念。该理论认为每个人有3种自我状态,分别是父母自我状态(P)、成人自我状态(A)和儿童自我状态(C)。父母自我状态从功能上又可分为控制型父母(CP)和哺育型父母(NP)。儿童自我状态从其功能上可分为自由型儿童(FC)和顺从型儿童(AC)。
从沟通分析理论的视角来看,个体与他人交流、互动的过程就是个体间不同的自我状态相互作用的过程。沟通的效果同时取决于个体对自己自我状态和对对方自我状态的识别及选取和使用的沟通方式。该研究旨拟研究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并通过探讨人际关系和自我状态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机制,探索改善人际关系的策略。进而帮助高职学生了解和改善自我状态及与他人的沟通方式,以此改善人际关系,同时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某高职院校的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星”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37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其中男生214人,女生157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人数分别为282人、83人、5人、1人;独生子女135人,非独生子女236人。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城镇、农村的人数分别为95人、60人、216人。
1.2 研究工具
1.2.1 自我状态量表
选用段琪修订的中文版自我状态问卷。该问卷共有50个项目,包含控制型父母(CP)、哺育型父母(NP)、成人自人状态(A)、自由型儿童(FC)和顺从型儿童(AC)5个维度,每个条目均为0~2的三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该种自我状态越突出。
1.2.2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该研究选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诊断量表》。该量表共28个项目,4个因子,4个因子分别为交谈困扰(条目1、5、9、13、17、21、25)、交际交友困扰(条目2、6、10、14、18、22、26)、待人接物困扰(条目3、7、11、15、19、23、27)和异性交往困扰(条目4、8、12、16、20、24、28)。每个条目的评分为0或1,该量表评价指标为总分和因子分,总分越高表明人际困扰越严重。总分在0~8分之间,说明人际交往能力良好,人际困扰较少;总分在9~14分之间说明人际交往能力一般,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总分在15~19分之间,说明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人际交往中存在较严重的困扰;20分以上说明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人际交往能力亟待提升。
1.3 研究程序
每位参加者自愿参加测试,通过问卷星进行施测和数据回收,最后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由表1可知,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为7.86,小于8分,说明总体来说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良好,人际困扰较少。从四个因子的得分来看,高职学生待人接物困扰最小、交际交友困扰相对较大。
表1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n=371)
2.2 不同类别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差异检验
2.2.1 不同性别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差异检验
对男生和女生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和各因子得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差异检验
由表2可知,从总体来看,男生人际关系困扰大于女生,且男生在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上的得分均高于女生,说明男生人际交往在交谈、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上的困扰大于女生。
2.2.2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差异检验
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和各因子得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差异检验
由表3可知,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和四个因子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2.3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状态的关系分析
通过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人际困扰的总分及四个因子得分与其自我状态5个维度得分均呈显著相关(见表4)。
表4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状态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该研究中总体来说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良好,人际困扰较少。从四个因子的得分来看,高职学生待人接物困扰最小、交际交友困扰相对较大,这与宋志英(2017)的研究结论一致,说明在52.6%(朱君等,2013;宋志英,2017)的大学生备受困扰的人际关系中交际交友困扰是最大困扰。提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应该侧重于对高职学生交际交友的引导和教育。
3.2 不同类别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的差异分析
该研究中从总体来看,男生人际关系困扰大于女生,且男生在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上的得分均高于女生,说明男生人际交往在交谈、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上的困扰大于女生。这一方面与前人(赵洁,2010)的研究结果一致,另一方面也与我们日常的认知和工作经验相符合。与女生相比,男生心智成熟较晚,且不善言谈、情感内隐等。我们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更应关注男生的人际交往困扰,多开展主题讲座、团体辅导等,以帮助男生走出人际交往的困扰。在该研究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和四个因子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此研究结果与宋志英(2017)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论不同,究其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的不同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也有可能是在该研究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被试人数不平均导致,需在后续的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3.3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状态的相关分析
在该研究中高职学生人际困扰的总分及四个因子得分与其自我状态5个维度得分均呈显著相关。其中控制型父母(CP)、顺从型儿童(AC)与人际困扰总分及四个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哺育型父母(NP)、成人自人状态(A)、自由型儿童(FC)与人际困扰总分及四个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提示我们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注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自我状态,分析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他人的自我状态,同时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注重调整自己的自我状态,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提高沟通的有效性。这是高职学生了解自我、改善自我,缓解和解决人际交往困扰的重要途径。这将有效帮助高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结语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丰富是人情的丰富”。对于正处在人生发展重要阶段的高职学生而言,能通过了解自我状态和对方的自我状态来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帮助其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