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背景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能力复合培养教学模式探究
2020-01-0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长沙 41021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顺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国标背景下,针对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也有了新的要求。单一型英语人才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更加需要掌握英语并且掌握另外一门专业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因此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在教学中应当考虑到社会的发展趋势,以顺应市场需求为目标,注重对各种类型的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该文以国标为背景,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能力符合培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指出其现有弊端,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可以对国标背景下的英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有效参考依据。
1 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翻译能力复合培养教学模式的特点
长期以来“人才培养模式”一直都是独立学院设置教学理念中的一项关键性参考指标,即是指在确定好学校要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以及所培养的人才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便可设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方案中会包括学院应当创设的教学环境标准、师资队伍等级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标准。
学院设定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需要各个方面配合,才可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而其中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必然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总的来说,首先需要设置分出准确的教学目标,其次采取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及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可以将国标背景下的英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完整的落实,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2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能力培养模式现状
在国标背景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翻译能力课程的定位通常是一项“专业技能课”,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以及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而现实中将翻译课程的教学只侧重于“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并没有将翻译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联在一起,致使翻译教学模式难以顺从当下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具体弊端体现为以下几点。
2.1 对翻译课的课程定位不准确
在传统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技能课程定位是不够精准与细分,从而致使翻译课程多为对翻译理论和技能的讲述与练习,忽略社会的实际需求。在此教学背景下,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测试与评估等模式都是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该院的办学模式逐渐转向应用型,特别是海外申硕项目,急切需要学生具备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翻译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以往的翻译课程教学需要采取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重建教学评价模式。
2.2 教学实例以文学翻译为主
由于传统的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定位过于笼统,导致翻译课程的教学状况与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课堂与课下的练习内容主要以文学翻译为重点,而关于应用翻译的内容却非常少,致使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后,遇到关于科技、商贸等其他类型的翻译,感觉难以上手,不能很好地将学校的所学技能练更好地运用在工作中。对于教材的选取和该师的灵活选材也是目前需要进行改革的内容。
2.3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
独立学院的翻译教学中,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导,通常都是对翻译理论的讲解,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致使翻译教学的质量完全由教师的经验决定[1]。倘若教师的经验丰富,案例选取恰当且教学方式生动有趣,便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倘若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便会使得课堂乏味无趣。因此在英语专业翻译能力培养的模式中,学生是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其参与限制于对翻译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生的翻译技能与知识的自身发挥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2.4 测试与评估方法过于单一
在独立院校以往的测试形式主要是通过期末的闭卷考试,因此考试题型过于单一,不够多元化。根据调查得知,有些独立学院甚至就是几个段落的翻译,且多是文学的翻译,只有很少的学院会添加一些简单的理论,而极少的学院会再加一些句子改错之类的题型。整体而言,题型不够丰富,难以达到实用的效果。
3 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翻译能力复合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
3.1 改革翻译教学目标
在国标背景下,将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明确定位于为培养学生的实用型的翻译技能。当下市场更需求实用型、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同时在我国对于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也提出了:“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应当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的基础上,也需要熟练地掌握在外事、外贸、科技等方面翻译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2]这正是对英语专业翻译能力教学目标提出的要求,以及反映了翻译课程在英语专业中的重要性,可以说翻译课本身就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国标背景下的英语专业应当以培养实用型的英语翻译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
3.2 改革教学内容
国标背景下,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应当加大应用型的教学力度。传统的翻译课程由于课时的限制,实用性的内容还涉猎太少,而选用的翻译实例或者是练习,多数以文学为重点。对于复合型人才的标准而言,翻译实践的人才是需要大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添置各项题材,如涉及的科技、贸易、新闻等行业的教学内容,从而真正达到实用性的教学,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在课堂中也应当增添一些翻译批评的比例,而翻译批评则是起到翻译理论和实践连接的作用。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灵活将理论应用在实践中,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最后,还要转变以往的单纯笔译的练习方式,应增添口译内容,真正培养实用型的英语人才。
3.3 改革教学方法
转变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应当以学生为课堂的核心。在进行翻译课程时,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应当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同时教师不再是扮演纠错与宣布答案的角色,应当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在感受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一同讨论翻译中的疑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从而将建构主义的理论真正的应用在翻译的教学过程,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顺应当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3]。另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多开展翻译现场的课程,促进学生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以此为将来参与工作而奠定扎实基础。教学形式也可以多元化,慕课、蓝墨云班课及雨课堂都可以适当运用到教学中。该院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加大了硬件投入,多媒体教室、同传语音教室及英语角室内演练厅都能刺激新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激情与兴趣,教学模式也不止是局限于简单的语言传授,可以拓宽教学的宽度,给教师更多选择。
3.4 改革测试与评估模式
国标背景下的翻译测试评估的模式不应只是通过期末考试,平时的各项检测方式也不可忽视。例如,给学生布置不同文体的翻译作业;或者是对译文的欣赏与评价;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进行评价等方式。同时将平时的检测也当作成绩,可以列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另外,期末考试也不非要闭卷,考试题型灵活转变,多增加题型。并且包含基础知识、水平知识等不同方面的测试。通过不同类型的试题检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与社会中需要的翻译能力接轨。这样的测试与评估模式更加顺应复合型人才的标准。
4 结语
通过该文的研究,总的来说,在国标背景下的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不能单纯地只依靠理论说教进行教学,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因地制宜、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综合为一体,将知识与课堂氛围相融合,才可以良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翻译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以及改善教学方法,便可在国标背景下更有效的培养英语专业翻译能力复合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