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合肥环城公园的历史文化

2020-01-02徐樵楚

文化产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环城姜夔稻香

◎徐樵楚 王 鹏

(黄山学院 安徽 黄山 245041;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 新乐 050700)

合肥环城公园位于合肥市旧城区,由包河景区、银河景区、西山景区、环西景区、环东景区等部分组成。这些景区特色不一,分布在环城的不同位置,将老城区环抱于怀。每处景区拥有不同的历史人文要素,其中包括包河景区内的包公园、环东景区的逍遥津、环西景区的杏花公园、银河景区的赤阑桥、西山景区的稻香楼等等。这些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元素,也是合肥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资源。

一、合肥环城公园概况

在20世纪50年代初,古时围绕护城河修建的城墙被拆除,人们在此基础上改建环城马路,并在四周广植树木。三十多年后,这里树林葱翠、鸟语花香,环城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在1979年,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同志发起了建设环城公园倡议。1984年,合肥环城公园开始全面兴建。两年后,这座全长8.7公里、占地约137.6公顷的环城公园被评为中国优秀设计、优质工程一等奖,合肥也因此被选为全国首批三个“园林城市”。

今日在合肥环城的东侧,有一座昂首卓立的九狮雕塑,这里曾是九狮河与南淝河交汇的地方;因为水流干涸,九狮河已经消失,现在这里是合肥环城公园的起点。在九狮雕塑正前方的黑色石碑上,“环城公园”四个大字是万里同志亲自题写的,这是万里同志一生中的第一次题字[1]。

二、环城公园的历史文化

(一)包公园

包公园位于合肥环城东南侧,得名于包孝肃公祠。包河,原是庐州城的一段护城河,整座公园环绕包河而建。据历史记载,在包拯晚年,宋仁宗有感于包拯一生为官清廉,于是决定将庐州城之一半赐予他[2]。但是包公坚决不受,出于对圣上天恩的感谢,只要了一渠护城河。因为河道难以分割,从而避免后代分田分地的恶习,可以长久保留包家清廉之名。

包拯,字希仁。包拯一生为人正直,秉公执法,百姓都尊称他为“包公”“包青天”。合肥有着“东乡出相,西乡出将”的说法,合肥东乡就是指今天的肥东县,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包拯就在这里出生。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中进士,开始了官场生涯。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因病溘然长逝,谥号为孝肃。第二年,包拯的女婿文效护送其灵柩运回家乡,归葬合肥故里。

包公园内的包公祠最有人文要素。包公祠位于园内正中的一处沙洲上,这处沙洲名为香花墩,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位于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读书处。”[3]明弘治年间,庐州知府宋鉴见这里环境优美安静,于是在此修建“包公书院”,嘉靖年间,御史杨瞻重新整修书院,并改名为“包孝肃公祠”。然而,包公祠在太平天国时期遭到毁坏,光绪八年李鸿章筹资白银千两进行重建。在祠堂东面有一座六角小亭,亭内正中有一口水井,由于包公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这口井也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传说。有传言称,好人清官饮用此水没事,而贪官和不肖子孙喝了会产生头痛,因此人们将这口井命名为“廉泉”。

包公清廉直道的精神本色在历朝历代都备受推崇,这种廉正的包公精神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一直都受到合肥市乃至全国的重视。包公在合肥人的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包公园所在的合肥辖区名为包河区,离包公园不远处,有一处跨河老桥;人们为了纪念包公,将此桥更名为孝肃桥,足以看出合肥人对包公的敬仰。

(二)逍遥津

逍遥津位于环城东北角,这里原为三国时期的战场,因合肥之战而闻名。合肥地处江淮之中,地理位置显赫,被誉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东吴孙权趁曹操西征张鲁,兵力空虚之时攻打合肥,合肥之战由此爆发。

吴魏逍遥津之战在《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和《三国志·孙权传》等文献中都有记载[4]。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率领十万精兵北上攻打合肥,守将张辽率八百勇士大破吴军,险些生擒孙权。魏文帝曹丕曾下召写道:“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5]张辽在这场战役中表现骁勇,威震逍遥津,此役之后,东吴流传着“张辽止啼”的传说,即每当夜晚有小孩子哭闹,大人就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小孩一听到张辽的名字,就立刻停止了哭闹。这则传言也足以见证张辽之威。

在今天的逍遥津公园内,有一处石桥。在合肥之战后期,张辽发动突袭,孙权在众将士守护下逃到一座桥边,但是此桥桥面已被曹军拆除。此时牙将谷利赶到,急忙让孙权将马后退几步,同时执鞭猛抽马背,孙权胯下坐骑纵身一跳,飞跃断桥,成功脱离险境,为此留下了“退后著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的诗句,“飞骑桥”因此得名。

三国时期,逍遥津地区还属于合肥城的外围。到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淮西帅郭振扩大了合肥城的范围,才将逍遥津划归到城内。明清时期,天下一统,逍遥津也成为私家花园,先是被明万历年间的官僚窦子偁占有,改名为“窦家池”;后在清乾隆和光绪年间,逍遥津两次易主,最后成为合肥龚家的财产。

今日的逍遥津,已经成为对外免费开放的公园。正门牌匾“古逍遥津”四个大字为晚清状元陆润庠在光绪年间所题,并沿用至今。

(三)杏花公园

杏花公园坐落于环城西北隅。清代中堂李鸿章的侄孙李国栋经常来此地游玩,并在周围广植杏树,这一带慢慢形成杏花村。

杏花公园内有两处历史古迹,但是如今已经全部湮没。据《合肥县志》记载:“水西门内旧有西水关连接金斗河,经筝笛浦、藏舟浦至东水关。”[6]相传曹操曾携歌女来此乘船游玩时不慎落水,后曹操被救起,而歌女被水流吞没,后来这里经常能够听到筝笛弦节之声,于是这里就被称为“筝笛浦”。在筝笛浦附近,是三国时期张辽派人开凿的“藏舟浦”,这里曾经芦苇丛生,非常适合隐匿,合肥之战前夕,张辽就曾将战船藏匿于此。

杏花公园深处,一尊罗炳辉将军铜像屹立在草地中央。罗炳辉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军事家,他为江淮地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做出重大贡献。这尊铜像原在合肥南门外,但是由于阻碍交通,在2005年政府将这尊铜像迁移至杏花公园内,供人们瞻仰。

今日的杏花公园充满着生活气息,成为人们享受美好时光的去处。杏花公园放弃了对三国文化的挖掘,开始大力推广孝文化。园内四处都有二十四孝的主题海报和科普栏,希望以孝文化促进家庭和睦,提升民众的幸福感。

(四)赤阑桥

赤阑桥位于环城南侧的银河景区,目前的银河景区是一座占地面积不大的公园,这座赤阑桥将公园一分为二,分为东西两处。赤阑桥,也称为赤栏桥,从名字中可以看出原来这曾是一座红色的桥梁,但是其古迹已经消失。现在的赤阑桥只是一座普通的跨河桥,用于通行车辆与行人,它以南宋词人姜夔的赤阑情缘而被人们熟知。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在《淡黄柳》中写道:“客居合肥城南赤阑桥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7]姜夔正是在这里结识了两位善弹琵琶与古筝的歌女,从此结下了知音情缘。南宋屡遭金人入侵,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合肥没有躲过战火的摧残,成为荒芜凄清之地,人心惶惶。姜夔在《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中写道:“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8]姜夔流落江湖,一生以漂泊为主,但是他在年轻时曾五次客居合肥,当时战争不断的合肥没有江南美景可以留恋,也许正是因为这里有难以割舍的知音情谊,姜夔才对合肥如此魂牵梦绕。

合肥成为姜夔一生留念的地方。姜夔虽然多才多艺,但是由于仕途不顺,只能四处辗转,居无定所,这也使得他与合肥女子的爱恋难以持续下去。对于这段刻骨铭心的情愫,姜夔写了二十多首与合肥有关的情词,表达了自己对合肥女子真挚的情感,他们之间凄美的爱情被传为佳话。安徽省著名编剧侯露女士创作了庐剧《赤阑桥遗梦》,将姜夔与合肥女子凄美的爱情故事传唱至今,续写了赤阑遗梦,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

(五)稻香楼

位于合肥环城西南侧的西山景区内,有一处三面临水的水洲,稻香楼就坐落于此。

据《嘉庆八年刊·合肥县志》记载:“稻香楼,在德胜门外偏西,龚鼎孠建,今旧基尚存。”[9]龚鼎孠,字季绪,他辞官归乡后修建了这座稻香楼。《庐州府志》对周围环境这样描述:“汀畦缥缈,仿佛蓬莱”,由此吸引了诸多文人墨客登楼参观,吟诗作画。

龚鼎孳,字孝升,是清初“江左三大家”之一,也是龚鼎孠的哥哥。年轻时的龚鼎孳曾在金陵(今南京市)的眉楼上,遇见了秦淮八艳之一的顾眉,两人一见钟情。之后龚鼎孳花重金纳顾眉为妾,改姓为徐,以表从良。龚鼎孳对顾眉宠爱有加,经常带她回到故乡的稻香楼居住,并与当地文人互相往来唱和。两人郎才女貌,他们的风流爱情也被文人雅客们津津乐道,使稻香楼这个名字更加声名远扬。龚鼎孳与龚鼎孠二人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由于兄长经常借住在稻香楼中,而且名声远高于其弟,后人经常误认为稻香楼是兄长龚鼎孳所建,其实并非如此。

但是稻香楼在清乾隆年间逐渐衰败,清人邵陵曾经赋诗凭吊:“高楼不见人危倚,依旧西风送稻香。”今日的稻香楼已成为安徽省知名国宾馆,曾接待过世界各地重要宾客。

三、结语

每一片土地上都拥有独特的文化元素,环城公园是合肥丰富历史文化中的展现。合肥自秦设郡县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昔日环绕合肥的城墙,保卫着这座古邑的和平。今日这座环抱合肥的公园,是合肥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见证。这里曾经经历过战火的喧嚣,一片荒凉景象;也经历过盛世繁华,文人百官把酒言欢,谈书论道。如今这里清静悠然,时间在历史的沧桑中慢慢沉淀,留下了安静与祥和。这片土地承载着饱经千年风霜的优秀历史文化,等待着有心人发掘与传播。

猜你喜欢

环城姜夔稻香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闻稻香,赏科景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清晨 我从环城公园路过
环城旅行
陆明君
“稻香春”商标纠纷案终审判决 仍归东来顺
稻香,稻香
姜夔,你咋这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