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与实践价值研究
2020-01-02张力一翔周学政
张力一翔,周学政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4)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人民健康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一,对健康中国的建设、全球健康的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的工作宗旨,关注人民健康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思想,指导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健康的实践改革,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健康思想是习近平人民健康思想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生命健康存在的价值。健康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表明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理想,特别是在《资本论》中,对工人的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论述。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压迫缩短了工人正常的健康和长寿[1]135。十月革命以后,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基础,对民生健康问题十分重视,曾开展过群众性卫生运动,通过完善法律体系保障人民健康,建立医疗卫生体系,培养高水平的卫生工作者[2]59。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同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理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思想体系,为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党的历代领导人的人民健康思想是习近平人民健康思想的理论基石
中国共产党人素来都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健康工作。毛泽东曾强调“一切为了人民健康”[3],邓小平在1996年的全国卫生会议上,指出卫生事业的发展目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4]。江泽民对人民健康事业的要求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就是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就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坚持人民健康第一的原则是对人民利益的选择。胡锦涛指出,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以健康服务带来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人民健康思想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健康思想,逐步形成了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思想体系。
(三)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实践探索是习近平人民健康思想的现实土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特别是对于身心、道德健康状态以及生存的健康产业和健康生活环境等健康需求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更广范围的覆盖。健康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一,也是切实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件[5]。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从健康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健康与小康的关系,并指出健康对人的价值。随着工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呈多元化趋势。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由于工作强度的增加和生产生活环境日趋严峻,健康面临着越来越多挑战[6]。习近平早年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健康浙江”战略目标,这也为新时代习近平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健康中国”战略是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实现人民健康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国家发展战略,是构建健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思想是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途径。习近平强调的人民健康思想的新举措,更大范围的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新需求。
二、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
人民健康是人民福祉之本、强国建设之基。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在十九大会议上,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作为人民的公仆,应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一)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本的人民健康思想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在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自由发展等方面的获得感,“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习近平坚持并发展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把人民的需求、满意度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十九大报告把人民健康提高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了要以健康优先发展去落实以健康为根本,使之上升到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8]。2019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社会就充满了活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推动者,人民群众的健康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工作指示,强调任何工作都要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在首位。
习近平人民健康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以共享为目标、以制度为保障,这是习近平人民健康思想的核心内容。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已经成为我党执政为民和治国理政的重点任务。党从群众中来,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党要不断关注人民健康,不断加快人民健康事业的建设,以健康优先落实、以健康为根本。习近平要求各部门国民经济建设应当要把人民健康建设放在首位,当其他社会价值与人民健康发生冲突时,人民健康具有优先决定权。以人民健康为统领设计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国家最高的发展战略。
(二)人民健康是全面、全周期的大健康
2015年1月,习近平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谈到自己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时的亲身经历,年轻人要有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工作。2020年3月底,习近平在浙江调研时也强调,复工生产,要以人民健康作为第一要求。习近平的人民健康不仅仅包括全民健康,更是指身体、精神、心理、道德等全面、全方位、全周期的大健康。健康的全面价值,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存在就是价值,还应该包括存在时创造的最高社会、物质、精神的财富,即健康时输出的有效性和外部性。
第一,人民身体健康,主要表现为患病率相对较低,易感人群的免疫力提高,亚健康人群等转变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人民身体健康是人民健康的基础和前提。人们身体健康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调研时,就叮嘱大家,在防控疫情的情况下,开展复工,要以人民健康为第一。第二,人民心理健康,主要指主体能作出正向的健康良性反应。它是人民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是人民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心理健康的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第三,道德健康,是身心健康的保障。一个人的成才需要道德指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道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方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展现大国担当。健康中国建设在道德伦理层面的要求,就是要加强公民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利益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构筑社会共同价值基础,调适社会主体行为和活动,促进社会良序状态和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第四,生活环境健康,主要有自然、社会环境,是一个人生存必需的外在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学习会议、十九大会议上多次提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强调了绿水青山的重要性,这是人民健康的重要前提条件。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开始加快步伐,相关建设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章中[9]。所以习近平人民健康思想所涉及的内容已成为统一系统的理论,健康公平是人类存在和发展中最基本的公平。
(三)人民健康是最大生产力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健康是生产力,强调这一点主要是为了把关注人民健康同发展经济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区分开,使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人民健康建设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产力。习近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思想,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人民健康就约等于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深刻阐释了作为生产力发展决定性因素的人,严格说是具有完好体力、智力、精神状况等健康的人,任何社会的生产力主要由具备一定生产技能且身体健康的劳动者掌握。因此,“健康就是生产力,关心人民健康就是关心和保护生产力”。为此,习近平站在国家战略高度认识人民健康重要性,对人民健康等重大和长远问题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发展战略重心,统筹规划。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再次全面诠释,并提出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中国。十九大再一次强调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习近平针对现代化健康强国建设现实,在人才强国战略基础上适时作出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的顶层设计,明确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以全面健康中国建设助推全面现代化强国建设,彰显了其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大初心、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勇敢担当的勇气和魄力。
健康生产力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内涵部分。它是人的本原生命力,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人民和国家的发展本质上也就是健康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健康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本质要素,健康生产力是根本生产力,健康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是社会生产力基础。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防控中,充分体现了人民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四)树立大卫生、大健康新理念
大卫生是指全民都要增强卫生意识,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参与卫生保健活动,使得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大健康就是一种全局性的健康理念,这不仅仅涉及到人民健康,还涉及人民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穿越传统的疾病健康范围,服务范围包括患病人群、易感人群、老人儿童、亚健康的人群,不仅要加强城区、农村的流感或重大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工作,也要大力普及健康保健常识,提高卫生系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卫生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将健康融入个人生活全过程。
个人从事社会劳动、进行社会生产需具备身体、心理、精神、行为、道德等基本健康条件。习近平把握中国发展大势,跳出“疾病治疗思维”,实现疾病治疗与健康治理标本兼治。习近平讲到:“影响健康因素当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占百分之六十。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最好的医生是自己”[10]。健康理念的创新与革命首先要在人民自身中进行。其次是促进卫生健康资源的整合。健康由多种因素决定,大健康建设需要社会大联动。在环境建设、食品与药品生产和流通、健康预防和健康教育所有领域、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健康安全预警机制,构建人口健康、区域环境健康、社会系统整体健康融合共存的大健康范式,达到战胜疾病、健康防御、健康治理的一体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新时代卫生和健康工作的基本方针,符合我国国情,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站在了全世界卫生事业的前沿。
三、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响应新时代的实践要求。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不仅包括着重要的思想内涵、时代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
(一)是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途径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党和国家采取各项新举措,将健康中国理念具体化、制度化,坚定意志,攻坚克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11]。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党在医疗卫生事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是检验一切工作落实的标准,那就是人民的满意度。“健康中国”“全民健康”等诸多推进人民健康更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小康的基础性工程体现了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人民性,健康事业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推动人民健康水平向高素质水平发展同样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创造主体,激发了全体人民参与健康事业,重视健康问题的热情。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峻,习近平在研究部署疫情工作时强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些决策部署,反映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生命大于天、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从成立起就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健康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力量。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建设,是党和国家对十四亿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
(二)是指导新时代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理论武器
人民群众是健全新时代中国健康工作体系的依靠力量。新时代中国健康工作体系既由人民享有,也要靠人民实现。广大人民群众要牢固树立健康观念,掌握身心健康的常识,同时自觉担负起维护健康的主体责任。党和政府要做好新时代中国健康工作体系的顶层设计,把“人民健康”融入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中,作为综合国力重要的指标考量;在经济上融入健康,有效促进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要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由健康观念向健康行动的转化,遵循党和国家制定的健康中国战略方针政策,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健康理念和健康要求,在共建中不断提升健康水平,稳步推进新时代中国健康工作体系的强大力量。
人民健康事业要实现全覆盖,普及健康生活,完善健康保障,必须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导下,协调医疗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现阶段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关键问题,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建设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完整体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革促发展,全力打造全民健康道路,在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路径,助推新时代中国健康工作体系的建设。丰富我国健康治理思想内涵,为实现健康中国提供科学指南。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强国目标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扎实建设共建共享健康中国,才能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健康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可以有效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权益,保障人民享有更加公平、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加快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
四、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国家的永续发展角度,系统性地提出了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思想。其作为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为新时代的人民健康工作和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新时代人民健康发展的根本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