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所经历的教育治理(一)

2020-01-02栏主程红兵

未来教育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公立学校建平办学

栏主 程红兵

中国基础教育走过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教育市场,现在逐步走向教育管理+教育治理。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所谓教育管理是指政府作为学校管理主体管理学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所谓“教育管理+教育市场”是指政府管理公立学校,同时存在教育市场化现象。所谓“教育管理+教育治理”指的是政府拥有管理学校教育的绝对权力,并在绝大多数学校范围内行使着这样的权力,但是又在小范围内甚至公立学校尝试让社会力量进入学校管理。

先说说“教育管理+教育市场”,这个阶段大约在20 世纪90 年代后期,那时曾经流行教育产业化,就是把学校交给市场,最极端的现象就是政府把公立学校,甚至是当地优质学校,卖给企业家,把政府的优质教育资源,即当地最好的学校卖给私人老板,让他们办学,允许他们高收费。为什么要卖这些学校?客观原因就是当地政府没有钱,而学校是花费政府许多公共财政的地方,卖掉公立学校客观上就减轻了政府的经济负担。为什么会想到把学校卖掉?这是什么逻辑?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当时政府正在大刀阔斧地改革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亏损严重,改革的方法当时叫“关、停、并、转”,“关”就是关掉,“停”就是停工停产,“并”就是将亏损企业与优质企业合并,其实就是被兼并,“转”就是转轨,国有企业改制,改制的办法就是卖掉,把企业卖给个人,由公有制变成私有制,政府便甩掉了沉重的包袱。同样所属政府,企业可以卖掉,学校为什么不能卖?就是因为这样的逻辑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像卖国有企业一样把学校卖掉(后来人们终于醒悟过来:学校是公益事业,和企业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这已经是后话了)。为什么卖最好的学校?因为最好的学校有市场效应,一是能卖出,二是能挣钱,能挣钱就能活下去。

那个时候办学挣钱已经成为许多老板的共识,为什么这里不称他们为企业家而称之为老板?因为那个时候都叫老板,我以为他们被称为老板更加贴切,因为他们中的多数人读书少,文化水准普遍不高(当然文化水准高的也有),但这些人大多胆子大,改革开放时闯出来了。这些老板一向嗅觉比较灵敏,忽然嗅到办学可以赚大钱,而且比较稳妥,于是纷纷拉起队伍办学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与房地产公司有关,那个时候开发房地产的公司很多,为了卖房子,房地产公司纷纷联合优质学校办学。所以,上述两个原因导致民办学校也在那时潮水般地涌现了。由于老板们毕竟不懂教育,就寻找名校长办学。

那时,我在上海市建平中学就职,建平中学是一所承接政府委托管理的学校,比如接管公办的薄弱学校——梅园中学,后改名建平西校,建平中学派出校长、书记、教导主任等许多干部,一年之后办学面貌立刻改观,三年之后就成了当地名校。建平中学也曾经和企业联合办学,如平和双语学校,这所民办学校就是当时建平和信和房地产开发公司合办的,在今天仍然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平和”的“平”就是取自建平的“平”,“和”就是取自当时的合作方“信和”的“和”。1994 年至1995 年酝酿,1996 年成立了建平教育集团,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界第一个教育集团,当时,我们的校长冯恩洪提出口号“让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个口号在当时有比较大的影响力。由于我们地处上海浦东,所以我们在上海浦东就近接管的学校,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几乎全部成功。络绎不绝的老板找到我们校长冯恩洪,有上海市的,也有许多外地的,虽然在上海市办的都成功了,但在外地办的私立学校,无一例外,全部因各种原因最后以失败告终。

无独有偶,在教育产业化的时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一个逐利的教育市场之下,混乱是必然的结果,越来越乱的教育市场,搞得大家怨声载道,人们开始反思教育的属性,反思教育到底是营利事业,还是公益事业,反思的结果就是教育市场化的声音基本销声匿迹了。

教育市场化走不顺,慢慢回到政府管理,政府管理的最大好处就是管住了学校,大家都规范办学;政府管理的最大问题就是学校同质化现象,学校缺少办学自主权,千校一面、万人同语的现象十分突出。随着经济条件的日益改善,随着人们文化水准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呼吁优质教育,呼唤有选择的高质量教育,于是学校个性化办学浮出水面。

教育市场化背离了教育的基本初衷,单一的政府管理学校导致学校办学越来越死板,新的教育改革呼之欲出。欧美发达国家的学校管理经验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英国的自由学校、美国的特许学校,都是把公立学校交给社会管理,把社会力量引进学校,构建多元主体的学校治理体系,事实证明,这套办法在欧美国家取得了成功。

政府能不能把社会力量调动起来,一起来办学,这就是所谓多元主体,是教育治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教育管理是单一主体,即政府是唯一管理者,权力单向度,自上而下,政府发指令学校接收,政府发指令校长落实,政府发指令校长带着教师去完成。政府主管部门——教育局作为领导,来检查学校,来评估学校,来督导学校,这些都是单向度的。而教育治理则不然,它不再是单一主体的,而是多元主体的;不再是单向度的权力运行,而是多向度的,政府与学校之间是互动关系。教育治理也不是通过命令的方式,它还有一个标志就是协商。因为是多元主体,有各方面的利益,需要通过协商把事情解决。

猜你喜欢

公立学校建平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2016年美国公立学校排名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The State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K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Ideology Manipulation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Zedong
影像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