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的误区与对策
2020-01-02
随文练笔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需求,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随文练笔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在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随文练笔走进误区。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供同仁参考。
一、随文练笔的误区
1.有阅读就要练笔
很多教师认为随文练笔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实际上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既有外显的也有内隐的。外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阅读,学生能学习文中的写作技法,积累好词佳句等;内隐的作用则比较抽象,主要是对学生精神境界、写作思路、思维深度、人生态度等的影响。比如,一些文章境界较高、思想深刻,阅读这样的作品,学生的写作思路、思维深度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学生写作来说,内隐的作用其实更重要。
因此,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随文练笔并非是简单的读写结合,而是让学生学习文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明白如何写作,应该运用哪些写作方法。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反馈,思考选择的文章能否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深刻思考。
2.先阅读后练笔
很多教师都是在讲解文章后要求学生练笔的,或根据文章内容,或仿照文章结构、技巧写作,这意味着学生练笔的结果是在分析完例子后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写作思路便会被束缚。其实,随文练笔并不是一定按照先读后写的顺序,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学情调整。可以让学生先写,然后再读课文,最后与课文对比,让学生看看自己运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与课文有哪些异同,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随文练笔的策略
1.从文本语言出发,进行迁移性练笔
在开展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文本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基于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随文练笔。
例如,在学习《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时,文中“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段话,表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心灵相通。但是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人截然不同,所以小学生很难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现代人的语言方式,还原这个场景。如此,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此可见,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文本语言带领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随文练笔中,提高读写能力。
2.从文本情境出发,锻炼学生想象力
例如,《七颗钻石》中写了水罐发生的三次神奇变化,却没有说明到底是什么使水罐发生这样的变化,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对于这一留白,小学生自然非常好奇,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文中的小姑娘非常善良,天上的神仙看到了她的所作所为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将神仙的话写出来。”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获得良好的练笔效果。
由此可见,利用文本留白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另外,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从文本情感出发,进行个性化练笔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个性化表达。对学生而言,个性化的表达有利于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这些文章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学生对这些文章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文本情感出发,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练笔。
例如,《盘古开天地》刻画了盘古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但不同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随文练笔:“同学们,盘古为了人类牺牲自己,为了传播其精神,请同学们写一些赞美盘古的话吧!”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深入到课文情境中,写出赞美盘古的话。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是非常有效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教师应该走出思维误区,带领学生开展随文练笔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