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2020-10-20
语文有别于其他学科,涉及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道德情操等多方面,对学生的未来有深远影响,同时语文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主导者,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学生是被动接收者,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课堂,学习效率肯定不高。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很多语文教学内容的逻辑性非常强,学生学习时会觉得枯燥、无趣,所以根本不会主动思考,不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导致教学质量差。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体验。比如,以《望庐山瀑布》一诗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庐山的独特风光,给学生想象诗中的意境提供蓝本,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含意。还可以配上高山流水的古筝曲,让学生朗诵这首诗。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理解一句诗,解释诗句的意思,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再进行拓展延伸,找出相关的或者表达类似情感的诗句。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列举类似的古诗,或者让学生回忆自己去过的景点,与诗中描绘的景色进行对比,将诗文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又直观的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需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教师要把握课堂节奏,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态度要和蔼,保证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如此,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教学《守株待兔》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白兔、树、农民,还原“守株待兔”的情节。通过角色扮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主动思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续写,想象一下农民继续“守株待兔”的结果。还可以改写或者变换写作视角,将文章的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加入心理描写,真实地再现农民的心理。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将课本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方式十分新颖,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三、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知识并不完全来源于课本,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结合,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独特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体现语文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搜集类似的事例,如共产党人李大钊、秋瑾等人为了革命的胜利捐躯、鲁迅为了拯救民众麻木的精神弃医从文、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报效祖国等,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五四运动的相关视频或者电影,让学生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知道正是因为有这些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的人,我们才有了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从而激起学生对国家的爱,对这些伟人的崇敬之情。然后再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如今自己应该怎么做。学生受到先辈事迹的感染,各个心潮澎湃,踊跃发言。有的说:“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有的说:“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血的教训,我们要吸取教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还有的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目标再远大,不行动都是空话。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作为学生,我们可以从好好学习、尊敬师长、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做起。”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好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谈谈哪些事情是在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