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保护与非遗保护研究
——以保定南腰山古村为例

2020-01-02◎张

文化产业 2020年14期
关键词:古村古村落村落

◎张 坤

(顺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河北 保定 072250)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针对当前河北保定市南腰山古村落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及保护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河北古村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奠定基础。

一、南腰山古村传统文化传承及保护现状

南腰山古村落在村落人均环境现状、村落传统建筑、村落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村落格局及选址方面具有显著特征。

(一)村落传统建筑

南腰山村位于顺平县腰山镇,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南腰山古村“王氏庄园”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如今是3A旅游景区,南腰山村古村于2012年第二批入选国家级《中国传统村名录》。王氏庄园是清代古民居的代表作品,凝聚了很多建筑学、美学精华和历史文化内涵,也是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恢宏的建筑风格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各方人士的关注。

腰山与伊祁山相距20公里,据有关资料显示,尧帝父子曾经登腰山远眺,问道苍穹,进而获得“尧山”的名称,经长时间的发展,语言误差,进而发展成为现阶段的“腰山”。

政府于明洪武年,许多山西洪洞县人移居至此,于该地区垦荒种地,建造房屋,纺织养蚕,因此形成村庄,并将其命名为“腰山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越来越多,腰山村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北腰山、西腰山及南腰山”。

1647年,王锡衮带着《圈地令》来到南腰山村,其是清军汉镶黄旗四品参领,因为该地方景色迷人,因此他便在此地驻扎,并谋划自己的事业。

(二)村落布局和选址

保定腰山王氏庄园是清代保存相对完整的一个古建筑群体,其园林风貌大部分被保存了下来,而且沿用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规制,同时进行了更新,将自身独特的建筑个性充分展现出来,被视为我国北方居民建筑文化的大观园。

现阶段,对外开放的部分以南园为主,其具有四方形的建筑格局,所有建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呈坐北朝南方向,属于四世同堂的院子。里面包含两排东西排列的四合院,套院总计9个,组成包括100多个房屋。王锡衮作为这个院子的老主人,其住宅区是西路“仁和堂”,其三儿子王佩居住在东路“梦和堂”三进院。四合院中,每个院子的前方左右相连、前后贯通,9个正院中,门均处于条纵轴线上,而院落前门廊金处于同一横轴线上,商号、庭房、腰房和底房是按照从南到北的方向排列,按照从左至右分别是书房、伙房、长丁屋和更房等。榕花院指的是介于两条路中间的大院,其主要用于开展活动,或者唱戏的主要场所。院子内部,东侧和西侧种满了古槐,由其形成了槐荫道,可以遮住云彩和阳光。正门及侧门均位于道北。“仁和堂”正门外建立了一座影壁,壁座上分布着弥座式样的石灰石精工,而且具有一对虎皮纹上马石。庄园的建立以大约1米的直壁式青石台基,其包括3个至5个台阶,每层均不同。院子内部铺放的是砖,采用抬梁式木构架。该建筑的主要颜色是灰色,简单大方,再结合木雕、砖、石等,让人感受到典雅。

南腰山古村落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包括民间曲艺、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传统戏剧、民间文学、民俗等。其中传统文化特色相对显著的包括山歌文化、古祠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及茶文化等。

二、南腰山古村传统文化古村落开发保护措施

中国传统分化中,经过特定历史时期的古村落是主要载体,如何对南腰山古村落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发展及传承,是目前我国发展的难度相对较大的。将南腰山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文化合理运用并保存,除了能够将具备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保存下来,同时也可以促进保定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当前,古村落资金支持、制度及保护意识是保护古村落传统文化的主要方法。

(一)加强对保护意识的重视

保护意识的出现主要集中在村民、政府及社会三者身上。从政府角度分析,各级政府应相关人员应及时申请省级或者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在地方政绩中归入省级及国家级古村。

对于隶属于政府的研究机构也应积极参与有关研究工作,并建立学术研究中心及机构,并在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中收入古村传统文化内容。从社会角度分析,媒体、社会大众及志愿者应进一步自身古村重视程度,尤其是处于城镇环境中受到保护的传统文化,使其可以产生古村落保护意识。从村民角度分析,应定期组织古村村民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使其可以意识到古村的历史价值及重要作用。大部分人员认为古村具有较高的价值,进而增强古村人民意识。

(二)古村落历史文化开放及保护中纳入“种文化”

从价值理念及思维方式分析,“种文化”与“送文化”存在显著差异。“送文化”具有一定的暂时性和单向性,其只能够解决当前问题。随着精神物质文明的发展,“送文化”已经无法们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其更加渴望亲身感受,进而取得精神共鸣的满足。需要改变“文化下乡”,使其成为“扎根在乡”,改变送文化,使其呈种文化。

三、结语

在开发及保护河北古村落文化过程中,当地管理部门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需要以古村落传统文化自身景观和基因表达为依据准确鉴别,创造一条符合当地古村落传统文化发展的道路。随着新媒体的推广、全球化的发展,古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深受各界的关注,通过对河北古村落历史文化开发及保护的研究,不仅能够丰富人们日常文化及精神生活,而且可以为社会主义思想及传统文化思想的推广奠定基础,确保河北古村落可以良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古村古村落村落
《古村小巷》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古村——大芦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