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欣赏之眼”对缺失视角的纠偏*

2020-01-02顾秀林

江苏教育 2020年55期
关键词:优点班级思维

王 慧 顾秀林

一、“欣赏之眼”的内涵与意义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的老话题。“欣赏型探究”理论给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它突破了传统的“问题—解决”式的缺失思维,通过培育班级管理中的“欣赏之眼”,并以“欣赏之眼”为基础,重构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发现学生潜能,激发班级活力,开展班级本位的欣赏型探究,从而打造高质量的班集体。

“欣赏之眼”作为一种班级管理理念,包括人性假设和行动原则两个方面。“欣赏之眼”的人性假设是:每个人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所有的优势都能释放无限的潜力;与之对应的行动原则就是无条件地积极欣赏。基于如上的人性假设和行动原则,教育工作者能以“欣赏之眼”打开欣赏的世界,探索班级管理新路径。

完全忽略问题、无视问题的存在显然不现实。《中庸》中提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万物各归其位、生生不息的最佳状态。使用“欣赏之眼”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正是要将欣赏发挥到最大效能,纠偏缺失视角,最大限度降低它的负面影响,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变革路径。

爱因斯坦说:“问题,不可能由导致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一定千差万别,与其深陷思维惯性而茫然无措,不如换个角度,反而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欣赏之眼”的培养策略

“欣赏之眼”既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实践工具,通过培养“欣赏之眼”能够发现优点,积累优势,释放学生的潜在活力。

(一)培养教师的“欣赏之眼”

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真心理解学生,用心欣赏学生。

1.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欣赏,教师要学会和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在恰当的时候进行表扬,就会让学生觉得被赏识、理解和尊重。尤其是对于班级里所谓的“叛逆者”,这种难得的欣赏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冲击,往往会在班级管理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2.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

好的欣赏能够点石成金,而不恰当的欣赏可能会不合时宜、流于形式。欣赏要具体,相对于空泛的“你真棒”,学生更愿意听到对具体行为的欣赏;欣赏还要讲究“度”,过度的欣赏会让学生变得不切实际,让欣赏的作用大打折扣。教师要在管理班级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培养自己的“欣赏之眼”。

3.善于开展“欣赏性评价”。

教师在班级中掌握着话语权,其中评价性的话语占比特别大。培养欣赏力就可先从欣赏性评价开始。譬如,直接式欣赏评价:“某某同学课堂发言最积极!”“第二小组卫生工作做得最好!”或者间接式欣赏评价:“你可以向他请教英语问题,他学习英语特别认真,英语成绩也很棒!”又如感谢式欣赏评价:“感谢某某同学帮我们把教室打扫得这么整洁!”“谢谢某某同学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表演!”提问式欣赏评价:“你这幅画画得真好,你怎么那么会搭配色彩?”“某某同学今天的作业字迹工整,正确率又高,你是怎么做到的呀?”等等。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使用欣赏性评价语言,这样学生心中就有了做人做事的标准,有意无意地去学习和模仿,久而久之,欣赏的效力就发挥明显了。

(二)培养学生“欣赏之眼”

1.理解学生世界中缺陷思维的本质。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单向的。每当有问题发生,他们的“自我”就会启动应急模式,一方面封闭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将问题推向他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发生矛盾冲突时学生们总是相互指责、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实则是一种自我保护。教师培养学生的“欣赏之眼”,就是要引导他们观察他人的优点,而不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

2.运用恰当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同理心”。

曾经有这样一个小调查,要求每个学生写出同桌的几个优点和缺点,结果显示学生们在发现他人缺点上有“异常的天赋”,而在真诚欣赏他人上则流于表面、吝啬自己的语言。后来教师只让学生们交换了写有优点的纸条,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来自他人的鼓励和赞美。学生们在读纸条时脸上流露的那种欣喜,让教师深切地明白了被欣赏的重大意义。所以,通过“同理心”教会学生欣赏他人和周围世界很有必要。

3.打开学生的“欣赏之眼”,从欣赏自己开始。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一个人只有懂得欣赏自己,才能自信地与人交往,出色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激活自身的潜力;也只有懂得欣赏自己,才能更真诚地欣赏他人和周围的世界。

情感是欣赏的沃土,尊重是欣赏的起点,以“欣赏之眼”开启班级管理工作,整个班级就会呈现一种蓬勃向上的积极状态,师生就会在互相欣赏中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优点班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此优点》
我的优点是什么(上)
我的优点是什么(下)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