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小农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转型思考
2020-01-02王桂花
王桂花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商务贸易学院,南京 21002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1]。国务院办公厅就小农户扶持、小农户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推进提出了多项促进政策和意见,地方政府和企业也纷纷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社对接”等模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疫情期间,小农户凭借反应快速、调度灵活以及精耕细作、生态养殖等独特优势,在解决社区居民生活保障问题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对于后疫情时代,如何完善和优化小农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持续拓宽小农户增收渠道,使小农户成为现代农业产业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所在。
一、突发疫情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冲击
新年开春原本是养殖小农户的“致富季”和“畅销季”,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彻底打破了市场规律,对农产品供应链产生了巨大冲击,从生产到消费,整条供应链管理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之道路和社区被封闭,农民“卖难”和市民“买难”并存,农产品面临着销路不畅、价格走低,一端积压卖不出去、一端缺货断货等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也催发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新变化,如社区需求开始集中,微信群团购成为新时尚,邻居们统一采购,供货商一次性送货上门;在线交易成为新选择、网上订货大幅增长;无接触配送流行,小区门口无接触自取成为常态。
新冠肺炎疫情给农产品供应链带来了巨大变化,也提供了新契机,促使了以小农户为主体、直接对接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供应链转型升级。但是疫情期间,处于供应链源头的小农户在发挥快速反应、灵活调度优势的同时,也暴露了缺乏核心竞争力、电商服务能力弱、质量意识淡薄、增收渠道单一等问题。如何加快小农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转型是当前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提质增效、引导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小农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面临的问题
“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从事传统种养业的小农户存在的长期性。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全国农业经营主体中,小农户占98%以上[2];在农业从业人员中,小农户约占90%[3],小农户家庭经营仍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面,小农户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力量。作为农业产业链最基本、最重要、数量最庞大的主体,小农户处于产业链源头,从根本上决定了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是产业链的根本保障。
当前小农户参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的主要模式是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合作[4],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超市+农户”“电商平台+农户”等模式衔接市场。由于当前农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片面追求规模经营、补贴分配不合理、人为“归大堆、垒大户”的现象,致使小农户普遍面临着“补贴多、到手少”“丰产但不丰收”“知识和技术两极分化”“渠道单一处于弱势”“营销理念落后”“融资渠道和创新匮乏”等困境。在现有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小农户大多依附于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受到合作企业和农业大户的利益挤压,很难在供应链中拥有主体地位和话语权,自身利益难以保障,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机。
小农户利益被过分挤压和忽视已严重影响了供应链质量和效率,甚至导致供应链断裂,给企业和行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三聚氰胺”和“皮革奶”等事件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参差不齐、流通贵、标准缺、居民买菜贵和农民卖菜难等问题,一直影响着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小农户利益长期被忽视也容易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小农户脱贫增收渠道单一,严重影响了居民幸福指数。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构建确保其主体地位和切身利益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快速实现乡村振兴和小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疫情后小农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转型思考
疫情给小农户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契机,彰显了小农户的自身特色和优势,但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后疫情时代,继续夯实小农户的主体地位和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快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转型升级。
(一)借助国家扶持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小农户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型
国家和各地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地落实小农户发展的鼓励和扶持政策,江苏提出“至2022年,每年培训小农户12万人以上”。其他各地也纷纷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新型农民培育等行动,大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保障农户合法财产权益和民主权利为前提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5]。引导小农户积极参与国家扶持活动,通过种养技术、经营管理、污染治理、乡风文明、法律法规、电商服务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切实提升小农户的核心竞争力,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转型。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小农户运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物资装备等资源扩大生产规模,打造现代化家庭农场,全面整合供应链资源,开展标准化生产和服务,构建可追溯系统,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二)借助合作社建设凝聚向心力,推动松散小农户向命运共同体转型
以往小农户与企业松散的合作关系难以保障小农户的切身利益,而与合作社紧密的合作关系虽能确保收益,但获利能力又过于依赖参差不齐的合作社发展水平。可见小而散、单打独斗的小农户短时间内很难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获得话语权,必须凝聚向心力,构建命运共同体,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产业之路。2019年9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在规范农民合作社管理的同时,要求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切实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农民合作社是实现小农户生产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坚力量,小农户可以用实物、土地经营权等作价出资,组建或者加入农民合作社,构建紧密合作关系和命运共同体,完善利益分配,齐心聚力,共同致力于农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通过产业化运营、标准化实施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为家庭农场等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为小农户增收和供应链竞争力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三)借助消费扶贫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农产品向品牌化转型
消费者越来越青睐原生态农产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小农户在产品包装和服务上还不占优势,难以实现小农户与消费者的精准对接。开展消费扶贫既是借助社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缩短消费者与2亿小农户的距离、实现产销精准对接的重要举措,但打造让消费者认可的农产品品牌才能真正为小农户创造效益,降低小农户风险,引导小农户融入产业链,实现长久发展。当前小农户迫切需要深刻学习和领会习总书记“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指示精神,转变薄利多销的思维,加强信息管理,借助消费扶贫搭建的产销对接平台,走农产品的“品牌化”道路。一方面,发挥其精耕细作、生态种植的优势,高质量生产原生态农产品,打造属地农产品品牌,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对接企业员工需求;另一方面,加快与当地旅游产业的融合,深入挖掘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资源,拓展农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等区域品牌市场,推动农产品向旅游地商品转型,打造旅游地商品品牌,通过“旅游+扶贫”“爱心助农”的方式实现与消费者需求的直接对接;此外,要借助属地农产品品牌和旅游地商品品牌建设,加强对小农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控制和追溯,加大对小农户、合作社的信用监管和惩戒,倒逼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和效率的整体提升,真正实现价值链的升级和有效供给,推动小农户通过与消费者的产销无缝对接实现脱贫致富。
(四)借助“互联网+”提升客户体验服务,推动农产品及供应链向数字化转型
疫情催生了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和平台的大发展,在线下单、在线定制、平台直播、社区团购、口碑营销、微信营销等方式层出不穷,加速了农产品及其供应链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抗击疫情期间各地政府及相关企业的实践也更加彰显了数字化的价值,如农业农村部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农民合作社在行动”专题报道、阿里巴巴的“爱心助农”计划、京东的“全国生鲜产品绿色通道”、江西省商务厅的“全网电商助农行动”等,各地市长和县长在平台上直播带货,全方位地帮助农户实现产销对接。消费者以往只关注农产品的性价比、新鲜度等功能诉求,而如今他们更加关注服务质量、参与度、社交体验、分享与交流等体验诉求。小农户迫切需要借助“互联网+”构建消费者在线交流平台,密切跟踪消费者需求变化,通过直播等方式让消费者直观地看到农产品的原产地以及生产和采摘全过程,感受到农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激发客户线下体验和线上购买的消费欲望。同时,数字化转型还有利于实现智能灌溉、精准施肥、农作物长势监测等农业智能化管理[6],有效追溯农产品从田地进入市场再到终端用户厨房的全过程,通过“托管服务”等专业化建设,帮助小农户获取规模效益。农产品及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产销的精准对接,是推动小农户融入大市场、迈向大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五)借助跨产业合作拓展增收空间,推动单一经营向“共享+”新业态转型
小农户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处于弱势的原因在于其经营形式单一、收益低,发展受限。疫情催生了新业态的产生,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小农户更需拓展自身功能,借助产业融合大趋势,盘活闲置资源,突破现存发展局限和融资难等问题,彻底改变当前单一经营的弱势地位,加快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合作社采取贴息、奖补、风险补偿等方式,创新“共享+”农场、农庄、农田、农屋、农机、农技、农务等新模式,盘活闲置资源;提供土地租赁、托管代种、产品认养、自行耕种等多种定制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发展康养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及农耕体验、观光旅游、餐饮民宿、养生养老等新业态,拓宽增收空间,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小农户新业态的转型有利于对接产需、缩小城乡差距,一方面,让城市居民吃上生态、环保、无污染的健康农产品,匹配更好的乡村优质资源,享受田园式生活;另一方面,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构建小农户特色供应链,通过小农户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加快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