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熹德育思想的影像表达与价值构建
——评纪录片《朱熹》

2020-01-02刘晓玲胡建红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朱子朱熹纪录片

刘晓玲,胡建红

(1.武夷学院 海外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与武夷山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朱熹》,于2020年4 月21 日至24日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纪录片由《继往开来》《以民为本》《尊礼重道》《明德崇教》四集组成,在4 月21 首播时,根据“猫眼专业数据平台酷云EYEpro” 提供的全网电视收视数据显示,纪录片《朱熹》第一集《继往开来》的直播关注度为0.1288,市场占有率为77.82%,虽然在央视所有频道中排名偏后,位列央视当天所有节目总排名84 位,但在央视科教频道节目排名中位列第二。在24 日播出的第四集《明德崇教》的直播关注度为0.0996,市场占有率为55.04%,总排名跃升至77 位。这在潜在受众面较为狭窄的讲述关于哲学家、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一生轨迹的历史人物传记纪录片来看,收视成绩已是难能可贵。纪录片立足史实,通过朱熹一生沉浮,始终不弃他对自身“圣贤” 品格的极致追求,在教育上注重人的德行品性的养成,强调“明伦” “诚意” “正心” 等道德修养信条,其德育思想在当今重建社会道德理想和信仰仍具有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

一、朱熹仕途坎坷的内因与人格坚守

纪录片第一集《继往开来》开篇即确立朱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以康熙帝圣谕“升于大成殿,位列十哲次之,以昭表彰至意” 的史据为开端,交待朱熹以非孔子亲传弟子的身份享尊孔庙的时间节点,再以史学家蔡尚思、钱穆,以及当今学者朱杰人、陈来对其的评价向观众传达朱熹的历史地位及后世影响。魏晋南北朝始,传统儒学地位受到外传佛教的挑战,在隋唐时,佛教甚至被确立为国教的地位,佛教、道教的影响盛于儒学。朱熹致力儒家文化和价值的重建,使孔孟思想重新焕发它的生命力和它的光芒,使中华文化道统免于隔断之危。元明清之后,佛道两教再也没有超过新儒学。朱子学于元代北传上升为国家官方哲学,成为我国元明清时期七百多年中国文化的主流。朱熹使传统儒学脱胎换骨,确立了新儒学的主流地位,将理学提升到国家主导文化层面。

作为圣贤的朱熹,一生仕途坎坷,晚年受“庆元党禁” 案所累,门人也多受牵连。在第二集《以民为本》中,重点探讨了朱熹仕途坎坷的内因。朱熹一生从仕不足九年,每次在任时间都很短,最后一次仅在朝46天,每次离职的原因都与他坚守仁政思想与 “诚意”“正心”道德要求有关。朱熹任上为民请命,不畏强权,得罪宰相王淮、留正等人,在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时,作为老师要求皇帝每日克己自新、遵守纲常,上疏斥言左右窃柄之失,敦促皇帝亲贤远佞。劝诫皇帝要克己自律,明知会使皇帝不快、得罪傍臣,仍以师者身份要求皇帝要“诚意”“正心”。因为朱熹遵从孟子“民贵君轻”的仁政思想,主张“诚意”“正心”,要求皇帝宋宁宗施行仁政,善待百姓。朱熹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不蒙昧良心对为非作歹视而不见,坚守“诚意”“正心”的圣贤人格,坚守人本的仁学思想之理,坚守儒家士大夫的道德品格,这也是朱熹德育思想的核心。

二、朱熹德育思想目的、阶段及核心的体现

朱熹德育思想内涵深广,朱熹强调教育最首要的要求在于道德品性,主张通过穷理、居敬、持志、存养、省察、践行、博学的道德修养路径,培养“圣人” 品格和达到“仁”的道德境界。在纪录片《朱熹》中,从朱熹德育思想的目的、阶段、核心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梳理。

从德育的目的来看,以朱熹亲撰《白鹿洞书院揭示》,规定教育的首要目的,即“明人伦”,要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强调以“信义”为核心的人际关系交往基础,建立一种和谐的“五伦” 人际交往关系,以此为基础才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朱熹的德育思想具有普世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可以成为融合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切入点,这使得《白鹿洞书院揭示》在当今的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许多中学的道德教育中,仍奉其为育人准则。

从德育教育的阶段来看,朱熹改变了统一的“五经” 教育,将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小学” 与“大学”,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智能力将两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完全区别开来,其教育理念是“小学学其事,大学明其理”。在第四集《明德崇教》中,以武夷山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江先忠和安徽宏村的退休教师汪瑞华的教育经历,教育蒙童从小事做起,“教人以扫洒,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1]培养学生明德崇教、自觉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学习伦理道德规范,以此说明朱熹小学教育作为“圣贤坯璞” 奠基的重要性以及在当下的现实意义。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在于“明理达用”,根据小学培养的做事规则,继续逐步领悟穷理、修己、诚意、正心之道。

朱熹德育思想在纪录片中所体现的核心关键词即“明伦”“诚意”“正心”。针对当时社会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盛行,忠孝节义沦丧,官学教育对学生人格养成的缺失,朱熹寄望于书院教育,主张学生通过穷理、居敬、持志、存养、省察、践行、博学的道德修养路径,强调“明伦” “诚意” “正心” 为道德教育的核心,重构伦理道德秩序,重建儒家道德价值。

朱熹认为,“诚”作为道德本体,是自然法则,是为天理。“信”是人所为之实,是一种社会性的道德践行,是做人的准则。“作为自然法则的‘ 诚’ 是一个永恒的标准,是诚信的极致,而作为一种社会性道德践行的‘信’,要不断地去追求达到作为自然法则的‘ 诚’ 这么一个永恒的标准和诚信的极致。”[2]在《以民为本》《尊礼重道》中,朱熹一生沉浮,始终不弃他对自身“圣贤”品格的极致追求,无论在从仕还是教学中,都以身作则践行“明伦”“诚意”“正心”的道德要求,从根本上遵从儒家仁义诚信的道德信条。

三、朱熹德育思想通过影像表达的现代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中华文化要古为今用,“‘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要走进当下、走进现实生活,通过影像化表达是一种现代转化的方式。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使之适应大众文化的普适性、现代性与趋同性。

与以往的朱熹题材纪录片相比较,如福建电视台与央视合作拍摄的《朱熹》《寻访朱子故里》《棹歌话朱熹》,央视国际频道制作的《走遍中国》《远方的家》等栏目中的《醉美武夷山下》《戴云山下古韵长》《朱熹在闽北》《朱熹故里》,科教频道《国宝档案》栏目的《朱熹〈城南唱和诗卷〉》,以及民间资本投资拍摄的《理学大师朱熹》等都是有关朱子题材的纪录片。从节目的定位来看,这些作品主要将关注点放在介绍朱子生平及传说、朱子家训、朱子家宴及著述教学活动的轨迹方面,重传奇化、奇观化,限于篇幅、制作周期及表现形式,朱子只是扁平化了的理学家形象,其德育思想难以展开阐述,往往随着解说词的走马观花而浅尝辄止。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的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61 集《宋代新儒学》,开篇讲述朱子理学的师承及渊源,随后重点放在朱熹新儒学的主要哲学思想及主张,将“理在气先、理气合一” 的理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地概括,以电影化、传奇化的故事再现朱吕“寒泉之会”、朱陆“鹅湖之会”、朱陈“王霸义利之辩” 的历史图景,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书院教育中朱熹对学生道德品行的约束与规训,使观众理解朱熹艰深的理学思想及教育思想成为可能。[4]与纪录片《朱熹》相较,《中国通史》制作更为精良,审美风格更为统一,但限于篇幅与容量,朱熹的生平轨迹、哲学思辨、教育理念难以在短短一集中得以展现,从朱熹德育思想的目的性、阶段性、方法论以及核心内容的展现上,无法与《朱熹》相颉颃。

朱熹一生仕途坎坷,但仍坚守本心,归里著书立说,兴办书院寄望于教育,始终把德育作为教育的开端与核心。纪录片中不仅通过故事化、传奇化的影像表述传递朱熹德育思想,而且还将传统节日、民风民俗、遗址文物等置入纪录片的叙事中,使得朱熹德育思想的影像表达更贴近生活,更利于大众传播与接受。片中在今武夷山五夫、安徽宏村、庐山脚下的上贩李村仍然保留与朱熹有关的民风民俗、节日活动,使朱熹德育思想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行操守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传承。乃将目光放远至日本、韩国,仍有中学保留与朱熹有关的德育理念,如在影片中展示日韩学生齐声诵读白鹿洞书院揭示,证明朱熹的德育思想具有普世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可以成为融合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切入点。

四、朱熹德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构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来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5]儒家道德追求的极致便是至善,“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朱熹认为人格的最高理想境界是“圣人” 人格和达到“仁”的理想境界。朱熹的德育思想强调“讲明义理以修其身”,主张通过穷理、居敬、持志、存养、省察、践行、博学的道德修养路径,培养正人君子的完美人格。

四集电视纪录片《朱熹》开篇首先倡明“天理”,朱熹倡导追寻“天理”,追寻宇宙的自然规律,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破坏“天理” 的是人的贪欲,而德育使人的心灵趋向真善美,使人不失于贪婪蒙昧、见利忘义,使人树立正人君子的人格。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优良的道德传统频频受到挑战与冲击,人们在饱尝于世俗利益面前诚信缺失的苦果后,诚信体系与道德价值的重建才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6]而“明伦”“诚意”“正心” 等朱熹德育思想中的优秀因子与 “和谐”“诚信”“友善” 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同构,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形成呼应。

近年来,朱子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各地开展朱子学研究会议、朱子文化节、海峡两岸高校师生共同“重走朱子路”研习等活动。在国际上,日、韩、美等许多学者将朱子学纳入研究视野,寻求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契合点,“他们企望从中国朱熹学说中研究出现实世界的精神支柱,因而出现了世界性的‘朱子文化热’”。[7]这使得朱子思想中的普世价值成为联结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契合点,成为回应国际市场对儒家文化需求的重要文化品牌和载体,进一步使朱熹的德育思想得到传播与弘扬。

综上所述,四集电视纪录片《朱熹》,通过解读朱熹一生仕途坎坷的深层内因,阐明朱熹以儒家“民贵君轻”的仁政思想作为自己从仕圭臬,坚守“明伦”“诚意”“正心”等圣贤人格品质,并成为其德育教育思想的目标与核心。朱熹德育思想的影像化表达,故事化、传奇化的叙事手段使玄奥的哲学思辨更趋向生活化与通俗化,通过影像中的传统节日、民风民俗、遗址文物完成一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朱子的德育思想具有普世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汲取其德育思想中的优秀因子,有助于社会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

猜你喜欢

朱子朱熹纪录片
小金鱼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多肉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纪录片之页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朱子深衣”与朱熹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