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黔南邀贤寨布依族的节日文化变迁
2020-01-02罗成华
◎罗成华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2)
1938年,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奠基人之一,时任大夏大学社会学教授吴泽霖为试验编辑适合学生切身环境的乡土教材,曾组织人员对定番县(现惠水县)进行了七个多月的深入调查,其中邀贤寨为三个抽样调查对象之一,于1939年一月完成《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未刊)。本文将对八十多年来黔南邀贤寨布依族的节日文化变迁进行研究。
一、邀贤寨概况
邀贤寨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摆金镇清水苑村的一个自然寨,位于摆金镇镇政府所在地摆金村的东南方。东与苗冲寨相连,西与清水苑寨相望,南与磨阳寨接壤,北与高寨为邻,方圆12平方千米。邀贤寨包括上院、中院和下院三个部分,地处山腰地带,地势缓缓而上,下院与中院紧挨。上院则相对独立,位于山顶,地势较为平缓。寨前寨后都是山,寨脚是944县道,顺摆朗河而下直至黔南布平塘县境内。
据2020年统计数据,邀贤寨共有97户394人,其中上院23户81人、中院36户152人、下院38户161人。全寨都为布依族。据中院的陈氏源流石碑记载,邀贤寨布依族陈氏祖籍在江西,先祖为汉族。后迁入贵州定居邀贤寨,与当地的布依族联姻而融合成布依族。从陈氏始祖随军迁徙到贵州,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按照其宗族字辈40个字“天德文朝(华)启、万应正国民、鼎忠灵庆有、礼义士兴诗、吉祥祯光耀、瑞鸿福开发、安平永昌盛、延泽焕贤达”计算,已经是11代。经过数代人的繁衍生息和开枝散叶,目前,其宗族人口已达到2000多人。
二、布依族传统的节日文化
邀贤寨布依族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其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从来源来看,一是本民族民俗不断丰富、加工完善,最终形成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事象。
(一)春节
邀贤寨布依族原以“十一月为岁首”,现已经与汉族一样过春节,但有别于汉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也称为过大年,是一年中很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就着手准备,如砍“年柴”、买年货、缝新衣、做卫生、祭灶神、杀年猪、腌腊肉和贴春联等。腊月二十五、二十七单日杀猪,杀的猪除了留部分新年几天吃外,其他的做成腊肉。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两日打糍粑,除夕夜各户家主要祭祀祖宗,天黑以后,打着火把拿着香纸,到寨口土地神那里去迎接老祖公回家过年。回家路上,边走边喊“鸡、鸭、牛、马、猪、五谷及老祖公来家过年。”接老祖公到家后,放鞭炮庆贺,在堂屋”香火上”下安放一张八仙桌,桌上放有粑粑、酒、肉等祭品,烧香纸,并祈祷说“请老祖公吃饱喝足,保佑全家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要祭祀完老祖公后,全家才能吃团年饭,晚上全家老少守岁通宵。腊月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日)要把脚洗干净,那么一年才有口福。初一早上天刚亮,妇女们拿香纸到井边去买“仙水”,认为谁先去谁就得的多。男人们则在家里用红萝卜、白萝卜、豆腐等做成素菜,认为老祖公吃肉多了,需要做点素菜缓解口味。初一是未婚青年男女开展串寨访友“浪哨浪卯”、唱歌、甩糠包、打鸡毛毽、打土电话等活动的大好时机。家主与主妇则在家炼油、炸米花、剪纸马贴在家具、农具和果木树上。用灰撒在房屋周围去除蚁虫,砍来响树枝叶插在房屋周围驱魔除邪。晚上吃饭前,也要如除夕夜先祭祀老祖公后才能吃饭。从初一到初三,三天都如此。
春节期间是布依族走亲访友的大好时期,男女老少往来互访,交流感情,密切亲戚朋友关系。特别是青年男女唱歌、玩乐、交朋友、找对象、建立感情的大好时期。建立好感情,反复多次,甚至几年时间,青年男女双方情投意合,通过家庭请媒人撮合,方成眷属。从初一到十五,一般都不做农活,青年人唱歌对歌,丢花包,谈情说爱;孩子们打陀螺,踢毽子;老人们宴请宾客,饮酒猜拳。直到过完正月十五,布依族才上山下地劳动。
(二)“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日要吃白、黄、黑三色糯米饭,寨子要进行扫寨和祭山神,以驱邪扫鬼、禳灾祈福和保村寨平安,五谷丰登。仪式由鬼师主持,一大群人抬着鸡、狗到各家各户去扫,从寨中扫到河边或井边,扫邪恶下水。在河边杀掉鸡、狗,并在河边野炊,不准带回家。此外,还要去离寨子7千米外的马道三岔路口,与当地的布依族一起欢度“三月三”。这天,毗邻乡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中午时分,人山人海,唱歌、跳舞多达上万人。马道“三月三”集会,是摆金布依族的娱乐地点,布依族歌手们在林荫下、草坪上,唱起优美动听的民歌,有的唱古歌,曲调古朴、引人入邃薄之境。直到下午五六点后,姑娘们打开精致的竹编饭笼,将花糯米饭送给亲爱的情人享吃。
(三)“四月八”
“四月八”,又称为牛王节或开秧门。每逢这个节日,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祭祖、祭牛王、慰牛。“五色”代表五谷,五谷丰收是牛辛勤耕耘的结果,俗话说“庄稼无牛空起早,做饭无米枉费心。”邀贤寨布依族自古以来善于农耕,种植水稻,家里没有耕牛,即便起床早也没用,因此对耕牛特别爱护和精心喂养。农历四月八日这天,让牛休息一天,用苦竹笋加各色米面,一起舂成苦竹笋粑喂牛。用枫叶泡水给牛洗澡,擦眼睛,除去疾病①。
这天,有的还去雅水参加“糯米坡会”。糯米坡位于雅水镇翁庆村旁,是一处较大的荒坡,坡顶平坦呈长形,是当地布依族过“四月八”节日的地点。早晨,人们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多达上万人。坡会活动时,布依族姑娘穿盛装、拿花伞,一排排一堆堆席地而坐,与男青年对歌。通过对歌,男女青年寻找合意的,然后避开人群,到僻静的地方继续唱歌交谈,姑娘适时把带来的花糯米饭送给小伙子吃。中老年人,则凑在一起,喝酒、摆家常。晚上,糯米坡周围的村寨,家家户户都热情招待客人。晚饭后,青年男女继续在室内对歌,一直唱到天明。
(四)“六月六”
农历六月六日,是邀贤寨布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天,寨子都要杀猪、杀鸡、祭神和祭祖。青年男女身穿盛装,赶糯米坡会和进行“浪哨浪卯”,非常热闹。少年儿童向父母要些钱去赶场,买些好吃好玩的东西。因“六月六”正是农闲时节,人们有时间休闲玩乐和进行社交活动。同时,祭神祭祖,用白纸剪成纸马、三角旗,染上猪血或鸡血,插在田土中,禳解灾殃,祈祷当年五谷丰登。各家各户的家主还要聚集在一起,商量制定乡规民约。
“六月六”还是布依族男女青年的传统歌节,王佑镇的老鹰坡和断杉镇店子边村的董朗桥是布依族的对歌场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对歌场,六月六日这天,毗邻的各地区的男女青年汇集到老鹰坡游玩、唱歌、交朋结友等,从早到晚,歌声阵阵。持续两三天,才先后离开。过去,在“六月六”这天,邀贤寨布依族也有去老鹰坡和董朗桥参加歌节,但因太远,去参加的人不多。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邀贤寨在属于本寨地域的马郎坡划定为公有地方,寨子青年男女在“六月六”这天去马郎坡与外寨的布依族青年男女进行“浪哨浪卯”。在平日里,每当有外寨的未婚青年女子到寨子走亲访友时,寨内的未婚男青年带这些女青年去马郎坡进行“浪哨浪卯”。
(五)其他节日
邀贤寨布依族同汉族一样,也过重阳节、七月半和中秋节等节日,只是没有上面所列出的节日那么隆重。重阳节这天,家家户户打粑粑,庆贺重阳节,布依族叫“更七母”。这个节日正是秋收结束,吃新米饭、打糯米粑过节,一是新米新味道,二是庆贺丰收。七月半,也叫中元节、鬼节。这天,家家户户要祭祀老祖公,给老祖公祭供各种果实,并用钱纸折叠成封包烧寄给老祖公。中秋节。布依族与其他民族共同过中秋节,不隆重。但中秋节晚上孩子们“偷南瓜”却很有趣。这天晚上,孩子们相约去偷地里的南瓜、葵花、花生等。被偷人家不责怪,孩子们把偷到的南瓜拿到无子的人家炒吃,说这样做会给这家带来子女。
三、节日文化变迁的表现
邀贤寨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都是全寨性的节庆活动,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通过这些活动,有利于布依族文化的传承、积淀,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②。近年来,邀贤寨布依族的节日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节日文化功能的变化
邀贤寨布依族传统节日中有许多是祭祀性节日,特别是祭祀祖先。祭祀祖先是民间信仰中的祖先崇拜的表现。通过祭祖,一是可以保持对自己的宗族和家族渊源的历史记忆,发挥增强宗族和家族凝聚力的功能。二是祈祷祖先佑护后人们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这是理性选择的结果。祭祀是讲究严肃性和一颗虔诚恭敬之心。祭祀之后才有各种娱乐活动。民国时期,节日氛围浓厚,必须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现在,许多传统节日已经从原来的较为单纯的祭祀性,逐渐发展到物质交流和文娱性并重。祭祀意义的严肃性在消减。如“六月六”这天,许多人已经省去了祭祖程序。各种节日活动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的是繁荣了布依族地区经济。
在2013年清水苑村第三届“六月六”文艺活动举办地清水苑寨,活动当天,就有许多小商贩前来摆摊设点,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小市场。这些小商贩大都来自摆金集镇,他们在摆金集镇开有商铺。遗憾的是,在商贩中,笔者没有发现邀贤寨和清水苑寨的布依族。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节日的商业气氛比较浓厚,二是邀贤寨布依族的商业意识不浓厚。邀贤寨只有极少数经商做买卖,这与他们认为种粮食是大事正道,而经商是邪道的传统观念有关。
(二)节日文化内容发生了变化
主要表现在参加对象、组织方式、活动内容等方面。以邀贤寨最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六月六”为例,可以发现其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国时期和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都是人们自发组织和自愿参加。文化大革命期间无法举行。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恢复到自发组织和自愿参加的情形。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000年后自发组织和自愿参加的次数和人数越来越少。
“六月六是我们布依族最重要的节日,过去,我们都非常重视。每年到这个时候,寨子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都要祭祖祭神,老年人摆古,青年男女则进行‘浪哨浪卯’。自从有人外出打工后,很少有人参加‘浪哨浪卯’。大家都一门心思地赚钱去了,没有时间参加这些活动。寨子也很少组织全寨的活动。现在组织大型文娱活动都要花钱,寨子里没有人愿意出钱组织活动。就只有等镇里面拨钱才能组织活动。2013年的‘六月六’,当时镇里给清水苑村拨了2000块钱,加上几个在摆金做工程的老板捐的1000块钱,共3000块钱组织‘六月六’文艺活动。当时是整个清水苑村的各个寨子,还邀请了其他村的人参加。参加活动的有布依族,也有苗族。苗族也有自己的‘六月六’,原来我们布依族与苗族是分开过节日,现在是集中在一起过。”③
四、邀贤寨布依族的节日文化变迁分析
八十多年来,黔南邀贤寨布依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发生了变迁,属于精神文化范畴的节日文化也同样发生了变迁。“文化变迁,是指或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民族文化系统,从内容到结构、模式、风格的变化。”④也就是说,文化变迁的动力要么是主要来自于民族内部,要么是主要来自于民族外部。
(一)内部动力:生活理性
“生活理性是指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超自然存在的关系、人与人、人与文化的关系中形成的某些价值取向和行为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积极适应和改变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追求偏好性价值需要和事物更大功效等的实现。”⑤生活理性,表现出的是人们对环境的主动积极选择,价值最大化是人们选择的最大目标。八十多年来,黔南邀贤寨布依族的节日文化发生变迁的过程中,生活理性是其变迁的主要内部动力。
对环境的主动积极选择与适应是邀贤寨布依族节日文化变迁在生活理性上的表现之一。在传统的社会里,邀贤寨布依族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人们生活在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对自己民族节日非常看重。随着环境的改变,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变化,邀贤寨布依族不再局限于原来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纷纷走出寨子,接受外部的文化,其中就包括如春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等汉族的节日文化。以这些节日为窗口,更好地了解外部文化和更好地适应社会。
对需求的多样选择也是邀贤寨布依族节日文化变迁在生活理性上的表现。在传统社会里,邀贤寨布依族的节日文化大都有祭祀功能,相对单一,当然也包括娱乐休闲的功能。我们知道,大凡具有祭祀性功能的活动,一般都有一套程序,每个程序都不能少,讲究严肃性。现在,在邀贤寨布依族的节日文化中,祭祀功能减弱,甚至有的已经消失,而娱乐休闲的功能却更加彰显。人们更加在意这些节日对自己能带来什么好处,不管是精神方面,还是经济收入方面。也就是说,人们在节日文化中需求不再单一,而是更加多样。
(二)外部动力:文化传播
八十多年来,邀贤寨布依族的节日文化变迁不仅是人们主动积极适应环境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即生活理性是其变迁的主要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个与外面民族、外面世界接触和交流的过程,即文化传播的过程。吴泽霖在《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中写道:“唯苗夷均属文化落后的民族,按照文化传播的定例,必须吸收汉人的文化,可以补自己的不足。”⑥这里就主要阐述了当时的汉族、苗族和布依族三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但随着各民族之间接触时间越长、接触面越广和交往越深,相互影响就特别深。虽然现在邀贤寨布依族与周边的苗族和汉族在某些文化事项表现不一样外,如丧葬仪式、布依语,但更多的文化事项则与周边的苗族和汉族一样,如民居、服饰(除了在特殊的节日着民族服装外)、族际语言、节日和娱乐方式等都趋于同一。
邀贤寨布依族不仅与周边的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传播,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纷纷走出寨门、走出大山,到省内其他地方和省外务工、经商、求学等。这一个过程更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不断地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向外面世界学习。现在寨子里不少外出的年轻人不仅过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过其他民族主要是汉族的节日,甚至也开始接受外国的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这些都是文化传播所带来的。
变迁是文化永恒主题,人类文化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至今,邀贤寨布依族节日文化不断在发生变迁。生活理性作为变迁的主要内部动力,发挥着最根本、最主要的动力作用,文化传播则发挥着主要的外部动力作用,文化传播是生活理性的主动选择的主要方式之一。
【注释】
①葛继红:《布依族节日礼俗的特征及功能》,载于《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②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布依族文化大观》,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238-239 页。
③访谈对象:陈 YF,男,42岁,布依族,邀贤寨中院,高中文化,2013 年 7 月 22日调查于邀贤寨。
④林耀华:《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6页。
⑤甘代军:《文化变迁的逻辑:贵阳市镇山村布依族文化考察》,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130页。
⑥吴泽霖:《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未刊,贵州省图书馆1965年4月,第3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