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利用研究
——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2020-01-02于天歌

文化产业 2020年27期
关键词:敦煌研究院洞窟莫高窟

◎于天歌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北京 100000)

始建于公元366年的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胜地,拥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由于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能永生”的特性,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以敦煌研究院为主的国内外诸多机构的推动下,莫高窟开始进行数字化保护利用。

一、莫高窟数字化保护利用的宏观环境分析

自1993年开始,国家及甘肃省多次投入资金,为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利用提供经费支持,经过一系列课题和项目攻关,在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协助下,敦煌研究院掌握了前沿技术,具备了独立开展数字化保护工作的能力。2002年,《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明确了莫高窟保护利用的方针,提出所需经费主要由国家和省财政拨款予以保障,莫高窟保护利用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敦煌市城乡建设总体规划。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通过了“敦煌莫高窟综合保护利用工程”的可行性报告,包含数字展示在内的四项工程启动,莫高窟成为我国第一个使用数字技术进行洞窟实景展示的文物单位。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发布《“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推动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进行文物的数字化展示利用”的要求。

根据敦煌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敦煌全市生产总值81.78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53.12亿元;旅游业总收入149.69亿元,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373万人次,同比增长30.16%。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日益凸显,数字化成为解决保护与开发矛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数字技术应用于游客管理、环境监测、文物修复、遗产存储等领域,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催生出新的业态,旅游路线的数字化升级。

二、国际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引领与启示

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顺应数字技术的发展潮流,开展了名为“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的项目,对具有极高价值的图书、影像、录音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并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与共享,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公共信息资源,引领了各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的进程。此后,相关实践不断丰富,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开展的“世界记忆”(The Memory of World)项目,英国于2003年开展的“文化在线”(Culture on Line)项目,新加坡于2011年开展的“新加坡记忆工程”(Singapore Memory Project)等。

1993年,敦煌研究院开展了“敦煌壁画计算机存储与管理系统研究”课题,对莫高窟第45窟的壁画进行采集与存储,开启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初步探索。此后,数字故宫、数字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数字化展示等项目,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实践不断丰富。

三、莫高窟数字化保护利用的主要途径

(一)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存储与共享

敦煌研究院自1993年开始利用先进技术进行采集与存储,经过多个课题的攻关,莫高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存储工作初见成效。同时,敦煌研究院积极同国外的研究机构合作,学习并引进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遗产保护工作逐渐与国际接轨。1998年,敦煌研究院同美国梅隆基金会、美国西北大学共同开展了“数字化敦煌壁画合作研究”项目,对石窟内的文化遗产进行高精度、高清晰的采集、加工和存储。截至目前,“数字敦煌”项目的共享资源涵盖30个洞窟、4430平方米壁画,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浏览,数字技术为遗产保存提供新手段的同时,也为遗产的共享与传播提供了新渠道。此外,大英图书馆于1994年发起“国际敦煌项目”(IDP),旨在将敦煌和丝绸之路考古遗址的手稿、绘画、纺织品、工艺品等信息和图像进行采集,包括大英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在内的22个文化文物机构参与其中,数据库中的图像信息数量超过53万。

(二)文化旅游路线的数字化升级

莫高窟虽然整体规模宏大,但85%以上的洞窟面积小于25平方米,游客数量的增多改变了洞窟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了壁画和彩塑的保存,增加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难度。2014年,敦煌市投资建设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对莫高窟的旅游路线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旅游内容从单一的洞窟参观转变为“数字体验+洞窟游览”的结合。进入景区后,游客将通过数字电影《千年莫高》了解莫高窟发展历程,借助超高清8K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对最具艺术价值的7个主要洞窟进行虚拟漫游。旅游路线的数字化升级,使文化遗产得到了活化利用,并借助新技术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从旅游时长来看,数字展示中心投入使用后,游客在实体洞窟中的参观时间由120分钟缩短至75分钟,但整体的参观时间却由120分钟增加到150至180分钟,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石窟环境的影响。

(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创新利用

2017年,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利用。在遗产保护领域,“数字供养人”计划上线,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捐赠并成为“石窟供养人”,以数字众筹的模式向社会普及遗产保护理念。此外,腾讯将敦煌文化融入泛娱乐业态,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在游戏领域,腾讯借鉴莫高窟壁画元素,在拥有近6亿用户的现象级手游《王者荣耀》中推出“敦煌主题皮肤”、在手游《寻仙》中加入“敦煌任务”和“敦煌地图”;在音乐领域,敦煌研究院、腾讯QQ音乐、上海音乐学院联合发起“古曲新创大赛”,鼓励年轻创作者关注敦煌音乐文化,征集并遴选出了一批基于敦煌文化元素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并依托敦煌文博会举办了“古乐重声”音乐会;在文创产品开发、数字智慧旅游等领域,莫高窟丰富的文化IP同样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注释】

①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EB/OL].(2002-12-07) http://wwj.gansu.gov.cn/content/2002/1163.html。

猜你喜欢

敦煌研究院洞窟莫高窟
莫高窟晚唐经变画乐器内容比较研究——以第18、12窟与第85窟为例
洞窟惊魂
洞窟惊魂
敦煌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首签合作备忘录
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
敦煌,第245号洞窟前
莫高窟里看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