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沙的神话传说中探析其海洋文化
2020-01-02◎李明
◎李 明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三沙是我国拥有的唯一海域边境城市,丰富的海洋资源,神秘的海洋文化,使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三沙可谓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因为三沙市成立于2012年6月,从时间来看,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而翻开三沙的历史,可以看到三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万年多年以前,海南岛的南部就开始有人类活动,这些早期的三亚先民以渔猎为生,岭南的百越人发明了舟,他们会乘独木舟在大海沿岸捕捞;如果遇到台风天气,他们可能就会抱着“浮筏”随着惊涛狂浪漂到更远的地方,比如三沙群岛。在西沙的甘泉岛,发现了史前时期的遗存,可见从那时起就已经有沿海居民登上了西沙群岛。至少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渔民们开始在三沙从事捕捞活动,《更路簿》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沙的历史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海洋文化。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司徒尚纪在《南海海洋文化》一书中给海洋文化做出了一个全面的解释,即海洋文化为人们在征服海洋过程中创造的独特的文化,亦是人类为适应海洋环境所采用的方式。
一、三沙的神话传说
三沙流传着许多传说,它们体现出了人们对海洋最初的认识。这些传说或是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是在歌颂美好的爱情,或是在赞扬兄弟之情,或是在表达渔民们对大海的热爱……本文整理搜集了这些神话传说,并按照“创世传说”“风物传说”“人物传说”和“爱情传说”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分类。
(一)创世传说
所谓创世传说,就是通过神话故事来解释和描述人和万物的起源,这类传说反映出了早期先民们对世界万物的理解。比如《大力神》的故事就解释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由来。传说远古时天地之间的距离只有几丈远,大力神使出所有本领将天空拱高了。但他发现大地上什么都没有,于是他用彩虹当扁担,从海边挑来沙土建造崇山峻岭,而三沙群岛就是他抖落到海里的泥沙化成的。
(二)风物传说
所谓风物创说,是对某地山河湖海、地理风物、风俗特产等作出的解释。这类传说反映的社会内容也十分广泛,表现出了人们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生活理想等,歌颂了亲情、友情等。比如西沙寻哥礁歌颂了兄弟之情;北斗星的传说、白鲣鸟和海鸥的传说都体现了渔民们面对困难时能团结在一起,勇敢战胜困难的精神;海龟、燕子和苍蝇的故事则体现了渔民们对南海观音的崇拜。
(三)人物传说
人物传说是以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或者是传说的主人公为中心,对他们的故事、行为、遭遇等进行再加工,让这些故事的情节更加丰富,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从而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涨海图》中汉朝黄贵的故事。
(四)爱情传说
爱情传说也是民间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广大民众对美好爱情的认可和向往。在三沙的爱情传说里人类与美人鱼、龙女、海螺、鹿都可能产生爱情。这些爱情故事有的是圆满的大结局,即人与异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当然也有些故事是悲剧的,即相爱的双方受到了恶势力的阻挠甚至是摧残,但结局都是他们坚决不向恶势力屈服,宁可化作比目鱼或者是南海的礁石,也要追求美好的爱情。
二、三沙的海洋文化
(一)强烈的主权意识
三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南海”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尚书》中,但并没有详细说明其具体的位置。到了东汉时,《异物志》中作者杨孚根据南海潮汐大面积涨落的特点,第一次对南海作出了明确的介绍:“涨海崎头,水浅多磁石”。“涨海”指的就是南海,“崎头”指的是南海诸岛,“磁石”指的是南海的暗礁、暗滩等。从此,历朝历代政府都对这片领海给予了关注。可见不管是官方政府还是当地渔民,对于这片海域都有着很强的主权意识。对于这一点,从《涨海图》这个传说中就可以看出来。
传说汉朝的时候,皇帝对远离中原的涨海(现今的南海)产生了兴趣,他想知道这片海的具体方位在哪儿。于是组建了大型船队,任命黄贵作为统帅,一路向南,对这片海域进行全面探查。大帆船乘风破浪,终于在园峙岛(今中国西沙甘泉岛)靠了岸。为了填饱肚子,黄贵和船员们在船边钓鱼,黄贵钓到了一条金色大鲤鱼,这条鲤鱼尺寸特别大,全身被金黄色的鳞片所覆盖,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正当大家沉浸在兴奋之时,大鲤鱼竟然开口说话了。原来大鲤鱼是南海龙王的三公主,因贪玩误吃了鱼饵,她恳请大家将她放过她,于是黄贵将她放回大海。黄贵在西沙群岛附近展开了勘测,绘制了不少珊瑚礁的位置、形状和面积,随后又继续向南航行一个月,到达南沙群岛海域,将南沙的岛、礁、沙、滩一并绘制在一张高级的丝帛上,这就是著名的《涨海图》。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南海地图,是黄贵用几个月的心血绘制而成的,他将这张图放在竹筒里带在身上。正当他准备返航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海掀起惊涛巨浪,瞬间黄贵一行的宫船就被卷入海浪中。等黄贵醒来时,发现自己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四周金碧辉煌,床前坐着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就是南海龙王的三女儿。原来是她救了黄贵,并将他带到南海龙宫。黄贵醒来之后最惦记的就是自己的涨海图,龙女说:“你的涨海图早就漂浮到国外了”,黄贵连声说:“这张图是我大汉朝统治海疆的象征,断不能让外国人抢走”。在龙女的帮助下,黄贵找回了《涨海图》。龙女几次向黄贵提出求婚,都被黄贵婉言谢绝,他只想把这张图带回去交给皇帝。最终龙女将黄贵送回人间,并帮助他返回三亚港,当地百姓都为大汉朝有了涨海图而欢呼雀跃。历经艰辛,黄贵终于将《涨海图》带回去献给皇上,并得到了皇帝的重赏。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黄贵之所以能克服一切困难绘制《涨海图》,这不仅是一张图,而且代表的是汉朝的海疆,这就是强烈的主权意识。
(二)开放包容的情怀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大陆农耕的环境之下,人们普遍会有安土重迁的思想观念;而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则需要向海洋寻求出路,他们的活动性更强,在面对和自己不同的事物时,他们会更开放、更包容、更容易接受。对于这一特点,在三沙的神话传说中,有各种各样的异类,而且在多个传说都讲述了人类和这些异类相恋的故事。
在西沙的永兴岛流传着人和龙女相恋的故事。传说有一对兄弟俩以打鱼为生,日子虽然艰辛,但也还算幸福,可是没多久哥哥就在一场海难中去世了,只剩下老二自己。老二每天独自在海面上打鱼,有一天他打上来一只大海豚,但传说海豚体内有剧毒,所以他就把海豚放回了大海。海豚为了表示感谢每天和老二一起打鱼,海豚帮他赶来更多的鲜鱼,老二用鱼虾喂它吃。一来二去,他们成了亲密的朋友,老二每天都跟他说说心里话,有一天海豚让老二在黄昏的时候登上永兴岛,在岛的低洼处,有一块大石头。用力把巨石撬开,石头底下有一支金钗,捡起金钗后就在巨石旁边等着。龙女会来寻找金钗,把金钗还给她之后,她就会成为老二的妻子。第二天,老二激动地来到永兴岛海边,照海豚说的话做了,拿到金钗之后,耐心地等着。没一会儿,真的有龙女来寻金钗。原来这是龙女两年前在海边玩耍时丢失的,金钗出土时射出的光芒吸引了龙女过来寻钗。龙女来到永兴岛之后,如同一只出笼的小鸟,被永兴岛的夜景吸引了。龙女和老二在海滩上互相讲起了各自的遭遇,随后他们决定要一辈子在一起。从此他们在这条渔船上幸福地生活中在了一起,还生下了孩子。可是好景不长,南海龙王来寻龙女,并将其抓回海底。老二带着孩子在海豚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龙女,但南海龙王没有同意他们在一起。最终,老二和龙女共同抱着海生走上刑场,南海龙王把他们点化成了礁石。
(三)团结奋斗的精神
三沙的神话传说中大多数都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就是团结奋斗,很早以前,三沙的渔民们就开始乘船闯海。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技术条件给他们的航行带来重重困难。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乘风破浪,共渡难关。所以长期的海上生活让他们更加团结,父子情、兄弟情、兄妹情是很多传说在歌颂的。
西沙寻哥礁的传说就讲述了兄弟二人的故事。在外罗港有一个船队专门到七洲洋(今西沙群岛)捕鱼,每年春季鱼汛一到,船队便扬帆起航来到园峙(今西沙甘泉岛),白天捕鱼,晚上避风。这个船队有两个兄弟,老大叫妃忠,老二叫妃义。有一次他们合力打捞上来一只巨大的海龟,正当他们准备砍杀这只海龟的时候,这只海龟竟然哇哇大哭起来,善良的兄弟二人将这只海龟放回大海。在一次打鱼的路上,兄弟二人遇上台风,狂风卷着巨浪,很快小帆船就被大海吞噬了。兄弟二人在波涛中挣扎着,第二天弟弟苏醒后却到处找不到哥哥。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船修好了,弟弟继续在西沙群岛附近寻找哥哥,最后终于在一个珊瑚石岛上发现了哥哥。原来大海龟将哥哥驮到这个海岛上来,还送给他一些鱼虾填饱肚子,哥哥才得以撑过半个月。为了感叹海龟的知恩图报,为了歌颂兄弟二人的手足情义,当地人将这个珊瑚岛命名为“寻哥礁”。
北斗星为西沙、南沙群岛的渔民们立下了大功,黑夜渔民们要靠北斗星来辨别方向,从而找到避风港休息;船队回大陆的时候,只需要向着北斗星走,就能回到海滨。关于北斗星,在三沙的渔民中也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在南沙群岛的长峙(今中国南沙北岛),住着一户翁大伯一家,翁大伯有七个儿子,一家人以打鱼为生。魔鬼的灵魂化作浓雾把西沙、南沙群岛笼罩起来,整个海域看不见太阳,农民无法出海捕鱼。七兄弟勇敢战胜了恶魔,但他们化成了珊瑚礁,也就是现在的比心礁。观音听闻这件事后,将法水洒在礁石上,七兄弟的灵魂化成了七颗星星,即北斗星。他们紧紧联结在一起,永远给渔民们照亮回家的路。
在西沙的东岛,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白鲣鸟和海鸥,白鲣鸟可谓是渔民的“导航鸟”,跟着白鲣鸟走就不会触礁和搁浅,而海鸥能帮白鲣鸟抗击风暴。关于这两只鸟的来历,也有一个传说。在故事中白鲣鸟是漂亮的妹妹,而海鸥是勇敢的哥哥,兄妹二人都是美人鱼的化身,后来渔霸企图霸占妹妹,二人合力将渔霸打败,但他们也变成了白鲣鸟和海鸥。他们永远栖息在东岛上,为渔民保驾护航。
以上几个传说讲述的都是兄弟或兄妹团结起来战胜恶魔的故事,在这里可以看到渔民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以及这种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拼搏奋斗的精神。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渔民们有句俗话“自古行船半条命”,三沙的渔民在闯荡南海的历程中,很多人都付出了生命。如果遇到断粮、断水的情况,他们更是“一碗饭分开吃,一口水分开喝”。不仅亲人之间是这样,陌生人之间也如此,比如有船只遇难,会拼命将其救回,不求感谢和回报。
三、结语
一个个或美丽、或感人、或悲伤、或伟大的神话传说,共同谱写出了三沙的历史,折射出其独特的海洋文化。面对自己的家园,他们有着强烈的主权意识;面对自然的馈赠,他们开放包容,与万物和谐共处;面对未知的大海,他们团结奋斗、勇敢抗争。这些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开发三沙海洋资源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主权不容侵犯;捕捞鱼类资源要适度;团结奋斗、勇于创新,将三沙打造成南海上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