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传统音乐专题研究与思考
2020-01-02夏家铭
◎夏家铭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北京 100048)
学校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传承的重要载体,较好地保留传统文化的特性,并在发展过程中使其活化,从而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有效保护。传统音乐文化与人才培养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音乐文化全盘继承与传递,学校要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精选和审察,使传统音乐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升华,促进传统音乐不断创新,衍生成贴合当代审美标准与需求的音乐文化。
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学校人才培养;当代传统音乐人才培养,任重道远。传统音乐文化需要学校和社会等多样化的传播途径进行传播,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认同与接受氛围,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概况
2020年7月7日至10日,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在吉林艺术学院顺利举办。本次年会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与吉林艺术学院主办和承办,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协办。年会选择云直播的形式,依托于现代互联网,使得全国范围内学者共聚首,并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讨论与分析,共商议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措施,共研析传统音乐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届年会历时四天,涵盖两场主题发言和十一个分会场发言,参会论文共400余篇。各分会场采取同步发言的形式,每天召开学术交流会六十余场,并通过互联网实时直播。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萧梅教授;吉林艺术学院校长郭春方教授,副校长陈吉风教授等领导嘉宾与600余位专家学者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共聚一堂。本次年会的议题可归纳为以下七方面:“应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范畴与方法”“戏曲曲艺的研究问题”“现代体制下的中国传统音乐传承研究”“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东北地域音乐文化研究”“影视音乐民族志”“新研究”。
本届年会所涉及的论文在研究视角、研究主题及内容等方面均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议题覆盖区域广泛,研究方法丰富,其中包含众多跨学科、跨地域以及新兴、前沿的研究。围绕“现代体制下的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专题研究”议题进行研究的论文共计49篇,参与讨论发言的论文共计35篇,研究内容大致分为:“学校中的传统音乐”“传统音乐组织与表演场所研究”“传统音乐的传播与传承”“器乐研究”“民歌研究”及其他。其中,有关“学校中的传统音乐”共15篇,占“现代体制下的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专题研究”论文总量的43%,分别集中在“传统音乐在学校中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分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探索”两个方面。
二、传统音乐在学校中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袁明在其文章《综合性高校的中国传统音乐现状调查——以武汉地区三所高校为例》中,选取武汉市的三所高校作为研究重点,对现阶段高校内的中国传统音乐实际情况展开深层次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期保障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健康发展[1]。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石坤在《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小学音乐中的分析——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少儿乡土音乐为例》中明确表示:在外界社会环境与文化的影响下,传统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出现“边缘化”的趋势。同时,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现状展开深层次剖析,从中肯定了学校的功能与定位,凸显出其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的角色。
针对现阶段普通高校公共艺术对传统音乐重视度、融入度较低的情况,吉林师范大学讲师徐潜对国内普通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与传统音乐传承间的辩证关系进行全方位的讨论与说明,同时指出传统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研究中,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研究法等一系列方法,论证普通高等院校公共艺术下的传统音乐,其传承方法以及研究策略。
樊祖荫先生在《回顾与思考——谈中国音乐学院的传统音乐教育》中对传统音乐教学的相关内容展开全方位的讨论与分析,并明确表示应将少数民族音乐摆在重要位置[2];杜亚雄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之回顾》中强调,国内音乐文化与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备密不可分的联系,普通高校应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持高度重视[3];针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的构想,樊祖荫先生呼吁要提高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力度、拓宽研究视野、延伸地方的教研范围、开发富有本地特色的教材内容[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不仅涵盖汉族音乐,同时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元素在整个民族音乐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民族文化的衍生过程中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往往会相互渗透与融合,因此要想对国内的传统音乐文化保持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就必须对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有所掌握。
此次年会同样也关注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现状。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张鑫根在《地方高校蒙古族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教学思考》中,选取蒙古族音乐作为研究重点,对该音乐类型在普通高校中现状加以分析,对于如何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艺术资源,利用其培养高校音乐人才、引导蒙古族音乐文化与融入校园进行研究[5]。
岭南师范学院教授刘厚宇在对海南省开展的中小学民歌、民舞、民服进校园“三进”活动进行调查、加以分析探究。作者从中了解到当前师资队伍的构成主要以本校教师和当地黎族歌手为主,其民族音乐专业素养和黎族文化功底欠缺。同时,强调当前高校在传承黎族传统音乐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如传承仅停留在表层,传承缺乏有效衔接等,究其原因是现代教育体制下高校忽视传统音乐在专业与师资建设。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金鑫在《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中表示,高校的音乐对整个音乐领域的发展趋势有着深远的影响。作者以传承中国传统音乐为己任与目标,积极探索在高校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合理路径,强化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在长期探索和实践当中不断探寻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为实现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发展尽绵薄之力。
现阶段,传统音乐传承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地方性民族音乐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地方高校应将地方性传统音乐的传承作为首要目标。基于上述内容可知当前地方性高校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未充分利用其优势与特点。
三、高校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创新探索
绵阳师范学院教授景安东在《戏曲艺术校园传承之探索》中,以校园中戏曲艺术的传承为侧重点加以探究。在研究中,他根据绵阳师范学院近年来弘扬传统戏曲艺术所展开的探索与实践,尤其自2016年传承班设立后,在戏曲领域所获取的一系列成果,论述了在不同时期,根植于民间的戏曲始终昭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反思传统音乐在高校中的改革与发展历程,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理念,依托于理念打造一套特色化的传统音乐传承路径。与会师生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身实践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探索其路径与方法。
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何丽丽在《中国传统音乐“接地气”式跨种族传播路径探索——以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中国音乐文化中心为例》一文中,以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中国音乐文化中心为例,以受众客体、传播内容与方式等作为切入点,探索符合国内传统音乐发展要求的传播方式,并指出整体传播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传播内容具有普世性文化意义等思考和启示。
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梅予馨对多位美国高校乐团授课教师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与自身教学经验相结合,对在国际领域开展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课程当中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加以探究,同时提出关于课程设置与发展的理论框架与现实可行的手段。
山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耿君,选取鲁中地区五音戏作为研究对象,从演员对待戏曲表演“戏比天大”的理念入手,从中了解地方高校对区域音乐与传承所持有的态度与力度,探究高校传统音乐的有效路径与模式。在研究当中以现在“如何讲”到以后“怎样讲”两个角度入手加以论述。通过全方位的比较研究,从中归纳出恰当合理的解决措施,进而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另外,作者对传统音乐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两点期望:加强高校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强化地方群体保护意识;密切地域文化联系,构建学科知识框架。
四、结语
近年来,虽然高校对传统音乐教学获取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教学期间仍然沿用的是西方教学体系,进而造成对本民族音乐的关注程度偏低,所以当前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传统音乐教学体系[6]。为使我国音乐人才培养为传统音乐继承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使其适应于当今社会音乐发展潮流,必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特性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探索,构建传统音乐理论体系已迫在眉睫。
不管是在历史领域,或者是以教育领域作为出发点,教师实质上扮演的是文化传承的工具。最初的形态,是长者在现实条件下将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各种风俗礼仪、禁忌规范、生产知识)利用口传心授的形式进行教授。而在阶级社会背景下,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催生出制度化的教育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发突出[7]。音乐教育应始终践行传承与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重大使命,学校作为现代艺术教育的核心阵地,随时代的发展其优势与作用越发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