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美关系研究

2020-01-02杨鑫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倡议态度一带

杨鑫

(河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至10月分别访问了哈萨克斯坦与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15年 3月28 日,在国务院的授权下,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名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官方文件,其内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则及法律地位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亦为我国后续一系列外交战略提供了指引[1]。“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国际上也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国家的状况,纷纷做出不同的解读。有的国家持欢迎、鼓励的态度,有的国家持观望、怀疑的态度,有的国家持反对、敌视的态度。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和认知。当前大国竞争日趋激烈、严峻,中美关系影响、决定着国际态势走向,准确判断分析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探讨中美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交流、深化合作的方法,对“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

1 美国漠视“一带一路”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分析

1.1 政治方面:美国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缘政治充满了疑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虽然世界各国在整体上表现为积极看好的态度,但西方部分政界和学术界仍持有质疑、不相信的态度,尤其是美国的地缘政策界表现的十分活跃。他们在对中国特色的地缘政治进行解读时,依照他们惯有的思维去思考,通过历史上美国等国家的崛起与中国进行对比,认为中国在不断地学习模仿他们。美国著名地缘战略学家兹比格涅夫曾说过:“美国在欧亚大陆的掌控权和话语权的持久性和有效性将会直接影响他对全球事务的支配权,所以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欧亚大陆是他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2]他们的出发角度是西方的地缘政治,代入想象中国就是为了进行地区垄断。中国再三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是通过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方式与欧亚大陆各国友好发展,开放、包容和共赢是其基本原则,不排斥任何愿意以合作态度参与到共同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不搞政治划分及国际关系对立,更不会通过军事手段对别国进行威胁和侵略。但“一带一路”倡议中涉及到的多个地区与美国极为敏感的欧亚大陆的多个区域重合,因此也必然会引起美国的高度关注以及一系列战略措施的具体调整。

1.2 经济方面:美国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威胁其国际地位

美国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威胁其国际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西方的许多学者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二战之后发起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认为这是中国试图使用一系列经济及政治的手段来扩大其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并划分和巩固自己势力的行为。他们认为,中国是试图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来达到大国崛起的目的,以便在经济上超过美国。二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慢慢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与模式,社会与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中国一直以来在对外政策中都采取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理念,与世界多个国家在经贸、政治、科技及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的贸易量常居世界前列,这无疑刺激着美国紧张的神经。三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取得了新突破,不断赶超美国的科技优势,美国自然也担心中国的不断崛起会动摇自身的世界霸主地位。

1.3 文化方面:美国对中国文化思维不够了解

从美国的部分政界人士、学者的分析来看,他们认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正在放弃“韬光养晦”的发展路线,所遵循的外交原则不再是温和的,而是以凶猛、具有扩张意图、显示实力的态度来进行国际交往。王毅部长讲过“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多少扩张的基因,也没有多少当救世主的冲动。我们会以中国人的方式,以东方人的思维,以更加和谐和包容的态度与其他国家交往,在国际社会上发挥中国应该发挥的作用”[3]。美方应该了解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国的重心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主要还是在本国的发展上。

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美合作的利益分析

2.1 有利于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从中国经济发展视角分析,中国可以通过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能源不足、空间狭小等问题,又可以扩大海外商品销售市场,同时也有助于中国开展边境贸易。从美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沿线国家中有许多美国在南亚、中亚以及东南亚的同盟国和伙伴,美国是可以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贸交往过程中获利,与中国共享“一带一路”成果的。而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战略计划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如果能够结合,必将产生更好的化学反应[4]。

2.2 有利于美国塑造新形象

在国际社会上,美国一直给人以霸道的领导者和秩序制定者的印象。美国一直秉持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为了本国的利益,甚至不顾国际规范的约束而肆意妄为。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来,其政府始终坚持“美国优先”的原则,坚信有实力才能实现“美国再次伟大”、维护世界和平的目标。在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上,特朗普政府与其前任一直秉持的“消极态度”不同,曾出现“前恭后倨”的变化。美国反复无常的做法和态度让世界各国无所适从,其花费数十年打造的负责任的领导者形象一落千丈,成为“不可信任”的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美国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计划的努力。

中国投入巨大精力推动建设“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护中国周边环境的稳定,为中国的崛起奠定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也可以为美国国际利益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美国若能基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必将推动沿线国家和自身更好地发展。

2.3 有利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对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有学者形容为“情人关系”,还有学者说是“没有感情的夫妻”,可见中美关系的复杂与矛盾。一直以来,中美关系的特点都是竞争与合作并存、防范与制衡并重,这也是双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果美国方面能够持积极的态度或者参与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来,不仅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也有利于中美双方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来实现双赢、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不仅为中美双方谋利益、谋幸福,也可以为其他相关国家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从而奠定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坚实基础。

3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中美友好合作的对策分析

3.1 坚持市场机制的主导地位

“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涉及的是范围广泛、内容繁杂以及跨度较大的经济合作,因此,在建设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谨慎制定相关规则政策,也要时刻注意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政府指导、企业执行的方式来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靠自己的发展来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只有大家真的凝聚在一起,才能充分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所以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投资建设中,不仅要积极引导国内投资方、建设方参与,还要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平等开放的参与机会,形成自然竞争与优胜劣汰的格局,促使各项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并形成高效的产业链分工格局[5]。由于美国政治理念的一大特征就是利益为先,如果美国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建设中并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那么美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可度必然也会随之提高。

3.2 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

“一带一路”倡议中涉及到的项目数量繁多,部分项目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合理安排项目实施,分清发展的轻重缓急,以“先易后难”的步骤,首先着手进行低风险、高收益以及能够给沿线诸国带来切实利益的工程项目。中国如果能够率先在“一带一路”沿线精心打造多个具有示范意义的精品项目,让美国及其他国家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性与合理性,他们的态度及做法就必然能够发生正面转变。如果能够顺利化解美国的消极抵触情绪,让美国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中,则其他持观望与疑虑态度的亲美国家也可能改变看法,这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推进具有较大的益处。同时,在中美双方利益交叉处,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也可以避免中美双方陷入的恶性竞争的局面,对两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3 扭转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固有观念

从目前了解的状况来看,美国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普遍存在认知误差,这些错误认知既与美国惯性的霸权思维有关,也与美国社会对中国发展历程及理念了解不深有关。中国应该加强对美国的积极公共外交,宣传普及中国理念,令美国社会能够更加准确而正面的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同和平发展的核心理念。同时,在进行普及宣传的过程中中国必须谨慎地使用恰当的描述与措辞,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贸然夸大优势而隐瞒缺陷。再者,对于美国各界人士的合理建议应虚心接受、认真思考,方便我们在开展对美宣传工作的时候,更具针对性,以达成增信释疑的效果,让他们真正了解到“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的对外事业,而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参与的事业,每个国家都可享受发展的成果,每个国家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奋斗[6]。

猜你喜欢

倡议态度一带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Happy Afternoon Tea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