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的故事
2020-01-02王晓鸥
□ 王晓鸥
几十年岁月沧桑,我与车的故事最难忘。
我的父亲在长春客车厂工作。朦胧记忆中,他每天用自行车接送我去幼儿园,代步工具是一辆二八的凤凰自行车,那是当时家里的一个“大件”。自行车有些旧,但父亲总是把它擦得干干净净,偶尔出点小毛病,也是自己动手维修。父亲还在自行车横梁上为我自制了一个小座椅,现在想起坐在上边的感觉,还是那么舒适、安稳、惬意。
上中学后,学校离家远,担心挤公交影响上学,我就嚷嚷着让爸妈给我买辆自行车。于是,父母口挪肚攒,几个月后,真的花70元给我买辆二手的“红星”牌自行车。父亲发挥一技之长,把车子修补一新,就是这辆自行车,陪伴我风来雨往,助我从中学迈入大学。
1984年,我认识了在军校任职的爱人,翌年夏秋之际,随他到黑龙江绥化市乡下老家。下了火车还有5公里土路,却突降滂沱大雨。望着泥泞的道路,我有些不知所措。他把我安顿在车站旁一家小店,挽起裤腿就跑出门外,消失在雨中。两个多小时后,他和一个亲戚赶着一辆马车把我接回家中。
那是个麦收时节,我也随他家人去收割。在往回运麦子的途中,马突然受惊、狂奔,把麦子和我掀翻在地,好在只是皮肉擦伤。
1988年,我们的孩子要出生了。那天,我下班后坐上了爱人的自行车,快到家门口时,羊水突然破了。爱人见状急忙把我送进家里,转身去单位借车。当时,他们单位只有一台解放141,我就是坐着这台“大解放”去的产院。
岁月如梭,转眼时光已迈进2020年。现在,我的外孙女已经4岁了,三代5口人,3台轿车,外出办事很方便。2018年国庆,我们全家驾车再回乡下老家,映入眼帘的是机械化联合收割的丰收景象,农民兄弟满面红光,亲友们把最好的瓜果梨桃端出来让我们品尝。
从自行车到私家车,出行方式的变化,反映了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的祖国就像一辆满载着十四亿中华儿女的时代列车,日夜兼程,正奔驰在通往美好明天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