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 建设一流老年大学

2020-03-16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华东师大上海市志愿

□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成立于1999年12月16日,隶属华东师范大学老龄工作委员会,是上海市高校系统较早建立的面向广大老年群体的非学历、公益性的终身教育机构。学校地处环境清雅、人文气息浓厚的华东师大中山北路校区,独立校舍面积1000余平方米,设有专用教室和普通教室6间。同时与华东师大师生共享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计算中心、文史楼、文附楼、图书馆、食堂等教学和生活资源。

建校20年来,在华东师大历任领导、各级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始终遵循“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教、学、乐、为”的教学方针,秉承“炳烛而学,领略生命通透;乐享生活,展现晚年优雅”的办学理念,学员从每年200人次增长至目前的6000多人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稳步提高。与此同时,充分依托华东师大的学科特色和专家优势,立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办学规律,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开设特色课程、优化师资力量、强化管理服务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加快学校内涵式发展。2018年,学校获评“全国高校示范老年大学”“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志愿服务工作站”,并被列为“上海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基地”和“上海市老年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以高校资源优势,助推老年教育规范发展

20年来,老年大学始终以华东师大作为强大的办学后盾,不仅在教学场所、硬件设施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还充分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将华东师大丰富的人才教育资源作为发展老年教育的强大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引进高校专家力量,加强老年教育研究。为顺应老年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高校老年大学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老年教育工作水平,老年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合作,共同致力于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15年4月,在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黄健教授领衔下,由华东师大梅兵副校长担任顾问,学校成立了“提升老年教育学习品质”的课题研究团队,并作为课题组的实践单位开展实践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老年教育》杂志,并获得了上级单位的肯定和赞誉。2015年6月,学校积极申报上海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课题,并提交了《老年教育学习品质提升——以老年大学特色课程开发和实践为例》的课题申报书。2016年12月,学校成立了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并举办了“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研讨会”。2017—2019年,学校和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上海老年教育联盟、上海老年教育协会等合作开展了《终身教育视域下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研究。这些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为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也为上海市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专业化的理论基础。

学员们在上书画课

依托高校学科优势,开发特色品牌课程。经过20年发展,老年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创办之初的4门课程,发展到现在的八大系列、36门课程、百余个班级,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同时,老年大学依托华东师大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科优势,在以终身教育专家黄健教授和老年心理专家崔丽娟教授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领衔指导下,积极探索老年教育课程的研发工作,着力提高老年教育课程质量、提升老年学习品质,进一步增强老年大学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学校注重教材建设,激励教师精研教材。目前已经陆续推出了“传家宝——隔代教育面面观”课程群,包括“教育口述与隔代教育”“智慧生活与隔代教育”“科学育儿与隔代教育”“心理健康与隔代教育”等,形成了20多万字的课程开发研究报告,曾被评为全国老年教育协会“精品课程”一等奖。先后推出《耳穴综合诊疗彩色图解》《从头点到脚》《中医实用推拿》等一系列优质教材,受到学员欢迎和好评。

发挥高校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老年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老年大学从创办之初就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认真挑选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老年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学校现有校长、常务副校长,另有专兼职办学人员8人,聘有教师60余名,其中近80%的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并聘请华东师范大学知名教授、专家、博士研究生等为学员授课,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来源多样的教师队伍。同时,学校于2017年成立校务委员会,邀请华东师大校内外老年教育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上海市老年教育书画师资培训基地,华东师大老年大学从2017年至今,已成功承办了5期书画师资培训班,来自市、区两级老年大学和街道老年学校的600余名书画教师参加了培训,提升了业务技能。

以开放理念为导向,推进学习型社会构建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面向全社会开放,目前全年招收学员共计6000余人次,其中近80%的学员为校外社区退休人员,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培育学习团队,促进自主学习。近年来,学校积极参加上海市老年人学习团队的创建工作,目前共申报了上海市老年学习团队30个。其中,有两个团队被评为“上海市五星级老年学习团队”。2015年我校老年工作理论研究小组被评为“上海市老年优秀学习团队”,2017年再次荣获“上海市五星级老年学习团队”荣誉;我校时装班“丽娃旗袍队”多次参加全市乃至全国大型公益演出,2019年荣获“上海市五星级老年学习团队”荣誉。

在国家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和华东师大打造优雅学府智慧校园的背景下,老年大学于2016年10月成立了华东师大老年大学“丽娃读书会”。读书会以“传播书香、陶冶情操、增进友谊、乐享生活”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在推动老年学习团队创建、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和提升老年大学办学层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打造品牌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在丰富的课程学习之外,学校通过多种举措,打造文化品牌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举办一年一度的教学成果汇报演出,为老年学员交流学习成果、放飞激情梦想、展示阳光心态提供了平台。学校还积极参与校外演出,承办各类大型活动,开展校际师生书画展。如参加“上海市老年教育艺术节”展演和“上海市级老年大学合唱交流”等活动并多次获奖;与普陀区老年大学合作,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举办了两届校际书法展示交流活动,等等。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扩大了老年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学校还在上海9所高校老年大学中第一个建起网站,擦亮了对外宣传的又一扇窗口。

校园文化的打造和宣传,有效增强了教学效果,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更展示了学员积极阳光、自尊自信、谦和开放的良好精神风貌。

以正能量发挥为要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华东师大老年大学不仅注重培养老年人的学习能力,还积极培养老年人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让学员认识到,老年人是社会关爱的对象,同样也可以成为爱心的传递者。

关心青年一代,助力学生成长。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校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7月,老年大学组织华东师大经管书院大学生志愿者为长风街道小学生免费开设了4期暑期“少儿读书班”活动。2018—2019年,老年大学老教授讲师团多次为华东师大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及大学生优秀党支部开设专题讲座,与大学生一起参观陈云故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举办这些活动,不仅为社区居民送去了公益服务,也为青年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搭建了平台。

开展志愿服务,传递师大博爱。老年大学坚持办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2014年6月,成立了上海市“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工作站”,学校定期组织学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赴杨浦区、普陀区等养老院开展志愿者演出慰问活动;多次为长风街道社区居民开展公益养生讲座。尤其是我校丽娃旗袍队,多次参加市级大型志愿者义演活动,她们出色的表演和良好的素养广受赞誉和好评,被上海市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评为“优秀团队”。老年大学还为华东师大“CA俱乐部”成员免费提供学习机会,每人每学期可免费就读一门课程,给那些身患癌症的华东师大退休教职工送去温暖和关爱。

培育特色课程,服务社区居民。从2018年3月开始,学校开展了“特色课程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先后为长风、仙霞等街道社区开设了4期“隔代教育”特色课程,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喜爱。由于志愿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在上海市级志愿服务评选中,学校分别获得“上海社区教育优秀志愿服务工作站”“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和“最美志愿者”三项荣誉。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我们将以办学20周年为契机,认真总结办学成果和经验,充分发挥好高校老年大学的办学优势,努力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凝心聚力建设一方深受老年朋友欢迎的求知乐土和精神家园,为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华东师大的智慧和方案,为创建一流老年大学而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华东师大上海市志愿
以志愿,致青春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遇见你时如梦方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