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说理视觉下的考场议论文写作
2020-01-02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
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
一、考场作文读者的角色变换:评卷人、辩论者、另一位作者
考场作文的主要读者就是评卷老师。有别于一般的议论文,考场议论文的写作目的非常明确,读者极其有限。从应考的角度而言,议论文写作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写作必须符合考题的要求,比如“三自”要求等。从读者的角度而言,虽然一篇考场议论文的读者几乎都是一位评卷老师,但是,这位评卷老师却至少兼有三种角色:一是评卷人,二是辩论者,三是另一位作者。评卷人的角色很分明,不需要讨论;作为评卷人,其会不自觉地成为考生的对立者,试图与考生进行辩论,寻找考生作文中的漏洞或写作误区;当然,评卷人在充当考生作文的辩论者的同时,也时刻尝试变换角色,假定自己是这位考生,该如何写作,于是,评卷人又成为了文章的另一个作者。因此,考场议论文该如何写,讲什么道理,说给谁听,要不要个性化写作,要不要凸显个人特色,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公共说理视觉下的考场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也就是说理的过程。说理的方式包括满足大众心理需求的大众性说理和个性化的能自圆其说的个人说理。说理的方式有能坚持平息冲突与争执的思辨性说理和试图消灭对方的充满个人色彩的辩论性说理。考生的选择不同,结果有可能截然相反。
(一)评卷老师无形中充当了辩论方
高考生处在年轻气盛的年龄段,其中不乏“愤青”和极端心理者,喜欢在议论文中展现文采,希望巧言取胜,通过个性化的理解和义愤填膺的激情,辅以精彩的言辞博取读者的青睐,从而获取高分。
在这样的写作思维指导下,考试作文中的确会出现很多精彩的文章,自古至今不乏其例,甚至出现很多名篇。但是,也不可否认,这种带有极强的个人主观意识的议论文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个人偏见,为了能够自圆其说,或多或少地都会运用诡辩术,诡辩术不是全面地去分析问题,自然不具备思辨性。如前文分析,考场作文的评卷者,至少具备三种角色,既是公正公平的评卷人,而在评卷过程中要对考生的作文分出高下,又不可避免地成为考生的对立者,成为考生写作思路的辩论者。因此,越是带有明显个人意识的个性化写作,越会受到评卷老师的关注,越能引发评卷老师的辩论意识,且评卷老师始终处于主动辩论者地位,考生的考场议论文只是处于防守者地位。如果考生的观点经得住评卷老师的质疑,能够说服评卷人,或许可得高分;如果考生的观点脆弱到不堪一击,则只能得到低分。从应试并且希望取得高分的角度出发,这种做法明显得不偿失。
(二)评卷老师往往是另一个作者
考场作文的读者往往只有评卷老师一人,其读者极其有限,得到公众性评价和认可的可能性极小。评卷老师在和考生(针对其作文观点)进行“辩论”的同时,也在试图把自己当成这篇文章的作者,假设自己按照考生的立论方向进行写作,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评卷老师若能被考生的立论打动或者折服,则往往会给一个较高的分数,反之,考生获取高分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当然,阅卷老师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经验丰富、冷静而理性的老师,不可能忽视自己与考生之间的生活经历与认知差异,不可能歪评。但是也不可因此而鼓励考生在考场议论文写作中“放飞自我”。
(三)公共说理的客观性和思辨性
近年来,高考作文在写作导向上逐渐倾向于思辨性,即要求考生摆脱极端思维,理性、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使争议双方都认可。其实,不论是作文还是日常生活,能全面分析问题,善于思辨,坚持公共说理的意识都受欢迎,牺牲一方来取代另一方的极端主义行为往往被人反感。因此,引导学生走出自我辩解、自圆其说的误区,培养学生养成全面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还是大有裨益的。
鉴于考场作文的特殊性,高考议论文写作一定要走出个人说理的误区,切勿把考场作文当成彰显个性的舞台,更不能因二元对立意识使作文走向极端。从培养健全人格的角度看,置对方于死地的辩论法不可行。
公共说理不是中庸之道,而是在考虑到评卷人多重角色的前提下,能全面阐述个人观点,让评卷人认可与信服,也让评卷人所代表的多重角色认可。因此,公共说理视角下的考场议论文写作,既是考生作文获取评卷人认可的全面说理方式,也是对考生的思辨性思维和全面分析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