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治基础教育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0-01-02贵阳市南明区李端棻中学胡倩茜
□贵阳市南明区李端棻中学 胡倩茜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其思想观念的形成,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结合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法治基础教育,以此促使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这样,《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才能有所提高。因此,为了符合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研究科学创新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水平。
一、法治基础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的作用
在新中考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巨大改变,从必修的考核课程转变为在中考中分值占比不小的学科,在初中整体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二维统一的新要求成为初中学段学生面临的新考验。与其他主要考试科目相比,《道德与法治》课更注重初中生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等内容。初中生不仅要具备智力相关的能力,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如此才能为后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从而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道德与法治》应当成为初中生重视且积极学习的科目之一。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道德法治相关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再加上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也就具备了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从道德知识来看,初中生基本都比较熟悉,并且绝大部分都能根据相关的道德要求约束自身的行为,这说明初中生具有一定程度的道德意识,然而在法治方面,许多初中生与之相关的意识较为淡薄。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法治基础教育渗透其中,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二、法治基础教育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改善教学观念,有机结合法治教育和德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遵循“党的全面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改善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观念,调整课堂教育方式、延伸教学内容、改革课堂组织结构,使重新建立的教学体系能够切实符合素质教育的标准。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方面,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指导,使其在课堂中能够了解到更多法律法规相关的知识。同时,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在初中这个逐渐形成观念的重要时期,学生通常都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或者家长。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联合,从而引导和鼓励学生,关注其成长和进步,增加交流和互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及家长的关心,这样学生就能在一个温暖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律相关知识。
(二)建立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目前而言,教师想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获取良好的效果,就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建立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充分应用到教育领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使其更加丰富多样,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由于现如今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社会上的一些新闻热点可能很快就能被学生知晓,那么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其对这些事件进行正确的理解,同时发现其中包含的法治因素和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
三、结合实际生活,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道德法律知识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渗透法治基础教育,再将学生的个人特点、成长发展作为依据,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供给学生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法治基础教育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将法治基础教育作为该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并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培养其法治意识和思想,从而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