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模式探究

2020-01-02邵临光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思政

邵临光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来到内地大学进行学习。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储备人才,是促进内地与民族地区互通的纽带,是维护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成长环境及思想观念等方而的差异,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新时代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事关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团结与稳定,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1]。

1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显著特质

1.1 思想认知

整体积极向上,个别认知有偏差。影响思想认知的原因很多,例如文化、信仰以及生活习俗,概括起来就是民族意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2],拥护中国共产党和党的民族政策。但是也有个别同学没能将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信仰融入内地高校学习生活,进而成为民族学生对外沟通交流的障碍,这对内地高校开展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带来挑战。此外,个别少数民族学生一直生活在宗教氛围浓烈的大环境里,他们家人以及族群的强烈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就在此基础上形成,直接作用于他们的行为,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认知。

1.2 学习状态

学习意愿强烈,但基础较差。一方面,相较于汉族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因为来内地读大学的学生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因此这部分学生改变现状的意愿非常强烈,学习更加努力。此外,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对民族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西藏内地班”、“新疆内地班”、民族地区的高考加分政策以及“三包”政策等。以上因素促使民族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刻苦勤奋,在相同条件下学习文化知识要付出的努力更多。另一方面,基础知识、学习环境以及语言环境的变化导致其学习效果较差,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内地高校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是以内地大学生的现状设置的,没有考虑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

1.3 心理状态

自尊心强,自信心弱。一方面,内地高校民族学生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生活习惯有着天然的情怀,到了内地这样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中,自我保护意识和民族观念会增强,具体表现为:希望自己的民族特质,如文化、生活习惯等得到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尊重、理解。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学生大都来自经济条件落后、资源匮乏的贫困地区,与内地高校大学生相比,民族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在一些新知识的学习和接受方面还相对比较薄弱。而且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很多民族学生都存在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惯,这些特殊的生活习惯通常不易被内地大学生所认同,容易使他们不自信。在日常交往时,他们的交际圈会局限自己民族内部,长此以往,他们便会在汉族大学生较多的班级中逐渐被孤立起来。另外,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性,且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因此这类学生容易变得特立独行,在学习上也会呈现随心所欲状态。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况下的学生自主性管理不强,也容易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行为。

2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分析

2.1 思政工作队伍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高校的思政工作队伍主要包括思政课专职教师、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由于内地高校生源主要以汉族学生为主,思政工作队伍中有民族学、宗教学、民族理论与政策以及民族地区历史学科背景的人较少,这种现状对开展思政工作有消极影响,例如:由于缺乏民族学和宗教学等知识,导致思政工作者遇到相应的学生问题时不能很好的处理。由于对党的民族政策了解不多,导致在涉及到敏感话题时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使学生信服。由于语言方面的原因,会导致与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出现障碍,不利于思政工作的开展。

2.2 思想易受外界影响

通过在实际工作中与民族学生的接触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思想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由于他们本身正处于一个思想活跃的年龄段,加上互联网的发展,民族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包括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自由主义、西方普世价值等社会思潮,以及“三股势力”对新疆地区学生的影响、“达赖集团”对藏族学生的影响,这些思想及分裂势力极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诋毁党的民族政策,损害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对学生的思想认知有一定的扰乱作用。除此之外,敌对势力还故意夸大民族地区、内地之间的差距,从心理上瓦解民族学生的“五个认同”,这对实际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2.3 缺乏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形式

和内地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一直以来都生活在民族地区,历史文化与生活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和内地大学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课程知识接受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和内地大学生有所不同。而且,内地高校在开展民族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依然没有打破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过程当中采用统一思政课教材,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缺乏针对性的内容,而且授课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民族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实效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3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新

3.1 提高思政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从事少数民族学生思政工作,要掌握一定的民族学、宗教学、地理学的知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状况,了解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习俗,知道各地的主要风景名胜,这样才能在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时,除了谈学习的话题外,还能寻找到大家都感兴趣、有所了解的话题,拉近与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距离。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学生心理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思政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既要重视心理疏导,又要注重人文关怀。学校要做好此事的顶层设计,将心理咨询中心的师资力量利用起来,对思政工作者进行业务指导,以便有针对性的捕捉他们的心理动态。

3.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民族学生和千千万万青年一样,都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但是其特殊之处在于“三股势力”、“达赖集团”等分裂势力一直把他们作为思想渗透的重点对象,因此,在对此类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必须要考虑到其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党的民族政策,认识宗教的本质,进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例如:内地高校可与民族高校进行交流、开设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选修课、组织社会实践,参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让民族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帮助他们切实感受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加强他们对民族平等团结的认同与拥护。

3.3 建立健全民族团结教育体制机制

内地高校要不断完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机制。做好顶层设计,从思想上重视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制定民族学生思政工作实施方案,从制度层面推动此事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细做实,从学校宣传标语到线上线下媒体宣传,都要对这一内容有所涉及,要真正为民族学生的思想进步考虑,避免流于形式;专业课教师要做好课程思政,将民族理论以及民族学生家乡的风土人情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于无声处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思政课教师要充实自身的理论素养,及时领会中央的民族工作动态,将民族团结教育与当前学校开设的思政课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融入“思修”、“毛概”等课程中。

3.4 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和形式

一方面,要做到全过程覆盖,即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民族学生活动的方方面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主题,可通过班会、学习交流会等形式,鼓励民族学生讲述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进而加强各民族同学之间的交流。除此之外还可以抓住传统节日、晚会等契机,鼓励民族学生登台表演,例如唱歌、民族舞等形式,展现自己民族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结对子”制度。民族团结教育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让民族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这就需要我们与学生交朋友,结对子,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需,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

3.5 坚持共性要求和个性指导相结合

民族学生也是新时代青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整个国家而言,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就其家乡而言,他们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后备军,因此这些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而言,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因此,内地高校在开展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的时候,既要统一标准,统一培养,又要对民族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尊重其成长规律。[3]但需要强调的是,个别指导不是搞特殊,要将“共性”与“个性”相互融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总任务。

4 结 语

少数民族学生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内地高校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以其思想认知、学习状态、心理状态等显著特质为切入点,科学分析当前困境,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筑牢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地区培养一批有专业知识,有家国情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国家安全稳定和各民族共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思政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民族团结之歌
少数民族的服装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