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
——以在宁三所高职院校为例

2020-01-02胡小礼付婷婷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南京留学生

胡小礼 付婷婷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170)

“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化技能型人才,不少高职院校抓住此次发展机遇,开展留学生教育。显而易见,由于汉语水平不同以及对华了解程度存在差异,选择来华高职院校的留学生不同于来华留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前者在生活环境适应、文化适应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1]。

1 “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现状分析

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56名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年龄、来华时间、来华目的、汉语水平及跨文化经验等。

根据统计结果,“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的年龄大部分集中在18~25岁之间,占92.95%,其余的年龄在25~30岁之间,占7.05%,这说明沿线来华留学生的年龄大多数处在18~25岁之间,其心智处于相对成熟但又不十分稳定的阶段。

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在华时间不足6个月的占11.54%,在华时间在6月~12个月之间的占48.72%,在华时间在12个月-36个月之间的占36.54%,而在华时间在36个月以上的占3.21%,说明沿线国家留学生在华时间都是以在校学习为主。

三所高职院校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来华目的为学习汉语的占80.13%,为了了解中国文化而来的占1.28%,其他占18.59%,而旅游、工作、生活的目的则无,这说明学习汉语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主要目的。

HSK是指测试母语为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的测试,共分为六级三等,六级即HSK1级到HSK6级;三等分别是汉语初级水平、汉语中级水平以及汉语高级水平,其中HSK1级和HSK2级对应汉语初级水平,HSK3级和HSK4级对应汉语中级水平,HSK5级和HSK6级对应汉语高级水平。三所高职院校沿线国家留学生汉语水平处于HSK1级和HSK2级的占10.25%,处于HSK3级占16.67%,处于4级的占71.80%,而处于HSK5级和HSK6级的只占1.28%。由此可知,三所高职院校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少部分人处于汉语初级水平,大部分都出处于汉语中级水平,处于高级水平的留学生相对很少。

三所高职院校沿线国家留学生中无跨文化经验的占76.28%,有跨文化经验但不足三个月的占17.95%,有三个月及一年以上跨文化经验的共占4.48%。由此可见,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大部分都缺乏跨文化交流经验,这使得他们适应在华学习生活时可能要克服更大的困难。

2 学校环境对“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

跨文化适应是留学生来华后首先要面临解决的问题。由于文化差异,部分留学生来华后可能会产生“文化休克”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在华的学习生活。部分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长期以来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能够更加容易克服跨文化适应带来的问题[2]。学校环境是留学生来华后最先直观感受到的。虽然沿线国家中有的与中国存在地缘联系,但是社会文化环境还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高等职业院校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学校环境明显优于留学生国家的学校环境。

2.1 教学环境

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学业,学校教学环境会直接影响其在华的文化适应。在访谈中,留学生普遍反映中国的大学校园很大,宿舍区和教学区隔得比较远,有时感觉不是很方便。中国幅员辽阔,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积普遍较小,校园面积一般也不会太大,而且国内大学很多都是新建的校区,占地面积都不小,这些都给留学生带来冲击与不适。教学环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课堂环境。老师的课堂教学是否认真负责,是否关心留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同学是否友好善良,能否在学习上提供帮助,都对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有一定的影响[3]。

2.2 饮食环境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差异很大,虽然所调研的三所高职院校都有数量不少的食堂,饭菜口味多种多样,但是留学生还是无法完全适应。东南亚国家注重清淡饮食,来自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普遍反映中国学校食堂的菜太油腻[4]。来自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的很多留学生是穆斯林,在饮食上有特定的要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招收留学生时专门开设了清真食堂,但实际情况有点出乎意料,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部分留学生觉得清真食堂的价格偏高,可选择种类有限,他们大都选择轮流在宿舍厨房做饭。

3 城市环境对“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

江苏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中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交通四通八达,海陆空十分方便。省会南京是中国大专院校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随着“留学江苏”计划的提出,江苏出台了一系列吸引留学生的政策,已经成为来华留学目的热门省份之一。在华留学生对于城市环境的适应集中反映在气候及交通上。

3.1 城市气候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在适应江苏气候上表现出很大的困难,认为不难习惯南京气候的仅占有23.1%,76.9%的留学生在适应南京气候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很多来自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留学生反映,南京的夏天比热带的夏天还热。南京的冬天比较寒冷,部分来自热带地区的留学生没有经历过寒冷的冬天,刚入冬时,依旧按照他们的生活习惯,光着脚或穿着拖鞋在寝室活动,导致不少学生冻成感冒。

3.2 城市交通

沿线国家留学生在宁适应问题还表现在对城市交通的适应上,他们普遍反映南京人多车多,交通比较拥堵。南京堵车状况比较严重,尤其在早晚高峰期时。南京热门地点比如新街口、夫子庙,每到周末都是人山人海,很容易造成堵车。因此,有的留学生周末选择呆在宿舍,而不出去了解南京的风土人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4 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建议

4.1 多管齐下,让留学生充分了解所在学校及城市

在招生宣传时,就应该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形式向留学生介绍学校及所在城市基本情况,或者向学生提供了解学校及所在城市的渠道,为学生报考提供决策依据,使得学生有一定的心理预期,避免“文化休克”的现象。

在录取后,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线上文化介绍类项目,通过网络让留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学校、文化、风俗习惯、语言等方面的情况,列出可能出现的困难。例如,告知东南亚学生要准备过冬的棉衣。

寄送通知书时应再次告知留学生学校及所在城市的情况,例如宿舍安排、食堂安排、教学安排、城市气候、交通状况等。来华后,加强留学生环境融入教育,组织新生参观新校区,熟悉校内图书馆、食堂、体育馆、运动场、校医院等场所,组织关于留学生在校生活以及在华生活常见问题的讲座,告诉他们如何解决自身“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让学生尽快进入中国这个大家庭,并在异国文化中找到认同感。

留学生初来乍到,面对完全陌生的城市环境,加上语言存在问题,他们自己很难独自去了解所在城市。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考察活动,带领留学生了解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了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在宁生活,在第一学期开设了《认识南京》(双语)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课堂上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留学生直观地感受南京的城市环境、交通状况、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等,实践课包括参观南京著名景点、包饺子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鼓励留学生参与学校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不仅帮助他们与中国学生进行交流,而且学生活动包括节假日习俗、餐饮文化等,可以让留学生了解中国风土人情,减少跨文化差异。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灵活的课外作业,让留学生自己实践并关注中国特定语言习惯及文化差异,培养留学生运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文化差异问题。

4.2 兼收并蓄,提升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

给留学生授课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善于发现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关心学生,与学生多交流,使留学生尽快适应在华的学习生活。教师应该主动了解留学生来源国的文化、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等,合理运用对比融合法进行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应该掌握语言和非语言的教学手法进行有效交流,并在交流中深化对跨文化的理解,帮助留学生深层次地解决文化差异造成的困扰、误解甚至冲突。主动学习跨文化的课程,如异域文化学、比较文化学、跨文化心理学等,针对不同国家学生进行相应的跨文化教学。

4.3 求同存异,尊重留学生饮食习惯

一方面,学校应考虑留学生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设置风味餐厅,或者配备公共厨房,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及饮食禁忌。另一方面,要鼓励留学生尝试中国食物。中国饮食种类繁多,只要留学生勇于尝试,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饮食。在访谈中,一位印度尼西亚的男生告诉我们,中国食物总体还是不错的,基本能够适应,但是能吃到本国的食物会极大地减少他们的思乡感,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业。

4.4 互动互融,志愿服务增进相互了解

为了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在华学习生活,给他们配备志愿者是不错的方式。志愿者不仅可以为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带他们去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学习汉语等,还可以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周末可以带他们外出了解所在城市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年龄和留学生差不多,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增进留学生和中国年轻人之间的了解,对培养知华友华人士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志愿者通过参与留学生的一些活动,比如泼水节、联谊活动等,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为自身今后的发展提供新机遇。

5 结 语

沿线国家留学生在华生活环境离不开衣食住行。在全球化的今天,身处在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服装适应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在穿衣上的不适应主要是由气候原因引起的。但是食、住、行三方面已然成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阻碍[5],因为在这三方面,不同国家因为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会存在较大差别。只有解决好留学生的衣食住行问题,才能够让留学生更快地适应在华的生活,才能使他们静下心来学习,成为文化的沟通的桥梁和文明互通的使者。

猜你喜欢

跨文化南京留学生
“南京不会忘记”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南京大闯关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