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语境视角解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新译
——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日译文为例

2020-01-02曾玉婷

文化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讲话译者译文

曾玉婷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旨在引导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更为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大重要国际场合上陈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重要性时,时常伴随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句成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出自《红楼梦》,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典故性成语,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时善于运用典籍名言、诗词与成语来以古喻今,这既增强了话语感染力,又彰显了文化自信,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讲话风格。这种讲话风格不仅在政治舞台上体现了个人魅力,讲话中的用语更是国家政策方针的表现,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利益,因此外交语言的翻译比其他翻译更要求政治上的高敏感度与措辞的严谨,这也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从翻译语境视角解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日译文中的新译,并与文学作品中的译词进行对比,分析翻译语境对译词选择的制约,从而探讨译者在翻译外交讲话中的中国特色文化词句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翻译语境理论

翻译语境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翻译理论家丹尼尔·肖于thetranslationcontext:culturalfactorsintranslation(《翻译语境: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990)一文中提出,国内学者彭利元于2002年开始将丹尼尔·肖的翻译语境理论引入国内,在他的研究下,翻译语境的概念被修正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构建起来的两种语言文化相关主客观因素互动的总和。翻译语境的构建需要经历两套相反的认知过程,即从文本到语境的追溯、探求过程(原文理解过程),和从语境到文本的构建、表述过程(译文表达过程)[1]。彭利元将这两套认知过程定义为翻译中的共时对话,发生在译者解码与再编码的阶段。

与共时对话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个翻译中的历时对话。因为翻译语境并非静止不变,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导致翻译中的历时对话出现。新译本或者新译文表达方式的出现就源自这种历时对话,它既可以发生在同一个译者身上,也可以出现在同一文本的不同译者笔下。由此可见,无论是共时对话,抑或历时对话,译者都是翻译语境中一个积极的因素,译者构建的翻译语境不同,得到的译文也各不相同。翻译语境的提出为翻译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客观解释,也为检验译文是否正确合理提供了一个判断标准。

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日译文分类与评析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至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韩国国立首尔大学、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都出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表述。本文通过检索日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与国内的外译媒体网站,其中包括新华网日文版、人民网日文版、《北京周报》日文版、中国网日文版、理论中国日文版等,发现有如下四种日译文:

(1):各国は運命共同体意識を確立し、「一国が栄えればみな栄え、一国が転べばみな転ぶ」というカスケード効果(連鎖反応)をはっきり見極め、競争の中で協力し、協力の中でウインウインを図るべきである[2]。(日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2):アジア太平洋の各経済体は利益を共有し、運命を共にし、一国が栄えればみな栄え、一国が転べばみな転ぶというのである。(理论中国日语版)

(3):経済グローバル化の時代に、各国の発展は相互に結びつき、一国が栄えれば全体も栄え、一国が落ちぶれれば全体も落ちぶれることになる。(《北京周报》日语版)

(4):世界各国人民の前途運命がますます緊密に繋がっており、一方が栄えれば双方が栄え、一方が傷つけば双方が傷つくパターンに形成する。(新华网日语版)

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将因语言使用而涉及的语域变量称为情景语境,可以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原文与《红楼梦》中的初始原文在这三方面有如下区别。

(一)语场

语场即所谈论的主题、交流的内容以及进行的社会活动等。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谈论的是国家与地区相互合作的重要性,“荣”意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格局,“损”意指国家如果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互相踩脚”,则会伤人一千、自损八百,本国与他国的发展皆会受阻。

(二)语旨

语旨即交际中涉及的人以及交际双方的关系,这部分与语言的人际功能有关,包含发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使用语言的目的、语气、态度、发话意图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演讲时的交际双方分别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以外国领导人为首的外国受众,习近平总书记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形象阐述并呼吁全球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希望各国能够站在全球协调发展的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国家的发展前景。

(三)语式

语式即交际的形式,涉及语言的修饰方式与语体。从中文角度讲,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还是文学作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作为成语在语式上并无变化,但若要翻译成外文,就必须考虑交际的场合,一方面为国际会议上的外交讲话,另一方面为小说中贾雨村与门子两人在私密空间的口头交谈,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从词汇、语体和表达技巧上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

因为情景语境中的语场、语旨、语式各不相同,使用的译词侧重点自然也有所区别。上述四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日译文中,都采用了一半直译、一半意译的翻译手法,即前半句中的“荣”字均被译作“栄える”,后半句的“损”字则采取了词义转换的译法。词义转换是译者为了更好地表现用词者的意图,将原文中的某一词语转换为其他词义的翻译方法,这种调整可以使译入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句子内涵。在《红楼梦》的日译文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同样大量使用了词义转换的译法,如下所示:

(1):中の一軒が落ち目になれば、四軒全部落ち目になり、一軒の羽振りがよくなれば、ほかの三軒も全部羽振りがよくなる。(松枝茂夫译,岩波文库1985年)

(2):なかの一軒でも落ち目になればほかはみな落ち目、一軒でも勢いがよくなれば、ほかもみな活気づく。(伊藤漱平译,平凡社1996年)

(3):一つが衰えれば残りも衰え、一つが栄えれば残りも栄える。(井波陵一译,岩波书店2013年)

在《红楼梦》原文中,这句话的语序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荣”字的翻译比较多元化,除了井波陵一使用“栄える”,其余两位译者采用译词“羽振りがよくなる”“勢いがよくなる”。日本国语词典《大辞林》对“羽振り”的解释是“世間における地位·勢力·人望。主に金力や権力などに言う”(世间的地位、势力与威望,主要指财力与权力)。“勢い”意为“元気、威勢、権力、勢力”,同样侧重于表现财力、权力、势力。而“栄える”意为“繁盛する、繁栄する”,指代广义的繁荣、繁盛,并不特指钱财或者权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日译文中选用译词“栄える”,可有效避开政治话语中的敏感区域。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共同拥有大量意义相同或相似的汉字,用字对字的对等译法不难找到“对等词”。比如,上文“荣”可对应“栄える”,同样道理,“损”也可直接对应“損する”“損なわれる”等词。然而,无论是《红楼梦》日译本还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日译文,“损”的对等词均不被采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日译文中两处用到“転ぶ”,将“损”的意义转换为“倒”,“転ぶ”的语义侧重点在“因某种障碍而绊倒”。“一国が転べばみな転ぶ”回译成中文是“一倒俱倒”,与句中的“连带反应”“连锁反应”相呼应,同时“転ぶ”的动态容易令人联想到多米诺骨牌,恰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形象地表现出在各国发展环环相扣的格局下,义利失衡便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这种词义转换恰当得体地实现了语义与发话人想表达的思想的吻合。

《北京周报》日语版将“损”译作“落ちぶれる”(落魄、潦倒失意),这个词在《大辞林》中的释义是“失去以前的身份和财产,落入凄惨的窘境”。笔者查阅另一本国语辞典《新明解国语辞典》,得到的解释是“身分が下がり、貧乏になって、惨めな状態になる”(身份降低,变得贫穷、凄惨)。这两个释义都在强调“失去财富、地位,结局凄惨”,这样转换后的词义一方面强化了各方在钱财、权势上的连带关系,另一方面将“损”的词义转换为其结果“败落”,在语义上似乎更贴近《红楼梦》的情景语境。在《红楼梦》日译本中,“损”被译为“落ち目になる”“衰える”,这两个词与“落ちぶれる”一样,核心的语义都落在了金钱、势力和权力的巨变上,回译成中文就有“一败俱败”“一衰俱衰”的意思,不适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新语境。首先,从情景语境的语场角度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来说明各国协调合作的必要性,并不刻意强调“不合作”的下场,因此“损”到何种程度并不是关键。其次,从语式方面来看,“落ちぶれる”的感情色彩为贬义,表达过于直白,强化了“损”的负面意味,夸大了发话人的发话意图。相比之下,“転ぶ”为中性词,可有效避免引发不好的理解。

在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各国人民携手共建美好世界的讲话中,采用了“傷つく”来表达“损”的含义,“一方が傷つけば双方が傷つく”可译成中文的“一伤俱伤”,语义委婉含蓄,拟人化程度更高。从政治话语设计的角度来讲,外交语言的措辞需要含蓄、有分寸感,同时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场合上的演讲与文学语言不同,属于外交语言,是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语用原则的角度,最能体现外交语言特点的便是语用原则中的礼貌原则和使用原则。在体现这些原则的过程中,外交修辞不仅借助引用、比较来表明立场,更常借助委婉、模糊、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表现外交语体“婉而有致,词强不激”这一风格特点[3]。

上文在分析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语旨特点时曾指出,讲话中的交际双方分别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以外国领导人为首的外国受众,因此交际双方的身份与社会地位以及所处的场合决定了发话人要用正式、严谨、规范的语言实现这个交际过程,从这个层面来分析的话,“転ぶ”与“傷つく”在措辞分寸感上掌握得恰到好处,能够体现出“损”在新语境下的特点,而“落ちぶれる”以及文学作品中的“落ち目になる”“衰える”则负面语感较强,放在外交讲话的情景语境中有失分寸。

三、结语

翻译语境制约着译词的选择,译者在原文解码与译文再编码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例,时代与语境的变化使得这个成语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有了新的解读,它在《红楼梦》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不同译文,都是特定的译者在不同时期构建出不同的翻译语境而产生的结果。

中日两国之间自古交流频繁,千百年来,日本对中国文化书籍翻译数量之多,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学作品。这些现成的译文确实为政治话语语境下的中国特色文化语句翻译提供了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译者就能因此一劳永逸。外交语言的翻译首先要考虑的是原文语句所代表的政治内涵,进而在译文再编码时抓住外交语言的特点,措辞严谨地译出外交语言精确性与委婉性相结合的双重特性。译者不能忽视翻译中的历时对话,倘若生搬硬套,轻则词不达意,重则可能会令外国受众曲解发话人的真实意图。译者要确保译文在政治立场与信息效果上与原文一致,应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在原文解码阶段,要充分考量时代背景与政治话语特点对每个语境因素的重塑,充分理解原作语境;二是在译文再编码过程中,新的语境因素要求译者遵从话语特色的翻译风格,敏锐地辨析译词,在政治敏感度与措辞分寸感上遵循既要精准又要委婉的原则,构建贴近作者发话意图的译语语境,实现句子在特定语境下的特定含义,方能保证译文质量。

猜你喜欢

讲话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注水”讲话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