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路径探析

2020-01-02游毅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军事课程思政

游毅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广东 广州 510300)

“课程思政”即“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由此可见,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仍然是主阵地,重在构建多门类课程立体化课程体系,形成熔炉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模式,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的有效结合。目前,军事理论课程已成为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阵地。该课程涉及的军事思想、军事文化、现代国防发展历程等内容都蕴含着思想育人元素,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军事理论课中的“思政育人”元素

军事理论课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感召新时代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很鲜明的引领作用。因此,挖掘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开展“思政育人”的必要前提。

1.1 厚植革命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

当代大学生群体在多元的价值观冲击下,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缺少一定的价值观引导。军事理论课中的军事思想以及国防建设历史等有关内容与中国革命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华民族从争取民族独立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艰辛历程中,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二万五千里”长征等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体会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激励学生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的责任与担当,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对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很好的培育作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回望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历史,用鲜活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事迹来引导学生树立艰苦奋斗、不畏艰难、敢与担当、不懈追求信仰等优秀革命传统意志品质。

1.2 “中国梦”感召下的新时代民族精神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并将全民国防教育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重要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之一。军事理论课有关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国防、军队建设等国防事业的发展历程,都很好地体现了新时代民族精神。例如:“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人民子弟兵的抗洪精神等,他们都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缩影。在近年来大学生征兵热潮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将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民族复兴紧密相连,激发大学生参军报国的热情,用实际行动弘扬新时代民族精神。

1.3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军事理论课的主线。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存在一定落差,价值追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军事理论课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教育,爱国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军事理论课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契合之处。借助军事理论课来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教师把爱国主义思想贯穿于军事知识的讲授,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国防历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唤起学生的爱国意识,加深学生对祖国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将优秀的军事文化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军工业的跨越式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先进武器装备的服役入列,也能够点燃学生对祖国日益强大的情感认同和爱国情怀,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现实困境

军事理论课丰富又鲜明的“思政育人”元素,具有一定的课程思政作用。教师要认真梳理挖掘该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将课程知识与价值引领有效结合,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然而,当前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载体单一、思想引领不够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军事理论课的思政育人效果。

2.1 教学方法陈旧,影响课堂效果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教师有效传达知识和价值观念的前提,良好的课堂效果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知识和情感的双向传输以及观点的交流互动,是一种交互式的教学体验。然而,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上仍然存在单方面讲授知识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陈旧,“一人堂”“满堂灌”等理论式教学普遍存在,这就使得课程变得不够“接地气”,课堂氛围较为沉闷。进而导致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行为自由的现象,除了认真听课的学生以外,学生还会选择忙于其他事务,例如:看专业课书籍、玩手机、睡觉等,这些现象也凸显了军事理论课教学缺少吸引力,不利于军事理论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营造军事理论课良好的课堂氛围,亟需从教学内容和手段上下功夫。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内容上看,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缺少时代化的新内容,特别是选取的教学案例过于老旧,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教学内容和手段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果的关键,如果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够吸引学生,那自然就影响到课堂效果,课程所承载的思政育人作用也得不到发挥。

2.2 教学载体单一,影响知识内化

教师除了理论知识的讲授,也要注重将理论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行为,转化阶段需要依靠一定的教学载体来保证教学实践的实施,要实现学生“全员”“全过程”的参与,单一的教学载体是无法完成。要将学生的知识和价值观念转化,需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调动学生主动寻求对知识内容的吸收,并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并在实践中将思想观念转化为行动,通过行动夯实理论知识,达到知行合一。通过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开展社会实践等方式,加强体验式教学探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当前,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载体主要依托课堂,教学设计单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学生缺少实践平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够流畅,无法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学生吸收到课堂知识,如果不通过实践和课堂互动去加深认识,知识内化于行的过程也会缓慢,不利于课程知识和价值观念的进一步消化吸收,严重影响课程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2.3 思想引领不够,影响育人成效

“立德树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关键就在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砺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3]

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阵地,要紧贴课程思政的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才能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目前,军事理论课教学成效不够理想,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教学方法、理念以及教学载体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填鸭灌输的方式,注重课程知识的讲授,缺少思想观念的传递,忽视了对课程知识背后的价值观引领,影响思政育人效果;在教学内容上,理想信念教育融合到课堂知识的程度还不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师资层面来看,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缺少专业的专职军事理论课教师,主要是由行政人员、辅导员等兼任。因此,教师个人的专业背景以及综合素质导致其对该课程的理解认识不同,产生了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差异,没能准确地把握思政寓于课程的教学理念;从课程建设层面来看,军事理论课教研室以及学校相关的部门组织关于该课程的专业培训的力度不够。开展专业的课程培训,对于传达军事理论课最新要求和加强任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任课教师对军事理论课思政育人作用的认识。

3 基于“课程思政”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着力点

3.1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和课堂吸引力

军事理论课教学要保证好课堂教学效果和吸引力,这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好思政育人功能。因此,教师应着力改进教学方法,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手段。

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是多维度的,他们更为关注社会现实、理论时事热点等方面信息,特别是一些相关的“流量信息”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除了教材知识以外,应该即时性优化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教学内容:一是阐述每个章节的基本理论知识时,要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军事事件作为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二是紧贴国际形势和军事热点,在课堂上抛出学生关心的军事热点、焦点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激活军事理论课堂氛围;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内容与军事理论课部分章节内容契合,特别是涉及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等内容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研发的一些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航空航天科技进步作重点介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此外,引入网络上的名师讲堂、军事专题讲座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加贴近学生的关注点和知识需要。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善于借助新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注重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看到搭建网络阵地的迫切需要。积极创新军事理论课网络教学手段,实施线上线下协同教学,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依托“慕课”“智慧树”等网络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把传统教学的优势与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教师要加强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引导和监督,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

3.2 丰富教学载体,增加教学体验,促进知识内化

军事理论课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更好地吸收课程知识打下了基础,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保证。教师下一步就应该去研究怎么样把学生接收到的课堂知识内化。这个内化的阶段就需要教师丰富教学载体,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亲自感知、体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将知识内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

丰富教学载体就是要将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教学体验促进知识内化,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搭建课堂教学虚拟平台。为了增加课堂互动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虚拟的场景,比如还原革命历史场面、国庆阅兵仪式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感悟有关知识点;二是依托校园活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国旗护卫队和相关国防军事的社团,依托社团活动,开展国防教育宣讲活动、情景剧表演、大学生入伍征兵宣传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围绕着某个主题,收集资料,分析和整理资料,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用表演和宣讲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感悟;三是实地参观和实践调研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以上三类教育基地都有着丰富的国防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战争事件的氛围。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在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努力在实践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程知识与价值观念同步提升。

3.3 强化思想引领,提升思政寓于课程的实效性

军事理论课相比其他专业课程,课程承载思政的优势更为明显。军事理论课所涉及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此,发挥课程承载思政的优势,提升思政寓于课程的实效,就应该将思想引领作为首要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之中,发挥其课程思政的作用。

强化思想引领是军事理论课从知识传授到思想价值提升的重要环节。从课程思政的视角来看,军事理论课在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知识内化稳定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才是最终落脚点。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强化:一是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理解课堂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课程知识点,特别是一些军事热点话题、国内外军事事件,要有意识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某一知识点和军事现象的前因后果、内在联系、发展规律,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分析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就可以利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去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理论分析的方法和思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二是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国防历史时,可以选取那些毕生追求民族独立、满怀爱国情怀的代表人物重点讲授,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总之,就是要把价值塑造摆在课程学习的突出地位,把思政寓于课程之中,发挥好课程思政的功能。

军事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学生不仅可以详细地了解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国家安全环境等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要加快推进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的步伐,深化主流价值引领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切实提升思政寓于课程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军事课程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