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如何衔接数学知识链
2020-01-02张永春
□张永春
七年级连接小学和初中,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紧密相连,可以说决定着初中数学的“成败”,甚至可能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小升初数学过渡,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阶段学生的依赖性比较强,学习方式大都是保姆式地“扶着走”,在学校有老师,在家中有父母,学习很被动。升入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多以自学为主,需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如果七年级新生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中便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困难。同时,由于小学阶段每天的课程内容少,课余时间多,学生基本能做到数学问题堂堂清、日日清,但进入初中后,随着所学科目的增多、内容难度的增加,教师课内没有更多的时间对难点进行强化训练,更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后单独辅导,学生就会觉得难以消化,无从着手。
虽然初中和小学都是义务教育,但数学学习的“跨度”还是比较大的,怎样让学生把这一步跨好,做到平稳过渡,以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呢?
做好课前预习。教师或有能力的家长应对孩子的数学预习方法加以指导,逐步规范课前预习,让学生做到上课时能够有的放矢。作为学生,一定要在课前多看几遍课本。一是了解所学的内容,想想和学过的知识的联系,通过勾画定义、概念、法则、定理等主要知识,在脑海中形成初步印象。二是认真研读课本中的例题,思考新知识在例题中的应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好标记,然后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三是仿照例题解决课后的随堂练习,可以简单地在纸上重复演练和推理,如有不会可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探究和强化练习。
做好课后的巩固练习和作业。作为教师,第一节数学课后,要对数学作业做出相关要求,对细节进行规范,保证学生作业的质量。作为学生,一定要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作业来检测和反馈当天知识的掌握情况。首先,作业要独立完成,不得应付或抄袭他人,这是学生必须树立的意识。其次,在做作业之前要再次研读课本,这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可以使预习和课堂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得以解决,而且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养成多想多问的习惯。主要是培养善于思考、不耻下问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前提,通过自己思考弄懂所学的内容,记忆尤为深刻。另外,要多跟同学、老师请教,不能把问题积攒下来形成知识链断裂,最好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把不懂的知识变为自己掌握的知识。
建立错题本,做好笔记。做习题或作业时,面对出现的错题,最好单独记录下来,分类整理。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道题目的错误原因都要弄清楚,然后记下错误的类型和原因,是答题失误,还是思维方法、知识运用、运算出现错误,这是建立错题本最为关键的环节。同时,还要一步一步规范地把原题做一遍,以加深印象,便于形成纠错能力。如果此题有多种解题思路,可以在旁边用其他颜色的笔把几种解法简要写上。
错题本要经常翻看。错题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前浏览,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今后再遇到同类习题,便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如果错题本上的题目反复看过,确实已经彻底掌握了,可以在题号前做个标记,再看的时候可以略过,避免耽误时间。
认真对待单元总结和检测。一个单元结束后,都要上1—2节复习课,甚至每单元都要进行检测。单元小结和检测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和回顾,也是对本章知识的串联和梳理,通过单元小结和检测,可以使知识系统化,也是对本章知识查缺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