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陪伴”让父爱不再缺失
2020-01-02李玉柱
□李玉柱
“云陪伴”不是普通的视频聊天,而是信息社会下父亲陪伴孩子的一种新形式,是父亲“在云端”用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施加影响和教育的过程。
小琪是初一新生,他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总是左顾右盼。更令我感到奇怪的是,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时,小琪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跑到走廊上向学校大门口张望……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后来了解到,小琪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从小由母亲照看。母亲非常宠爱他,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小学毕业上初中后,母亲觉得小琪大了,想让他住校,自己好做点零工贴补家用,没想到小琪一百个不愿意。无奈,母亲只好在我们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专职陪读。
小琪担心母亲“走了不管他了”,要求母亲每天上午课间操到学校来看他。小琪的教室在三楼,正好与学校大门相对。每天课间操时间,小琪要在走廊上看到校门口站着的母亲,心里才会踏实……
二元世界——天地男女,各有其长,和谐共存,缺一不可。一个人的成长也是这样,母爱很重要,父爱同样不可缺失。研究发现,幼年时期父亲对孩子的性别意识、个性品质、认知方法、思维方式、与人交往及社会行为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一般都擅长动手、喜欢探究、自信负责、意志坚强、乐观豁达、遇事理智、处事果断、宽容大度、易与人相处、情商指数高。相反,幼年时期父爱缺失的孩子,容易缺少安全感、性格内向、心理抑郁倾向明显、易情感用事、不擅与人交往、情商指数较低。
小琪的问题,是典型的缺少安全感、性格内向、不擅交往、难以融入新集体的心理不健康表现。个中原因,除了母亲从小的过度保护外,最重要的还是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父爱严重缺失造成的。
在很多农村家庭中,父亲外出务工赚钱、母亲在家照顾孩子已成常态,这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调查发现,并非是所有留守儿童都像小琪那样,正常成长的孩子还是大多数。在正常成长的孩子中,一部分是来自“大家庭”的孩子,家中人口相对较多,除了母亲,还有爷爷、奶奶等成员。在这样的家庭中,父亲虽然不在家,但爷爷等男性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父爱缺失的空白。另一部分则是经常与父亲“隔空相见”的孩子,父亲虽然在外务工,但现代信息交流渠道畅通,手机、微信等联系非常方便。有心的父亲会一周几次甚至每天一次与孩子线上“见面”,一方面询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另一方面给孩子“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如此,父子、父女之间相互了解,相互鼓励,虽然天各一方,但心灵相通。这样的孩子,虽然摸不到父亲,但却能“看”到、“听”到父亲,感受到父亲的心跳,享受着父亲的“云陪伴”。
为此,我们学校在家长会上提出了“云陪伴”这个概念:就是建立孩子与外出务工父亲定期“见面”制度,无论父亲在外工作多忙、多累,每周都要抽出至少半小时以上的时间,在云端陪伴孩子——与留守在家的孩子通过微信或QQ视频聊天。
首先,学校要求家长正确理解“云陪伴”的含义,它不是普通的视频聊天,而是信息社会下父亲陪伴孩子的一种新形式,是父亲“在云端”用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施加影响和教育的过程。
其次,“云陪伴”时,父亲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用教育的口吻与孩子对话,要以谦和的态度与孩子平等交流,让孩子感觉到“陪”的温暖、“伴”的快乐。
再次,在“云陪伴”的内容上,父亲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想办法让孩子敞开心扉,讲述日常学习生活、与人交往中的趣事、琐事、烦心事,并适时给予恰当指导。同时,父亲要向孩子“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建议。这不仅有助于加深父子、父女间的感情,而且能促进孩子与人交往、处事能力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