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0-01-02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李自青
□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 李自青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普及的年代,学生不会信息技术,和过去的文盲,本质上差别并不大。所谓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通常指的是: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但就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说,仍存在大量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学生。如何培养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学生,帮助他们实现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培养信息技术的关键能力,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课题。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
不同的学生对应着不同的教育环境,而不同的教育环境,又孕育着不同信息技术基础的学生。通常来说,城市中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比农村的学生要强。而农村学生,尤其是文化成绩比较好的那一部分,比起城市中的学生来说,更愿意为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花费更多的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没办法照顾到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学生。
(二)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科目,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截然分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需要。从本质上来说,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只是听讲,无法完全消化理论知识。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对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透彻,无法做到顺畅地操作计算机。所以归根结底,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一)采用分层教学法,满足不同信息基础学生的需要
所谓分层教学法是指在学生的知识基础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分层教学法无疑是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该通过摸底考试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进行分层。教师最好采用卷面考试与上机操作两个方面,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进行摸底调查。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复杂的科目,不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从小就接触计算机,所以会操作的东西很多。而有一些学生,对学习计算机非常感兴趣,也学习过很多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但是这些学生缺乏计算机实践操作。然后教师再根据信息技术教材的教学目标,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完成作业,无所事事,同时又能够让学生在分层教学法中学有所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高中阶段的学生与教师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隔阂,而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比较放松。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探究的教学方式,切实地提高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人左右的小组。然后教师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结合现有的知识,对教学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在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协调者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逐渐地提升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学生的核心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为不同的小组准备课外竞赛。比如PPT 制作大赛,教师首先激励学生说出自己对PPT 大赛的创意构思,然后让学生对PPT 进行编辑。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寻找不同的参赛模板,在模板中放置PPT制作的教程,让学生进行课外延伸,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引进微课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微课教学模式,是一种依托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提升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将信息技术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分层。比如将一个视频分成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基础部分,每一个部分内容的细节,教师都为学生标注出来,方便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全面的学习,接着循序渐进地开始深入讲解,然后进行课外延伸。这样既能够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看懂教学视频,又能够保证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结语
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素养,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新型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