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长寿因素
2020-01-02
从人出生经发育成长到老到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无法避免的,人生不可能长生不老,不可能长生不死,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到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的普遍期盼,长命百岁是许多人所追求的美好理想。如何才能长寿呢,世上并无长生不老药,求神拜佛保佑自己健康长寿,更是荒唐可笑。于是有的人就在现实中去采访一些百岁长寿老人,研究探讨他们的长寿秘诀,但由于各人的具体情况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长寿秘诀也就不完全相同,很难得出统一的答案。我认为首先应弄清楚影响长寿的因素,只有长寿因素弄清楚了,长寿秘诀就可在其中去寻找。影响长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把它主要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遗传因素。这是先天因素,是自然因素。
据调查,长寿者其父母亦多长寿,这就说明遗传基因对人的寿命有直接的影响。人的自然寿命基因是可以遗传到下一代的,从理论上来说,除了极少数人有某种先天性的基因缺陷或有某种遗传性疾病殃及长寿之外,每个人都可活到自然寿命年限。人类的寿限有多长?较公认的是人类的最大寿限为120岁,有的略高于120 岁,有的略低于120 岁,寿限差距不会太大,人的最大寿限,也就是人的自然寿命年限。在这里还需要弄清的一个问题是,自然寿命与实际寿命的区别,自然寿命年限可达120 岁,而实际寿命年限一般都低于120 岁。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生理活动正常,不受干扰破坏,就有可能活到应有的自然寿命年限。世上就有一些百岁或一百多岁的长寿老人,虽是极少数,但却在逐年增加。人的自然寿命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或者说是由遗传基因控制的。如果人的日常活动,经常遭受内在的或外在的有害健康因素的影响,实际寿命就不能达到应有的自然寿命年限(天年),因而导致实际寿命低于自然寿命。这就告诉我们,为要延长寿命,尽享天年,就要积极改善生活环境,使之适应生理要求,重视和践行保健活动,维护和增进人体心身健康。
二、环境因素。这是客观因素,是外因,是条件。
1、自然环境因素。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密不可分,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离开了自然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是人类寿命延长的重要因素。有的村庄长寿老人很多,这与该村山青水秀的优良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为健康长寿,我们必须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还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环境及其变化。我们不仅要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要合理地改造自然,合理地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使荒山变青山,让沙漠变绿地,把污水变清水,使之更好地造福人类,更有益于人的健康长寿。
阳光、空气和水是人类生存离不开的。万物生长靠太阳,因此,若天气适宜,应多晒太阳,适当做“日光浴”;人的生命需要氧,须臾也离不开氧,空气中含有氧,因此,要经常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做深呼吸,多呼吸新鲜空气,室内要常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人的生命离不开水,因此,要多喝水,充分地、适时地供给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充分汲取自然界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满足生理所需,这对人的健康长寿大有助益。
2、生活环境因素。生活环境是否良好,与人的健康长寿密切相关。例如:工作环境和居室环境。一个人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场所和居室中度过的,工作场所和居室环境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长寿。因此,我们要注重和改善工作场所和居室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高温环境工作,要注意防暑降温,以防中暑;在寒冷环境工作,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在地下环境工作,如在煤矿井下作业,湿气重、煤尘多、矽尘多,要尽可能的采取措施,防范或减轻关节炎、煤肺病和矽肺病的发生。在居室生活,要注意常开窗户,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室内温度要保持适宜,冬夏季空调气温调节要适度,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要避免和隔离噪音,保持室内安静;要勤打扫,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如室内发现有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应立即把它消灭掉,以免危害人体健康。
3、社会环境因素。人是社会的一份子,人与社会密不可分,无时无刻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影响人的健康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医疗因素。人有病就得医治,治疗是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的有效手段。良好的医疗条件,包括医院的发展,医务人员的数量,医药以及医疗器械的质量等方面,都应能满足人民看病的需求,这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些地方由于医疗条件差,有病得不到很好的医治,必然影响人的健康长寿。
国家政策因素。国家的健康政策与举措,对全民健康影响极大。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促进全民健康提供雄厚的物质条件。国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使人民生活和医疗能基本得到保障。
人际关系因素。人离不开社会,离开了社会就无法生存,人们彼此经常联系打交道,因此,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包括家人关系和与他人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工作,也有利于心身健康。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和谐相处。如果人际关系不和谐,就会破坏生理和心理的正常状态,有损心身健康。如果人际关系能和谐,人们互尊互爱互助,包容谅解,热情友好,诚实善良,这样,心情就能平和安然、愉快舒畅,生理活动就能稳定,有益心身健康。
三、健康因素。这是主观因素,是内因,是根据。
健康是长寿之基,健康才能长寿,健康的钥匙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要维护和增进健康,需采取以下举措:
1、合理饮食,确保营养。营养是健康之本,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需求。营养主要来自合理膳食,因此,要选购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要保持食物新鲜,食物品种要多样,要合理搭配,食物烹调要少盐少糖少脂肪,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吃饭要定时定量,不宜过饱,更不要暴饮暴食,要从每日三餐中充分地、全面地、均衡地摄取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
2、经常、适当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有益健康。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伤害身体。
3、确保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拥有良好的睡眠,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缺少睡眠,就是透支健康,致使体力精力得不到很好的恢复,机体功能得不到很好的修复,必然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带来疾病。因此,要确保每晚八小时睡眠,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不熬夜,不赖床,还应养成午睡的习惯。失眠是精神上的痛苦,健康上的祸害,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治或减轻失眠症状。总之,睡足觉、睡好觉,有益健康长寿。
4、保持心理平衡。心理平衡心态好,对人体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心理平衡,有利于维护人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转,有利健康;心理不平衡,就会刺激打乱破坏生理的正常运转,有损健康。如果思想不开朗、精神压力大,强烈刺激,过度紧张,心情长期处于抑郁悲观状态,还会破坏神经系统功能,而影响人的寿命。由此可见,心理因素对健康长寿的影响极大。为保持心理平衡,就要心境平和,不暴躁,不愤怒,不过于紧张激动,消除精神上的过度压力和心情上的抑郁悲观情绪,思想上要开朗,心情要愉快,心胸要开阔,心境要坦然等。这样,心理自然就会平衡了。
5、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否良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这对预防或减少疾病,维护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很多,譬如,生活有规律,按时睡觉、起床、就餐、劳作、学习、锻炼、休闲、娱乐等,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不打乱生活规律,以适应生理的正常运转,有益健康。生活无规律,就会使内在平衡失调,打乱破坏人体各器官正常运转,导致代谢紊乱,因而易发生疾病,有损健康。不良的生活习惯,主要是过量饮酒和经常吸烟,少量饮酒对身体有益,过量饮酒则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至于酗酒,对人体危害更大。因此,要限酒,不要过量饮酒,更不要酗酒。吸烟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烟中所含的尼古丁是有毒的,吸烟能伤害人体许多器官,特别是对肺的伤害极大。因此,千万不要吸烟,有吸烟习惯者,要尽早戒烟、主动戒烟、坚决戒烟。
6、预防疾病。疾病是健康的最大危害,是生命的最大威胁。为了健康长寿,必须预防疾病,为要预防疾病,就要学习一些健康知识,这是预防疾病的基本要求;就要实践科学养生,这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就要全面开展保健活动,这是预防疾病的重要举措;就要防病从口入、防空气等污染物侵入体内,防意外伤病,这是预防疾病必须注意的问题;就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这是预防疾病的根本举措。只要能积极采取以上有效措施,许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至少是可以减少或减轻的,因而健康长寿的期盼是可以实现的。